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

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更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在乾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中,他的权势滔天。但就是这样一位牢牢掌控富贵和权力的人,却在乾隆死后的短短时间里,就被嘉庆给查抄并赐死了。

乾隆死后,嘉庆刚刚亲政,为何就要迫不及待地查抄权臣和珅?而和珅得宠这么多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并且手中握有实权,为何会短时间内被嘉庆赐死,而没有早做打算呢?

老谋深算的和珅

和珅的出身并不显赫,靠着高祖的军功才得以承袭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但和珅的运气比较好,进入官场后,很快被挑选入銮仪卫充当拜唐阿,也就是跟随在皇帝轿子旁边的小跟班。

冯英廉对和珅的评价是,“机敏且善察言观色”。冯英廉此言不虚,和善充当拜唐阿后,获得接近乾隆皇帝的机会,充分发挥了他的性格优势,甚至做到了“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的地步,他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乾隆的注意,并逐渐开始对他进行栽培。

此后,和珅累迁三等侍卫、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做到这个官职,也就意味着他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个普通的承袭世职,变为乾隆的心腹之臣。确定了这个身份以后,他在第二年就彻底进入清朝的权力中心,升户部侍郎后,又出任军机大臣,并兼任步军统领和内务府大臣。

他的这些官职中,任意拿出一个都属于重要官职,而这些官职全部集于年轻的和珅头上,足可见乾隆对和珅的宠信。短短十年时间,和珅摇身一变成为宰相,封公爵,再也不是当年跟在轿子旁边的小跟班了。

和珅善于察言观色,为人卑微,甘心做皇帝的奴才,十年如一日。最重要的是,和珅并非无能的谄媚之徒,除了善于讨好主子以外,他也确实有能力,乾隆交给他的事情,他总能办理妥当。

在乾隆眼中,和珅是一个懂自己、忠自己,还能替自己办事的人。试问,这样的人谁不喜欢?乾隆时期属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康熙为他扫平了强敌,雍正为他置办了家业,乾隆不需要为这些事情发愁,他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像和珅这样的人。

所以,和珅虽然是从三等轻车都尉开始做官,因为得到乾隆的宠信而平步青云,但纵观和珅的发迹史,他的崛起绝非偶然,即便没有得到乾隆如此宠信,相信他一样可以有一番作为。

和珅用十年时间逆袭人生的背后,同样是艰苦的十年,自始至终保持着奴才像,虽然自身拥有很高的才能,却能做到一直对乾隆俯首帖耳,他显然是一个城府极深、老谋深算之人,这才得以赢得乾隆的隆宠。

嘉庆掌权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

嘉庆四年,也就是嘉庆登基的第四个年头,乾隆这边刚刚离世,他就迫不及待地将和珅赐死,将他的家也给查抄了,抄出价值数亿两白银的资产来。要知道,当时清朝一年的收入也才4000万两白银左右,足可见和珅这些年的贪腐之巨。

关于嘉庆迫不及待地处置和珅这件事儿,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嘉庆看中了和珅家的巨资,他着急扳倒和珅是为了以这笔钱充实被乾隆挥霍一空的国库。这个观点看似有理有据,但过于浅显,并非嘉庆急于扳倒和珅的主要原因。

嘉庆之所以在掌权之初,就立刻以雷霆手段赐死和珅,主要原因是和珅掌权后,狂妄至极,与嘉庆的积怨极深。

从乾隆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和珅的权力欲非常强,总想着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在乾隆面前的卑躬屈膝,全都是他对自己苛刻隐忍而营造出的假象。

和珅凭借乾隆对他的宠信,利用各种手段敛财,结党营私的同时,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朝廷里敢与和珅作对的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就算是保持中立的人,也会受穷,想过好日子就得依附和珅,或者以银钱孝敬他才行。

