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李蟠参加殿试,竟然凭借36个馒头被康熙帝钦点为状元,为什么呢?
李蟠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机智,一目十行,有着过人的天赋。因此,长大后参加会试、乡试,不仅顺利通过,还直接冲到了殿试。
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殿试时考生是自备干粮的。
这下李蟠犯了难,只因自己身材高大,能量消耗快,吃得也多,显然,精致的食物并不适合自己。
李蟠灵机一动,既要填饱肚子,又不能影响自己答卷,那还是直接备点馒头吧!计算过后,李蟠给自己准备了36个馒头,用麻布袋子装了。
到了殿试这天,别的考生害怕殿前失仪,都准备的是精致的食盒,只有李蟠背的是麻布袋子。
这样特立独行的考生,引起了监考官的注意,愣是一个馒头一个馒头的掰过去,查看是否携带答案。查完完毕,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物才放行。
按照殿试规定,考生必须在傍晚前交卷。可李蟠虽然聪慧但是字写得不好,为了把字写得端正好看一点,就写得特别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其他的考生都陆续交卷了,就剩下李蟠,不疾不徐,一口馒头一笔字地写着答案。
见此,监考官看看天色,再摸摸自己的肚子,开始不停地催李蟠交卷。李蟠苦苦哀求道:“我这一辈子在此一举了,还望大人宽限时间。”
监考官看了看李蟠的答案,暗道是个人才,终究没再说什么,等着李蟠的交卷。直至深夜,李蟠才交卷离开。
这时,忙完的康熙帝询问殿试的情况,当得知有一位考生不但带着馒头考试,而且才刚刚交卷。顿时来了兴趣,让人取来李蟠的试卷,查阅起来。
看到李蟠试卷上,对军政、吏治、河防这些国家大事,不仅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且能切中要害,直言其中利弊。
康熙帝看完后,龙颜大悦,当即就钦点李蟠为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
本以为之后会平步青云,可才不过两年,李蟠就被流放。
康熙三十八年,李蟠被任命为顺天府乡试考官,在他主持的这次考试中,录取的全都是高官或是家庭富裕之家的子弟,因此被落弟举子中伤和记恨,散播造谣,说他徇私舞弊,收受贿赂。
康熙帝知李蟠耿直,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康熙帝安排了内阁大臣,对李蟠在乡试中点中的举人进行复试。
复试的结果是这些举子无一人落榜,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洗刷了李蟠的污点。
可终究是人言可畏,更有人根据传闻,写了《通天榜传奇》的剧文,在京城各大戏院上演,闹得满城风雨。
无奈之下,康熙帝只能处罚了李蟠,将他流放至沈阳,三年后赦免他回归故里。后来,康熙帝在南巡时想重新启用李蟠,而被李蟠无意再出仕为由拒绝了。
李蟠不顾形象背36个馒头参加殿试,可见他是真的一心研究学问之人,可正因为这样的耿直,又让他被谣言中伤,丢了官职。
李蟠的特立独行能让人一眼记住,但能被康熙帝钦点为状元,则是因为他的真才实学。唯有胸中有丘壑之人,才能真正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