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世纪往往被后世称为黑暗时期,在天主教的统治之下,人们的思想和自由被牢牢束缚。于是在此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就开始了。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对封建压迫的政治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天主教的政教体系,将天主教从政治当中分离了出来,以期建立民族教会。同时也破除了天主教的思想桎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从天主教的神权束缚中解脱出来。其倡导个人自由以及平等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也深深影响着欧洲社会,并且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是欧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遍及欧洲众多国家,它对于欧洲的价值不仅仅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黑暗蒙昧之中撕开了一道光,使人们从神的信仰禁锢中逐渐脱离,开始关注人本身,掀起人文主义之风。
宗教神权束缚下的社会
14世纪至16世纪,西欧社会正处在向近代过渡的重要变革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这些新兴的力量想要谋求发展,但是却遭到天主教的阻碍。天主教不仅在政治上干涉国家事务,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统一。
而且在宗教以及文化上都严格束缚着人们的精神思想,人们将自己的一切全都寄托给上帝,完全依附于上帝。而对于现实社会则处于消极悲观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的旧有观念中,只有神可以主宰一切,所有的灾祸和磨难都是上帝给予的,他们只能通过向上帝忏悔才能获得心灵的救赎。
在天主教的统治下,国家的大部分实权其实都是掌握在天主教的手中。所以天主教不光掌握了权力和地位,而且通过这些特权也为自身谋得了大量的财富,其内部也滋生了不少腐败问题。所以天主教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人们也开始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天主教的神权统治被动摇,逐步走向瓦解。
改革思潮的掀起
与此同时,新兴的资本主义力量在不断壮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他们对封建贵族所拥有的特权十分不满。而且当时民族主义观念盛行,人们对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要求愈发强烈。英国和法国都建立了新的君主制度,他们采取加强集权以及奉行重商主义等措施,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也就刺激了其它欧洲国家的新兴力量,希望也寻求出一条发展的新道路。尤其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有德国仍旧处在分裂割据的状态之下,所以其人民都十分渴望统一。
同时思想领域也开始觉醒,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了。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反对封建思想下对人的精神自由的束缚,批判蒙昧专制,倡导自由和平等,追求世俗的享乐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这对天主教也是重大的冲击。
其实中世纪的市民阶层之中也涌现出了反对天主教的思想,也就是“异端”思想。12世纪到13世纪,城市逐渐兴起,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了。这些新兴阶层对教会的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极为厌恶。所以“异端”思想的出现对教会的合法地位又是一次冲击。
1376年,英国的皇家顾问威克里夫公开反对教会的腐化,此后又将《圣经》奉为信仰的根据,并且将其进行翻译,而且销路颇广。
而且当时印刷术传至欧洲,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这对于宗教改革的宣传也是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当时的《圣经》只有神职人员才能阅读,而普通的信徒难以接触到。而如果进行传抄经常会出现很多错误,往往一个小错误就影响了整段意思。1456年古腾堡印刷出了拉丁文版的《圣经》,所以就得以让其中内容得以大肆传播,而不再被神职人员垄断。关于宗教改革的理论思想也可以通过印刷使其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所以思想、政治以及方式等都已经具备了,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宗教改革就将矛头指向了罗马教会,提出了改革诉求,建立“民族教会”以适应民族国家发展或者建立“廉价教会”以满足新兴的资产阶级。
改革的力量
马丁·路德思潮不断涌动,力量不断汇集,也就开始迸发。宗教运动首先出现在德国。15世纪末的德国正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经济也处于滞后状态。但是教会却在此时将巨大的财富收入自己的囊中,在教会的剥削下,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德国社会也是千疮百孔。
再加上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引燃了改革的导火索。1517年,罗马教皇立奥十世以修缮圣彼得堡大教堂为借口向教徒大量兜售赎罪券。只要购买这种赎罪券,所有的罪恶就会被洗涤干净,灵魂就会得到救赎。这就引发了德国人的不满,尤其是一直立志于改革宗教的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在1510年获得神父一职,此后便开始教授《圣经》,在圣经当中他开始慢慢觉醒,又眼见教会的腐败行径,所以他便将对于教皇发布赎罪券的批判看法,也就是《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大学教堂的门口,此后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布告被认为是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在布告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因信称义”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而非通过教皇或者教会。同时每个人都有权阅读圣经,而且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圣经》才是唯一的权威。甚至其中还提到了教士可以同世人一样享有世俗生活。在当时印刷术的支撑下,马丁·路德的观念瞬间传遍全国,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德国的贵族和倡导人文主义者。
人们开始纷纷信奉由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会”以及“信义宗”。不过其改革也并不彻底,依旧保留了一些旧教的传统。但其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推动了宗教运动,促进了德国语言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此后德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动摇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统治的地位,而且也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观点还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传播至西欧。
尼德兰改革尼德兰也同样进行了改革,由于尼德兰受到西班牙的控制,资本主义也较早出现,所以就开始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同时也带有民族独立的性质,随着尼德兰地不断发展,尤其是经济上掌握贸易要道,所以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也使得尼德兰最终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
英格兰改革16世纪,英格兰也开始进行改革。当时的天主教不仅干涉内政,而且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限制了英格兰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在英格兰民族主义以及反教权主义的呼声日渐高涨的情况下,亨利八世被迫进行了改革,宣布创立英国国教,但实则和天主教的旧教义并没有什么区别。此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又进行了改革,但改革的不彻底性最终促使革命的继续,即1640年由清教徒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宗教改革在欧洲掀起风潮,欧洲各国都纷纷加入这场思想改革运动之中。宗教改革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此后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结语
宗教改革的爆发是由于当时天主教神权统治以及封建思想的压迫,教会的腐败和剥削导致人民生活困苦。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资本主义也登上舞台,而这股新兴力量在压迫之下必然会积蓄力量,然后爆发。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流血事件,而且出于利益以及时机不够成熟等原因,各地的宗教改革效果都有所差异,也不乏改革不彻底留下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觉醒,使得人们挣脱神学思想的束缚,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天主教的社会地位岌岌可危,所以也促使了其内部开始了改革。宗教改革对于欧洲来说无疑是一场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使得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遭受重创,加速了政教分离,改变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同时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也为此后的启蒙思想运动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欧洲宗教改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