“纳贿馅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朝鲜正宗实录》

当时和珅的权力有多大?甚至皇家的事情他都可以干预。就以皇子永锡为例,他当时想按照规矩承袭肃亲王爵位都需要和珅点头,若没有和珅的同意,这件事就会难上加难。永锡最终迫不得已,拿出了两间铺店房送给和珅,这件事才落实下来。

永锡可是皇子身份,真正的皇族血脉,从他给和珅行贿这件事来看,其他大小官员的处境可见一斑。和珅欺负皇子还不算,在他手中权力达到最顶峰的时候,甚至连嘉庆这个皇帝也敢不放在眼里。

乾隆六十年,乾隆为了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禅让皇位给嘉庆。嘉庆登基以后,虽然贵为天子,却是忍气吞声生活的开始。乾隆禅让皇位却不交权,所有的大事要事,依然由他说了算,嘉庆成了一个傀儡皇帝。

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清史稿》

嘉庆皇帝在这段时期卑微到什么地步?“上皇喜则喜,笑则亦笑”,在乾隆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晚年昏聩的乾隆皇帝,许多事情都要依靠和珅帮自己做。由于乾隆晚年表达不清楚,他的意思只有和珅能够听明白,导致和珅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只要是他的意思,基本就代表了乾隆的意思,就连嘉庆这个皇帝,也要在和珅面前矮上三分。

和珅也曾装模作样地请示过“圣意”,但嘉庆敢说什么呢?只能照办,和珅代表的是乾隆,他自然不敢难为和珅,可谓是受尽了和珅的窝囊气。

乾隆死后,嘉庆终于掌握大权,自然会迫不及待地处置和珅,否则有这么一个权臣在,朝廷大权能否握在自己手中,仍是未知数。至于扳倒和珅所带来的经济好处,那都是属于次要的了。

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有早做打算?

和珅凭借乾隆的宠信,在朝中经营数十年,党羽遍地,富可敌国。他本身又是一个非常老练之人,将一众“反和派”都打压下去,他为何没有早做打算,为自己铺好后路?

以和珅的地位和聪明才智,他怎么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呢?早在乾隆要立太子的时候,和珅就劝过乾隆,让他先不要立太子,自己继续做皇帝。从那个时候起,和珅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了。

只不过,和珅想的办法是“拖”,只要能延长乾隆皇帝的在位时间,也就可以间接保住他在朝中的地位。但乾隆碍于自己承诺,坚持要立太子,并且禅让皇位给嘉庆,令和珅多拖一些年的念头落了空。

不过,乾隆禅让皇位却不交权,事实上还是多给了和珅不少时间。而且,乾隆晚年对和珅的倚重更深,令和珅的权力和野心在这段时期空前膨胀。即便如此,和珅依然不放心,为了替自己在乾隆死后铺路,他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

例如,乾隆宣布太子人选时,和珅就提前知道了圣意,送了一个玉如意给嘉庆。表面看,和珅此举明显是对嘉庆有示好之意,但同时他也是在试探嘉庆对他的态度。万一嘉庆的反应中,有丝毫对和珅不满,这个太子之位可能就不会顺利落到嘉庆的头上了。

不得不说,嘉庆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在接到和珅的玉如意后,立刻猜到了和珅的用意,表现出对和珅万分感谢的样子。为了逼真,嘉庆甚至还写了一首《咏玉如意》,以低姿态回应了和珅。

和珅得知此事后,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他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足以与我斗智谋”。

对于和珅而言,乾隆去世是早晚的事情,在乾隆死后,能够找到一位与自己亲近,且性格软弱的皇子继承皇帝位,这才是他以后始终把持朝政的关键所在。由于嘉庆的表现迷惑了和珅,令和珅产生误判,认为嘉庆就是最适合日后被他掌控的皇位继承人。

嘉庆登基称帝以后,和珅对他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从一开始的试探,变为“掌控”。和珅利用乾隆对他的信任,在嘉庆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并开始大面积排挤异己。随着福康安、阿桂相继离世,刘墉、董诰淡出权力中心,和珅几乎达到了权势熏天的地步。

