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腐朽清政府紧闭的国门,继而展开了一系列侵略与掠夺。尽管中国由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外来的思想体制和科学技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发展。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重大事件,我国迎来了封建时期的最后一个“中兴”——“同光中兴”也就是所谓的清末中兴。
嘉庆十七年(1812),胡林翼生于湖南益阳县的泉交河镇。作为一个官宦子弟,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曾在殿试中高中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探花”。进士及第的胡达源直接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来更是升任学士,得到皇帝的嘉奖。在父亲的培养下,胡林翼从小就博览群书,接受了极为优质的教育。
当时,陶澍官至两江总督,也已经是经世派的代表人物,跟在他身边的胡林翼不但收获了许多在朝为官、处理政务的经验,还醉心于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道光十六年(1836),胡林翼考中进士,并被封为庶吉士。四年后,在朝廷表现优异的他被任命为江南乡试副考官,但很快受到主考官文庆私下请人帮自己阅卷一事的牵连被降一级调用。
也就是说,当时许多人出钱捐官是为了到一个富庶之地盘剥当地百姓,并从中牟利,而胡林翼故意选择贫瘠而偏远的贵州,一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目的是认真治理当地;二是为了在不辜负友人盛情的基础上尽量保持住自己内心的清白。在此之后,胡林翼先后担任安顺、镇远、黎平等多地的知府,并在自己任上大力操练民兵,平定了多次起义。
在朝中拥有一定话语权后,胡林翼开始大力举荐人才,其中就包括日后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民族英雄左宗棠和“救时宰相”阎敬铭。另外,胡林翼还非常重视教育,他不但在老家湖南益阳创办了箴言书院,还从俸禄中出资购置了三万六千余卷书供师生阅读。
咸丰十一年(1861),胡林翼于湖北巡抚任上病逝,一种说法是,当时本就身体虚弱的他在见到江面上外国列强的船只四处横行后,一是愤怒于清政府任由外国人畅行长江;二是悲哀于中外造船技术差距之大,于是吐血而死。对于胡林翼的功绩,辛亥革命后曾担任清史馆馆长的王闿运概括得十分恰当,那便是“中兴之业,实基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