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很多清宫剧的热播,大家对清廷后宫妃嫔的服饰和妆容有了更多的了解,头顶鲜艳夺目的旗头,楚楚可人的咬唇妆,华贵锦绣的旗袍,精致高挑的花盆底鞋,随着影视剧的渲染,这些经典的装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同时也会让一些细心的观众产生许多疑问,例如,清朝妃嫔们会什么会在手上戴上长长的指甲套,难道不会不方便吗?她们所穿的鞋子,为何要在鞋底的中间放置那么高的木墩,穿上一定很难把握身体的平衡,难道不怕会摔倒吗?
其实,我们要知道的是,一个时代的服饰装束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它就是那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要么能从当下找到原因,要么能从历史中找到答案。清朝女人的服饰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嫔妃们脚下那双造型奇特的花盆底鞋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和故事。
花盆底鞋,严格地说,可以算是高跟鞋,但又跟如今高跟鞋有区别。鞋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鞋底下方的“花盆”,由木头制作而成,位于鞋子的正下方,高度在5至25厘米左右,为了美观,通常会将它蒙上一层白布或者喷上白色的漆料,雕刻美丽的纹饰。鞋子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上面的缎面,也就是放脚的地方,它可以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颜色和花式,缎面是一双鞋子精致名贵与否的关键。
另外,清朝宫廷中关于什么样年龄阶段的女人穿什么样高度的花盆鞋也有着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的女子,穿的鞋子越高,年龄长者次之,年老者又次之,或者就只穿平底鞋了。
我们知道,其实清朝以前的各朝代嫔妃都穿平底鞋的,只有清朝建立后,这种花盆底鞋才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花盆底鞋属于满清人的民族服饰。满人的祖先是女真人,在入主中原以前他们是游牧民族,所以在服饰和生活习性上带有很多游牧民族的特征,例如,女真的男子要编发就是为了在狩猎的时候更加方便,那么这个花盆底鞋是否也受到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呢?答案是有的。
原来,女真族的男子在负责狩猎的同时,女子就负责采集,而东北山区树林茂密,蛇虫时常出没,女人们在劳作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叮咬,于是她们逐渐发现如果在鞋子下绑一块木头,那么就能减少伤害,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在人群中流行开来,于是便有了最早的花盆鞋。
后来,清朝宫廷中的妃嫔穿这种鞋当然不是为了防叮咬,而是传承了前人的做法,把它当成了一种民族服饰,另外,入关后,汉人以小脚为美的观念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满人的审美。满人没有裹足的习俗,但若是穿上了花盆鞋和长旗袍就能掩盖住双脚,显得也很娇小。
穿上花盆鞋很不方便行走,特别是不能快速奔跑,如果遇到雨雪天儿行动更不方便,搞不好就会摔一跤。因此,满清贵妇们走路的时候就会刻意放慢脚步,小步而行,恰好又体现出了女性的优雅和尊贵。而且,就算在清朝,也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资格穿这种鞋子的,只有皇室贵族才有如此殊遇,因此,它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小小的一双鞋子,既有历史传承也有审美情趣,甚至还融合了政治观念,值得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