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天下长河》孝庄死,康熙赤脚守灵俩月,历史上康熙反应更疯狂

《天下长河》孝庄死,康熙赤脚守灵俩月,历史上康熙反应更疯狂

历史剧《天下长河》正在热播,这部剧制作精良,剧情紧凑,吸引了很多历史粉前来追剧。

前两天,恰好播到康熙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

康熙帝面对祖母,悲痛万分,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赤着脚,睡席子,吃冷饭喝冷水,在灵堂里守了整整两个月,不理朝政,皇子大臣轮番去劝说,就是不肯出来。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剧的,也太夸张了吧?

其实,奇韵想说,历史上的康熙,面对孝庄,更为夸张疯狂。

孝庄是个长寿之人,她为人勤俭,处事豁达,一直身体硬朗地跨入了70岁的门槛儿,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老寿星了。

然而人老了就是老了,就算再美丽,也难免被疾病找上门。1686年的夏天,73岁的孝庄突然中风了。

当时康熙帝正在外地巡视,接到祖母生重病的消息后,他心急如焚,脑子全乱了。

他是个父母缘浅的人,8岁父亲过世,两年后生母也病死了,是祖母孝庄陪伴着他,教导着他,辅佐他坐稳皇帝的龙椅。

祖孙俩几十年来相依相伴,祖母已经成了康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实在是惧怕祖母,离开自己。

康熙放下工作,立马往北京赶,星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见到了病重的祖母。

当时,在御医的竭力救治下,孝庄已无爱命之忧,但是她的右半边身体已经瘫痪,说话也是含混不清的,用咱们现代话来说,就是偏瘫了。

不管怎样,人还活着就好。康熙总算稍微放下一点心。

然而两年后,坏消息再次传来,孝庄再次发病。

这次发病比上次还要凶猛,孝庄时而陷入昏迷,时而迷迷糊糊。

要知道,二次中风的危险要比初次中风大得多。

康熙这次干脆住进了慈宁宫,衣不解带,不分日夜地守着祖母。孝庄喝的药,他都要先尝一下,觉得温度合适了,再一勺一勺亲手喂进祖母口中。

康熙平时的政务十分繁重,为了更好地照顾祖母,他竟然下了一道圣谕,不是非常紧要的政务就不必来问他了。重要的政务,则一律送到慈宁宫来。

可尽管康熙亲自照顾,孝庄老太后的病也还是毫无起色。

康熙急眼了,只要能救回祖母,任何方法他都要试一试。

在大雪纷飞的农历十一月,康熙率领着文武大臣,一路浩浩荡荡,顶风冒雪十几里,从皇宫一步一步走到天坛,为祖母祈福。

康熙顾不得已经冻僵的双脚和通红的面颊,跪拜神明,虔诚祈求道:“如果寿命是有定数的,就减我的寿命,给皇祖母续命吧!”

在《清史稿》中,详细记载了康熙当时祈福念的祷文: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时年34岁的中年康熙,虔诚地就如同一个孩子,他强忍住哭声,向天地祝祷着,底下乌压压跪着的大臣们,听了这赤子之言,早已忍不住哽咽流泪。

可死生有命,就算是康熙用尽了方法,也还是没能把太皇太后从鬼门关拉回来。

公元1688年腊月二十五这天,75周岁的孝庄,带着对孙儿的不舍,永远闭上了双眼。

康熙跪伏在祖母床前,放声大哭不能自已。

伤心归伤心,丧事还是要办的。

可孝庄过世的日期,很是尴尬。

腊月二十五,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距离除夕夜只有6天,这丧事要怎么办?这个年还过不过?

礼部官员建议康熙,按照祖宗礼法来办,紧锣密鼓,在除夕之前把丧事办完。

因为按照礼法,死人是不能留在家里过年的。

按礼法来,就只能赶在过年之前,急匆匆赶紧把丧事办完,好让孝庄的遗体不留在皇宫里过年。

康熙一听这建议,龙颜大怒。

皇祖母13岁时,就从千里之外的科尔沁草原嫁到清廷,她生下三女一子,为皇室开枝散叶,她抚育两代帝王坐稳江山,居功至伟。整整62年时间,她全都在为大清而活,何其艰难。

孝庄年少时画像

如今,在祖宗礼法之下,她竟然要被匆忙治丧,赶在过年前将遗体搬出宫外!

无论如何,在生死大事上委屈皇祖母,康熙断不能容。

康熙当即霸道下旨,除夕庆典全部取消,全心全意为太皇太后办丧事。

隆重巨大的灵棚在慈宁宫内搭起来了,孝庄老太后的棺椁安放在了灵棚之中。

康熙已经完全陷入了悲痛之中,不分昼夜守在灵棚中,他吃不下喝不下,顾不上帝王体面,号啕大哭,有好几次,都生生将自己给哭晕了过去。

《清实录》中记载:

“几日来,康熙皇帝水米不进,终日以泪洗面……”

苏麻拉姑实在看不下去康熙这样折磨自己,端来参汤,柔声劝说他喝下,可康熙只是呆愣愣地盯着皇祖母的灵位出神。

突然,康熙吩咐小太监拿来剪刀,接下来他办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儿。

只见康熙将脑后的长辫子撩到身前,左手握住辫子,右手拿着剪刀,对准辫子就是咔嚓一下,瞬间这条养了34年的辫子掉在了地上。

众人全都吓呆,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阻拦的时候,已来不及了。

苏麻拉姑带着哭腔说道:“陛下,这不妥啊。”

