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虽然出现了大家熟知的“九龙夺嫡”然而一开始储君有人选的时候,大家是不会对储君之位动心思的,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是康熙最爱的嫡子胤礽,其他皇子也只有羡慕的心思。
胤礽刚满周岁就被确立为皇太子,从小就被康熙以储君的标准来培养教育,治国谋略、文武骑射,都是为了把胤礽培养成一个最优秀的君主,然而这位本来已经是皇太子的胤礽却一点也不争气,他已经贵为储君,却还要一步步触怒康熙,最后只能落得被废的命运,这是为何?
胤礽是康熙原配赫舍里皇后在坤宁宫拼了性命生下的嫡子,1674年,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两个时辰后就去世,年仅21岁,康熙万分悲痛,因此并没有把胤礽交给其他人抚育,而是自己亲自把胤礽带在身边抚养。
1675年,胤礽刚满周岁,康熙帝举行册封大典,并册封胤礽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还设立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并为其配备官员。同时期,并授予胤礽的外祖父赫舍里·噶布喇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1678年,年仅4岁的胤礽出了天花,即使当时天花是不治之症,而且容易传染,而康熙爱子心切,不顾自己九五之尊,下旨不理朝政大事,所有奏折全部送到内阁,而自己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胤礽度过病危期,后来胤礽身体痊愈后,康熙还特地去太庙祭扫,并向天下臣民宣布喜讯,这种感情特别像寻常老百姓家里的父子一样,而身为皇族,体现了康熙对胤礽不同寻常的父爱。
胤礽作为康熙最喜爱的儿子,本来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然而康熙因为太疼爱自己的儿子,而忘记了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康熙经常在满朝文武面前给皇太子胤礽树立权威,而且让他接触了很多朝政大事,和大臣们来往密切。
时间一长,朝廷上就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而康熙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受到了侵犯,康熙自然心存猜疑,而另一边的胤礽在一些大臣以及外叔公索额图的怂恿下,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
胤礽也认为康熙正在壮年,而自己的兄弟太多,担心自己的储君之位被抢夺,因此胤礽不再是以前的贤德能干的皇太子,他逐渐变得残暴多疑,不得人心。
胤礽第一次被废,是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时大阿哥向出巡返京的康熙密报太子夜晚偷窥康熙皇帐动静,意图不轨,这件事让康熙感觉到了太子对自己生命的威胁,勃然大怒,决意废除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然而后来康熙不久又后悔了,因为胤礽毕竟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生的儿子,而且太子辩称自己并没有对康熙意图不轨,康熙又心软了,因此又力排众议重新让胤礽继续做皇太子,然而胤礽还是辜负了康熙的一番苦心和培育,在复储后,性格仍然暴戾,干了很多荒唐事。
胤礽一直认为自己做皇太子时间太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下哪有四十年太子之事,言外之意就是认为自己的皇阿玛活得时间太长了,他自己没机会做皇帝,这些都传到了康熙耳朵里,让康熙对这个曾经最喜爱的儿子失望透顶。
康熙五十年,皇太子胤礽底下的亲信召集满洲八旗中下级武官饮酒,被当时的其他的皇子举报皇太子要策划逼康熙尽早退位,康熙得知,当即向诸皇子宣布,不能把祖宗的江山托付给他,胤礽也在这次彻底被废。
胤礽被废以后,晚景凄凉,1712年被禁锢于咸安宫,一直到1724年病逝,活了51岁,他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太子,曾经是康熙最喜爱的儿子,可最终还是因为沉不住气,以及残暴多疑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如果他一开始没有被立为太子,是不是人生又是另一番境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