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朝末期,中国流通的“宝银货币”,有103种之多,大部分由京外各省制作,在中国还没有统一的币制,洋务运动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设立了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1907年上半年,创办了北京印刷局,1908年6月1日开始动工建厂,投资总额达110万两白银。印刷票面分1元、5元、10元、100元四种。,这是一座相当先进的近代工厂,全部工程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后才结束,印刷局最初印制的纸币叫“大清银行兑换券”
(英文版的十元兑换券,上面英文是“大清国银行”“十元”)
由于当年银两、银元、纸币、外币同时流通,兑换券以“元”作货币单位。头像是摄政王载沣的胸像。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兄弟,溥仪的生父,之所以在纸币上选用他的胸像,因为当时宣统帝溥仪还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儿,稚气未脱,无法作为票面肖像。于是就把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载沣作为了票面人物肖像的人选。,1911年3月1日正式开印。从国家纸币印制和凹印技术上看,无疑有着开创性的意义。然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宣统皇帝走下了历史舞台。第一代朝廷中央印制的钞票没来得及发行,便胎死腹中。仅有为数不多的样票流出。
大清银行兑换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官方开办、具有央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也是我国首次采用钢版雕刻凹印技术印制的纸币,在中国金融史和货币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能收藏一套,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