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功劳盖世,也有人说他助纣为虐,功过是非一时难以明辨。
但无论如何争议,李鸿章是一位成功的男人,那是无可非议的。
今天,我们暂不讨论李鸿章的功过是非,我们来说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一位女人一一他的二夫人赵小莲。
1863年年底,在事业上已有所收获的李鸿章抽空回了一趟安徽合肥老家。
到家的第二日,他先到父亲坟前哭拜了一场,然后又带上两个女儿,到亡妻的坟前燃上几柱香。
此时,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已离开人世有一年多了。
看着亡妻的孤坟与年幼的两位女儿,李鸿章伤感不已。
祭拜完后,李鸿章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家,竟遇到了大哥李瀚章从外面休假回来。
而这次大哥李瀚章竟然给李鸿章带来了一个大消息,直接把李鸿章吓得没有防备之力。
原来李瀚章在回来前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名门世家赵昀的女儿赵小莲。
而李鸿章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况且周氏去世丧期未满三年,他根本无心思在自己的个人问题上。
李鸿章正值三十九岁,年纪老大不小,而且还没有子嗣,对于他婚事,他自己不在意,但他的大脚娘及兄长李瀚章可是常挂心头。
于是李鸿章一口回绝时,李瀚章急眼了,说:""这么好的一桩亲事,哪里去找?再说我已经替你认下了。""
李鸿章继续推脱道:""即便再娶,也要等娇儿她娘过世满3年。况且现在战事紧蹙,哪有时间顾得上儿女私情?""
""古人云,男儿无妻便无室。你官做得再大,也算不上成家立业。我还从未听说过有哪个丈夫为亡妻守丧3年的,找这种借口怎会不让母亲整天为你挂心呢?""李瀚章把老母亲搬了出来。
李鸿章叹气道:""我当然知道大哥和母亲都是为我好。我只是觉得,娇儿她娘虽过世一年了,如果我只是个平头百姓,要再娶也就娶了。可是,娇儿她娘自打跟了我,就没有过上几天安稳的日子。她跟着我颠沛流离,经常见我一面都很难,但她为我担惊受怕,又为家事操劳,身体也不好。现在她过早离世,全都是因为我。如今日子好过了,她却不在了;我当了这个官,却在她尸骨未寒之际匆匆再娶,于心何安?""
李瀚章一听就明白了:""你是担心别人说你薄情寡义,当了大官,忘了糟糠之妻?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又没有抛弃妻子。我知道你对娇儿她娘情深义重,可她已经不在人世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生活,两个女儿也需要人照顾;而且你至今还没有子嗣,这也是一桩大事;赵小姐出身名门,知书达理,非常贤惠,虽算不上绝世佳人,但也生得端庄大方,定能持家旺夫。这三条哪一条不是你再娶的理由?""
李鸿章辩不过李瀚章,也不想辜负母亲和兄长的一番美意,只得答应择吉日迎娶赵小莲。
那么,赵小莲是什么样的女子呢?
赵小莲的身世非同一般,她的祖父是清嘉庆元年的状元赵文楷,曾担任琉球国正使;父亲赵昀乃咸丰朝进士,做过咸丰帝的陪读,官至按察使。据说赵小莲十二三岁就对人直言,非将相之才不嫁;到了十八岁,又说非县令、进士不嫁;二十,非知府不嫁;二十二,非进士道台不嫁;二十四,非按察使、布政使不嫁。所以,一直无人合她的意。她的父母心急如焚,何处找寻如此之才?求之高,符其少,不知此女作何感想。
赵昀与曾国藩相识,一天在曾府谈及赵小莲的婚事,曾国藩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人——李鸿章。他对赵昀介绍说,此人有美称""云中鹤"",相貌非凡,仪表倜傥,博学多才,青年就任翰林,三十八岁为道台,三十九岁官至巡抚,又因战功赏黄马褂,如此非凡境遇,何愁不出将入相?与赵小莲可谓天生绝配。
对象终于找到了,只是不知赵小莲的心思如何。赵昀回到家中征询她的意见,赵小莲一听就怦然心动,她忙问父亲:""既有如此天作之合,何故不上门提亲?""
赵昀说:""这个李抚台眼中未必有你,还得请人出面问询一下。""赵小莲有点着急了,催促父亲亲自去一趟李府。赵昀见女儿终于找到一个合意的对象,心中大喜,准备屈尊远赴上海。就在他准备出远门的时候,意外地遇见了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
他与李瀚章交谈了三五句,便知婚事正合。双方洽谈甚欢,两人立马定下了这门亲事。
在安徽老家成婚不久,李鸿章携娇妻仆从回到上海。不久,朝廷又给李鸿章升了官:赏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署理江苏总督。
赵小莲嫁给李鸿章的第二年,就为李家添了个子嗣李经述,几年后又生了李经璹(又名菊耦,即张爱玲的奶奶)和李经溥两个女儿。
赵小莲被称为李家的""定海神针""。从同治二年(1863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赵小莲嫁到李家的30年,恰恰是李鸿章在晚清政坛大红大紫的30年:讨捻军,办洋务,建海军,办学堂……都是在这一时期。
光绪十八年(1892年)赵小莲去世后,李鸿章的人生也开始走向低谷。他对这个继室格外看重,尽管封建社会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后应与丈夫合葬,但最终与李鸿章合葬的,竟是这位二夫人赵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