在清朝的祖制中,头发是不能随便剪的,皇帝的辫子就更加不能随便剪断。只有在先皇驾崩时,新皇帝才可以剪断辫子,以示悲痛。

而太皇太后过世,皇帝是没有断发的道理的。

可康熙已经接连做出了违背祖制的举动,纵使礼部急得跳脚也没用。

在《天下长河》中,康熙守在灵堂两个月不肯出来,后来是索尔图带头,带领大臣们将康熙从灵堂抬出来,康熙这才停止守灵,恢复理政。

而历史上的康熙,为祖母守灵的孝心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史稿》中记载,康熙决定要亲自为祖母守灵满27个月,这当即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古代的大臣在父母过世时,会有3年的守丧期,工作暂停,由其他人接手其工作,本人回到家乡为父母守丧,等守丧结束再回朝廷工作,这叫丁忧。

大臣千千万,守丧守上3年没问题,可皇帝不同,只有一个。皇帝若是窝在灵堂守丧两年多,那政务怎么办,江山社稷怎么办?

大臣们纷纷上疏,劝皇帝收回成命,可康熙不为所动。大臣们后来想到一个“以日易月”的办法,也就是以“天”来代替“月”,用守灵27天来代表27个月,这样既不违背康熙的心意,又不影响朝政。

这回康熙才点头答应下来。

就这样,康熙帝昼夜不离,在灵堂整整守了27天,就连除夕夜也是在灵堂里过的。

然而在来年开春,康熙又做了个惊人之举。

他竟然把皇祖母生前住的宫殿给拆了,也就是慈宁宫的东王殿5间房子。

这5间房子拆下来之后,又被原样建到了清东陵的大红门外侧,昌瑞山下。

移建后的东王殿,改名为“暂安奉殿”,孝庄的棺椁安放进殿内,棺椁上堆土盖住,殿门则牢牢封住。

直白讲,这压根就不是下葬,只是换了个地方给孝庄停放棺椁。太皇太后薨逝,不下葬,不与丈夫合葬,这已经就够怪异的了,更令人瞠目的是,直到34年后康熙过世的时候,也没把皇祖母下葬,孝庄的棺椁依然停放在殿内。

直到康熙的儿子雍正继位,孝庄的棺椁才得以下葬。雍正在暂安奉殿的原址新建了一座像样的陵墓,将这位太奶奶给安葬了进去。

那么,康熙这个一向孝顺祖母的好孙儿,为什么都不给祖母下葬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隐情。

《清史稿》中记载,孝庄弥留之际,给康熙留下遗言,说:

“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孝庄这段话,有两个指示:

1.死后不和丈夫皇太极合葬;

2.自己死后,要和儿子顺治葬在同一个陵园。

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孝庄的理由是,不和丈夫合葬,是担心合葬要挖开皇太极的陵墓,会打扰他。而且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儿子,所以要和儿子顺治葬在同一个陵园。

其实,孝庄的理由非常牵强,历朝历代的皇后,都是和皇帝合葬的,死在后面的,必然要挖开皇帝陵墓再进行合葬,谈不上打扰先皇。

实际上是,孝庄当年做皇太后时,为了大局,曾下嫁过摄政王多尔衮,身份尴尬,不好再与先夫合葬。故而留下了这个遗愿。

孝庄的这个遗愿,本身就是违背祖制的。

如此一来,康熙陷入两难,遵祖制就违背孝道,遵孝道就违背祖制。

最后,他在清东陵外为祖母移建了宫殿,停放棺椁。

这是他为满足皇祖母的遗愿,最倔强的坚持。

孝庄的一生颇为坎坷传奇。

年少时被当成政治联姻的工具,嫁给了比自己大30多岁的皇太极,婚后又得不到丈夫的爱,在后宫苦熬了十几年。

丈夫死后,6岁的儿子福临继位为帝。可是新皇年幼,亲王重臣完全不把孤儿寡母看在眼里。母子俩步履维艰。

好不容易熬到儿子亲政掌握大权后,母子俩又因为多尔衮的事产生了隔阂。直到福临,母子俩都没能和解。

儿子英年早逝,她扶持8岁的孙儿康熙继位。

她亲手扶养康熙长大,扶持他坐稳龙椅,她将康熙视为皇室的希望,悉心呵护,康熙则将她视作心灵上的依靠。

这份深厚真挚的祖孙情,是孝庄一生最大的欣慰。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孝庄皇后》

#天下长河征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礼法,长河,赤脚,祖母,康熙,慈宁宫,丧事,反应,政务,八卦爆料,皇祖母,祖母,康熙,慈宁宫,孝庄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历史,礼法,长河,赤脚,祖母,康熙,慈宁宫,丧事,反应,政务,八卦爆料,皇祖母,祖母,康熙,慈宁宫,孝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历史,礼法,长河,赤脚,祖母,康熙,慈宁宫,丧事,反应,政务,八卦爆料,皇祖母,祖母,康熙,慈宁宫,孝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