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上,清王朝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运行了276年。清朝灭亡以后,留下了九位封疆大吏,他们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直隶总督张镇芳、两江总督张勋、闽浙总督松寿、湖广总督瑞澄、两广总督张鸣岐、四川总督赵尔丰、陕甘总督升允、云贵总督李经羲。他们后来去了哪儿,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翻越历史的长河,了解一下他们的简历和最后的归宿。
赵尔巽,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市)人,也有人说他是山东莱州人 。估计是祖籍山东、铁岭出生造成的误解。
清朝初期,在东北地区设立过奉天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三个职位。后来,由于沙俄、日本人、内地人不断涌入东北地区,清政府为了统一政令、军令,在清末光绪33年(1907年)设置了东三省总督。尽管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但地位却远高于其他各省总督,成为各省总督之首。因为这里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大本营。
东三省总督先后有徐世昌、锡良,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总督,就是赵尔巽。赵尔巽,同治六年(1867年)中举,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历任国史馆协修官、湖北乡试副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镶白旗官学管学官、广东道监察御史、贵州石阡府、贵阳府知府、贵东兵备道、安徽按察使、陕西按察使、甘肃新疆布政使、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湖南巡抚、户部尚书、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民国元年(1912年),赵尔巽被解除职务,隐居青岛,不问外事,潜心编纂《清史稿》。
赵尔巽也是东北王张作霖的恩人。有人说张作霖平生怕两个人,一个是溥仪,另一个就是赵尔巽。其实,这可能不是怕,应该是敬重。赵尔巽比张作霖年长三十多岁,曾提拔过张作霖。也就是说,没有赵尔巽的提拔,或许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说明张作霖重情重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因此,张作霖把他当作父辈敬重。张学良在公开场合或传记材料中也经常称呼赵尔巽为“爷爷”。
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他是清末九位总督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次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也算圆了他一桩夙愿、遗愿。
张镇芳,河南项城阎楼人,乃袁世凯兄嫂之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直隶总督等职。
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调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张镇芳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捕。1918年获释,先后担任北方银行董事长、天津盐业银行董事长。
他有一个后代张伯驹,是过继同胞弟弟张锦芳的儿子。他于1933年病卒,时年70岁。著有《诗抄》一卷传世。
张勋,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张勋复辟,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是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国初年军阀。
中日甲午战争后,张勋参加过小站练兵,任管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随袁世凯镇压过山东义和团,升任总兵。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调奉天,两年后升提督。宣统二年(1910年)接统江防营,第二年担任江南提督。
辛亥革命时,他的部队被江浙联军击败,清廷授予他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民国成立后,张勋所部改称武卫前军,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下剪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
1913年镇压过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后拥戴宣统皇帝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十二天后被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避难。后病死于天津。享年69岁。
松寿,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末年闽浙总督。
他是荫生出身。所谓荫生,就是凭着家族(祖辈、父辈)的功绩而做的官。
他的简历也比较简单清楚,从光绪21年(1895年)到光绪31年(1905年)历任山东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河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担任闽浙总督。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松寿兵败,在福州的府邸内吞金殉国。享年62岁。
博尔济吉特·瑞澂,蒙古族,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的孙子,黑龙江将军恭镗之子。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1905年调任上海道。1907年先后任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后升任两江总督,1910年担任湖广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他逃往上海。民国成立后,没收了他的百万财产,1915年死于上海寓所。享年52岁。他是清末九位总督中去世时年龄最小的一位。
张鸣岐,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900年后,历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任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1911年4月指挥镇压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携款潜逃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回国,1915年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被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张鸣岐逃往天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勾结日本特务。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公开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历任汉奸要职。1945年9月15日在民众的一片声讨中死去。享年70岁。
赵尔丰,祖籍辽宁辽阳市(一说为山东莱州),清朝大臣,盛京将军、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
赵尔丰历任静乐、永济等县知县、川滇边务大臣、驻藏大臣。1911年担任四川总督。
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迫交出政权,仍以办理边务名义拥兵督署。12月,成都兵变,赵尔丰应邀平息哗变。后被四川军政府诱杀。 赵尔丰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也是清末唯一被杀的总督。有人说他对中国历史有功,也有人说他有罪。公允地说,他应该属于那种功过参半的人物吧。他被杀时年仅66岁。
升允,多罗特氏,蒙古镶黄旗人。宗社党主要成员之一。
他主要担任过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要职。宣统元年,因上疏反对君主立宪被革职之后,寓居西安满城。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重新启用,担任陕西巡抚,总理陕西军事。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之后,他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结交宗社党人,图谋复辟。
1931年7月23日在天津租界病逝,享年73岁。
李经羲,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侄子,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第三个儿子。
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从1887年6月到1909年2月,他先后在四川、湖南、福建、云南、广西、贵州、安徽等地任职,后来担任云贵总督。
辛亥革命时,李经羲被蔡锷礼送出境。1913年12月,被袁世凯任为政治会议议长、翌年5月改任参政院参政。十月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10月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他避居天津。1917年5月,被黎元洪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就宣布下台。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十,结论
我们在评价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历史阶段,结合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环境,看待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切不可以我们现在的个人行为准则和是非好恶来评判他们的原则、立场,那既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思想。
拿四川总督赵尔丰来说,他屡试不第,最后只能以捐官进入仕途,从一个知县做起,逐渐成为清政府的一位封疆大吏,也可算作仕途坎坷了。他既要维护清政府的权益,又要履行个人职责,他一边以武力镇压地方势力,也在全力执行清政府制定的改革藏政和改土归流的政策,稳定了川边局势;他不疼爱当地老百姓,武力镇压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制造了成都血案,同时也在镇守边关时推行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对推动川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贡献,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矛盾吗?不矛盾。历史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其曲折进程中的特殊性。赵尔丰后来被杀身亡,也是他咎由自取,但他对稳定边疆做出的那些贡献,我们也不应因为他有错,就一起抹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