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挂件顶端的梵文咒语
康熙后期,临济宗天童派汉月法藏的“三峰”系发展迅猛,其影响超过了被皇家册封的木陈道一系,危及到临济宗中的钦派主导地位。雍正皇帝便勒令“天童密云圆悟派下法藏一支……尽去支派,不许蔓入祖庭”,同时关闭山门、拘禁和尚,毁去理论经典,即史上闻名的“三峰案”。
上下U形挂件用销钉连接,销钉帽为如意云头状
之后的“行峰案”如出一辙,“行峰”即骨岩禅师,他本是国师玉琳通琇的嫡徒,玉琳通琇将祖庭报恩寺交由他主持。但玉琳通琇圆寂后,随他进京的另一位弟子茆溪森以磬山派正统奉旨广招门徒,为皇权服务。可惜茆溪森所招弟子虽多,但知见平庸。
永乐大佛钟铭文(局部)
而骨岩禅师一支却愈做愈大,引起雍正皇帝不满,雍正皇帝怒斥骨岩并“禁绝其法派传承,同时在磬山、天童各系中寻觅临济宗名僧,移花接木,以钦命嗣承茆溪森,以继法统”。当我们了解雍正皇帝对政教关系的基本态度后会发现,“三峰案”“行峰案”的出现也存在一定的必然。
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
而这两起案子实际都在永乐大佛钟迁移之前。最早出现永乐大佛钟迁移的材料是一份清宫档案,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十六日,庄亲王允禄为移安万寿寺钟事奏称“万寿寺钟事,据员外郎管志宁,主事洪文澜看得:觉生寺在京城之乾方,在圆明园之巳方,钟之本体属金,若移安觉生寺后甚为合宜……如蒙皇上谕允,臣等会同苏和纳,将阁后悬钟一层另绘图呈览。谨奏。
永乐大佛钟铭文(局部)
奉旨:依议。钦此。”这道奏折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庄亲王允禄奏请的时间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十六日”。而查《觉生寺碑文》“经始于雍正十一年正月,告成于十二年冬”可知,在觉生寺刚刚破土动工之初,万寿寺永乐大佛钟移安于觉生寺便得到雍正皇帝批准;二是奏折中提及“若在京城之东南安设”说明此奏请之前雍正皇帝已经做出了迁大钟于京城之东南的决定。
觉生寺三门
据康熙四十年(1701年)春,宰相张英的记载“辛巳春分日予携大郎(张廷瓒)、二郎(张廷玉)、六郎出西直门……至万寿寺。时甫,移华严钟于后阁,尚未悬架……”可知当时万寿寺僧人已将华严钟移于后阁准备悬架。
钟钮和钟顶端铸满汉、梵经文
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太子弘历与五弟弘昼到万寿寺见到已悬架的大佛钟,并听到了敲击的钟声。永乐大佛钟重达46吨,声音可传90里,作为皇家内廷所属寺院,移动和使用这件诺大的法器雍正皇帝是知晓的。那么可以肯定,决定移钟也一定是雍正皇帝决定的。
永乐大佛钟悬挂处乾隆题“华严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