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是清朝特有,君臣之间对话的工具;雍正时期存在一个“奏折政治”。雍正规定,大臣对皇帝说话都要“上奏折”;同时它还是一种殊荣的象征,表示有权力跟皇帝说上话;比如有地方官被雍正赐予“上奏折”的权力;然而在这之前,奏折是很神秘的文件,它专用于大臣向皇帝“告密”,特别是举报某人某事;每当看到皇帝朱批奏折,就知道有人要倒霉了;雍正上位之后,为了掩饰康熙说过的一些“秘密”,曾下令收回康熙年间的奏折,这也暗示了他得位不正;事情经过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雍正王朝中,奏折是一件很普遍、又很重要的事物;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元年 (1723) 二月十六日,雍正给科道官员颁布一道上谕:“朕仰承大统, 一切遵守成宪, 尤以求言为急……令著尔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 轮流具奏, 一折直言一事, 无论大小事务……朕亦留中不发, 不令人知;”
意思是说,在京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以及监察官——科、道官员,无论大小事物,每天都要上奏折,还要具体详细地写;如此,每天铺天盖地的奏折朝养心殿飞来;雍正也十分勤快,没日没夜地朱批这些折子;云贵总督鄂尔泰抓住机会,经常进贡普洱茶;最后梦想成真,使普洱变成了皇家御茶。
在京城,京堂以上以及翰詹科道官员都能书写奏折,而且每天必须写;如果几天无故不写,雍正就会收回该官员写奏折的权力,让他永远不能和皇帝对话;据《朱批谕旨》记载,雍正时期奏折人员的数量多达1000人以上。
奏折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产物,以前数量极少;最初它是一种“打小报告”的专用文书;如康熙晚年,众皇子争储之时,经常有奏折出入养心殿;小小的奏折使得康熙皇帝的态度阴晴不定,同时关系到每个人的命运;也许康熙会在密折里透露一些信息;这个神秘文书在雍正心里种下了根刺;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此时雍正继位才八天,他就动了“奏折”的心思;
据《雍正上谕》载:“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所有皇考朱批谕旨, 俱著敬谨封固进呈……若抄写留存, 隐匿焚弃, 日后发觉,断不宽带……”雍正把康熙所有的密折都回缴,很明显他这么做是心虚的表现,害怕康熙说过不同意自己当皇帝之类的话;更害怕康熙在密折之中提到过属意哪个阿哥。
雍正急急忙忙销毁证据,以保住自己的皇位,此举有欲盖弥彰之嫌,从这里也看出来他这个皇位争得好辛苦;而通过雍正的“奏折政治”来看,不管他的皇位来路正不正,他十分勤政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朱批谕旨》《雍正上谕》《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