前言
1929年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泰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本文10幅来自于《亚细亚大观》的民国老照片,详细地记录了90多年前,一个民国20年代末期的东岳泰山。
五岳之首——泰山
作为五岳首位的泰山,早已被海内外的人所熟知。雄伟也好,崇高也罢,都是与之匹配的形容词,同时这里也是古时百姓们的最高信仰。
民国20年代末的泰山位于津浦铁道泰安站的东侧。根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当时无论是哪一个季节,沿着山路攀登的游人都可以达到十万人以上的规模,可谓十分壮观。
民国时期泰山及其周边地图
但本组照片拍摄时,攀登泰山的人数却急速下降。究其原因,当时来往于泰安的铁路线遭到破坏,大量外地游人无法抵达此处。此外当时连年的匪患也是人数骤减重要的原因。
1929年,这是作为当时局势略微缓和之后。作为第一批允许登临泰山的外国旅人所拍摄下的照片。
1929年的泰山纪行
岱山坊
这座牌坊题写着“岱宗”二字。作为泰山的别称,岱宗一词出自《尚书· 舜典》 , 帝舜“东巡狩,至于岱宗”。从当时的泰安城向北出发,大约经过三条街道后,便可以看到这座通体白色的石牌坊。
这里是登上泰山的第一道大门,过了这座牌坊,接下来面对的将会是6300多个台阶。根据史书记载,这座牌坊最早建造于明朝庆隆年间,如今所能看到的为清乾隆八年(1743年)时所重新修建的。
仙云楼
搭乘轿子经过此处时,可以看到数量众多的古柏,不远处还有溪水与岩石碰撞后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十八盘远眺
从对松山的盘道开始,就可以远远地望到远端的南天门。从此处望去,宛如向上延伸的云梯。十八盘处在东飞龙岩与西翔凤岭之间,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有着山中第一难的说法。
五大松夫
秦始皇继位的三年后,同齐鲁的儒生博士等75人一起攀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登山途中遇到强风,众人不得不躲到松下避风。因此原因,当时的几棵松树被封为五大夫。如今遥想此事发生之时已经是两千年前。民国时这些曾经的古松早已无法得知其是否依然存在,只有一个叫做五松亭地方,向当时登山的旅人提供一些简单的茶水和食物。亭前当时种有三棵松树。
因东西两侧种满松树,此处得名对松山。作为泰山的胜景之一,清嘉庆年间又从他处移植了2万棵松树到此处,山间的景色变得更加壮观。可惜的是,清末民初的无人照看再加上之前的连年旱灾,上世纪20年代末所留存的松树实则所剩无几。
抵达十八盘的尽头便可来到南天门处,这里也是泰山顶部的入口。当时大门两侧写有“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章奇观”。登上城门楼,阁楼内放有观世音像。向外眺望,山下一览无余的景致更是恒古未变,一种时空穿越的错乱感不经涌上心头。
碧霞祠
相传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来泰山封禅,在泰山山顶洗手时无意中发现了在水池中的玉女像。随后宋真宗下旨在此处建立祠堂,封这里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从稍远的地方看去,宛如一幅人间的仙宫图。
玉皇顶
作为泰山的玉皇顶,旧时称作太平顶或者天柱峰。祭祀道教中万神主宰的玉皇大帝。始建年代已经难以考证,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经过一次重修,后又在隆庆六年(1572年)经过一次大规模的修葺,形成了民国时期所能看到的基本格局。每当朝阳升起时,站在东侧的迎旭亭内远眺都是人生难得的幸事。
古登封台
这里便是古时皇帝进行封禅的场所。被石栏所围起来的绝顶石。这个封禅大典时所用到的石块,最早由明朝庆隆六年兵部侍郎万恭所发掘。
经石谷
在泰山中,在一块并不算大的岩石上有着隶书所篆刻而成金刚经。具体的篆刻者是谁,这已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结语
如今90多年已经过去,曾经那个民国二十年代末的泰山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在这些曾经的旧照中,我们依然可以寻得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