此时的和珅,认为自己已经将乾隆死后的路铺垫好了,无论是新皇帝嘉庆,还是朝中的政敌,全都已经被他安排得差不多了。所以,嘉庆在动和珅之前,和珅并非全然没有准备,反而是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安排后路了。

遗憾的是,这一次和珅看走了眼,嘉庆同样为了给他致命一击,隐忍准备了数年。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死后,嘉庆将乾隆的身后事交给和珅操办。在和珅看来,嘉庆能够将此等重要的差事交给他办,正好证实了他此前的猜想,嘉庆对他是信任和重视的。他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嘉庆在扳倒他之前,对他进行的最后安抚。

嘉庆让和珅操办乾隆的后事,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和珅办事能力强,侍奉乾隆一辈子,最了解乾隆想要什么。乾隆的身后事交给他来办,必然会妥妥当当,不会出什么披露;

其二,和珅的党羽众多,安插在嘉庆身边的眼线也很多,稍有不慎就会泄露消息。一旦让和珅察觉异样,嘉庆想要对付他恐怕也会费一番波折。所以,嘉庆命和珅操办乾隆的丧事,将他召入宫中,让他无法与其家人和党羽取得联系。

等到和珅发现不对劲儿时,和珅向嘉庆再次试探,以请假为由,想趁机回家一趟。但嘉庆怎么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呢?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直到此时,和珅才终于明白,嘉庆一直以来都是故意向他示弱,这一次动真格的了。

嘉庆索性也不再隐蔽行事,将自己的恩师朱珪召入京城,为自己出谋划策。和珅被控制以后,此前被打压的“反和派”大臣,在嘉庆和朱珪的暗示下纷纷站出来,领班军机大臣王杰命学生广兴上奏弹劾,朱珪也同样命学生王念孙弹劾和珅。

有人带头以后,文武百官终于看清形势,开始纷纷上奏弹劾和珅。最终,和珅被列出二十大罪状,其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罪行,尤其以“对皇帝大不敬之罪”为重。本来议罪的结果乃凌迟处死,但由于固伦和孝公主出面求情,朱珪又给嘉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不利于牵连太广,这才改为赐和珅自尽。

嘉庆赐死和珅以后,频频颁布多道上谕,大意都是百姓所受之盘剥,皆为和珅之贪腐,如今嘉庆赐死和珅,实乃为民除害,将清朝所有的腐败之罪责,全都扣在了和珅的头上。当然,嘉庆如此说法,当时受到文武百官的迎合,有人替他们背黑锅,何乐而不为呢?

“州县剥削人民,不尽自肥已橐,半奉上司,而督抚之勒索属员,不尽安心贪黩,无非交结和珅。”——《东华录》

大贪官和珅被扳倒以后,他贪腐的巨额资产数目传至民间,这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导致许多人都认为,嘉庆着急杀和珅是贪图他的家产。

可惜,嘉庆虽然在亲政后表现出短暂的明君风采,但在扳倒和珅以后,他却没有改变清朝贪腐成风的勇气,扳倒和珅后就草草了结此事。至于乾隆朝留下的诸多弊政,嘉庆更是讳莫如深,只是象征性的革新少许弊政,对于当时的清朝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嘉庆皇帝将“维新”挂在嘴边,却不去真正的落实,每次“维新”都是虎头蛇尾。他反而将精力用在了对乾隆的粉饰上,这也导致了腐朽的清朝,没能在嘉庆时期注入强心剂而逐渐走向末路。

参考资料:《清史稿》《东华录》《朝鲜正宗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时间,事情,和珅,权力,时期,清朝,嘉庆,皇帝,官职,观点评论,乾隆,和珅,朱珪,嘉庆,皇帝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时间,事情,和珅,权力,时期,清朝,嘉庆,皇帝,官职,观点评论,乾隆,和珅,朱珪,嘉庆,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时间,事情,和珅,权力,时期,清朝,嘉庆,皇帝,官职,观点评论,乾隆,和珅,朱珪,嘉庆,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