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军队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家力量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祖国领土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912年,当溥仪对外正式宣布自己退位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彻底湮灭于历史卷轴之中。
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不但是自掘坟墓,而且还给了西方列强可乘之机,最终造成了晚清一段挥之不去的屈辱史,始终让人意难平。作为失败的清王朝,留下了很多未知的疑团,其中有一个问题引人关注,那就是一百多万清兵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直到1987年才被找到答案。
清朝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它存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依然有目共睹。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们最为了解的一个王朝。
很长一段时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整天做着“天朝上国”的黄粱梦,当然,这便错过了最佳的工业发展时期,与同期西方国家对比来看,清政府已经落后很多而浑然不知。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清朝有过辉煌,如“康乾盛世”,全盛时期的清朝领土面积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民族高度融合,这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历史假象”,这是实实在在被记录在历史文献中的。
每个朝代的建立直至盛世局面的出现,都离不开无数次的血战,大清帝国同样如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最终摆脱明朝的统治,经过长期的杀伐征战,最终入关建立清朝。
入关伊始,努尔哈赤的20万大军都为八旗军和绿营兵。“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八旗军是清朝立国之本,在朝内地位尤为重要。由于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们体格相较于汉人来说都非常健壮,自然战斗力也占据上风。
后金本来人口稀少,入关后想要一统江山,仅仅靠少量的八旗军很难维系,所以他们不得不发展绿营兵。绿营兵数量非常庞大,主要构成是明朝受降的队伍,这支队伍是清朝常备武装力量。
虽然在清朝统治过程当中,绿营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中大都为汉人,始终有抵触心理,后来,随着清朝逐渐强大,这些绿营兵腐败、涣散、贪图享乐日益严重,这样的结局显而易见,绿营兵的战斗力呈现断崖式下跌,这也是他们后来大败于太平军的直接原因。
八旗军和绿营兵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管理缺失,另一方面是两支兵种自身的缺陷。所以,当清王朝盛风日下时,也预示着八旗军和绿营兵走上了穷途末路。
晚清时期,腐朽的统治者为了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出现了两支新军,即湘军和淮军。这支新军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均由清朝的爱国人士自发组建,他们学习西方的军队治军理念,使用西方的器械,“新军”全称“新建陆军”。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很多洋枪洋炮都被新军广泛使用,这与之前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可惜的是,整个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即便拥有一些先进制式武器,仍然是贻笑大方,战斗力每况愈下,这就注定了清政府注定败亡。
这些新军为了生存,不得不另寻他路。
清朝后期,随着鸦片的大量涌入,很多清军加入其中,久而久之,他们的战斗力自然消亡殆尽。这些人当中,有些人选择了解甲归田,回家娶妻生子,过起普通人的生活,还有部分人被当时的北洋政府收编,构建成庞大的北洋军阀体系。
这些人在经历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他们之前的身份早已很少有人提及。那么,是不是就只有这些人呢?1987年,直到这支清兵被发现,他们原来在这个地方开启了新的世界。
这支军队,是当时的清政府指派驻扎在九龙山地区的。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香港岛中有一个叫“九龙城寨”的地方。
虽然当时此地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但此地却被清政府和英国政府所忽略,一些军队和其他力量都保持了原来的样子,所以这里无形中就成了“三不管”的“避风港”。
不过,正是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这支队伍逐渐放肆强大,不但助长了其气焰,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安全隐患。虽然政府后来出面干预,不过收效甚微。
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的势力依然猖獗,仍然存在很多违法乱纪现象。后来,国家下决心对此地进行彻底根治,消除顽疾。经过一番精准摸排,各方齐发力,最终将此地的毒瘤一一铲除。
一段时间后,香港政府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这里进行大改造,现在的九龙城寨大力发展美食业、旅游业,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的好去处。此去经年,谁还能想起当年的九龙城寨的旧模样,谁还能想起这里曾经还能容纳那么多清兵?
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的去向,结局都不尽人意,但不管怎样,只有国家强大,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