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传闻小偷跑进和珅的府库,看到满屋的财宝,为何一文不取转身走了

传闻小偷跑进和珅的府库,看到满屋的财宝,为何一文不取转身走了

小偷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没拿钱,但还是顺走了一支记账的笔。

360行,行行出状元,这个小偷能够进入到和珅的府库里面,想必也是行业里面比较靠前的小偷了。

提起和珅,人们第一印象并不是和珅多么能干,而是和珅有钱。那和珅的府库,作为贮存和珅财物的地方,其安保措施必然十分严格。

我查了半天资料,也没有相关记载说明,这个小偷是怎么进入到和珅府库里面的。至于怎么进入的咱也就不讨论了,那他为何一分钱没拿,仅仅顺走一支笔,是和中堂的防盗措施非常高明吗?

还是小偷看到了什么让他接受不了的事情,从而选择仅仅是拿了支笔,意思了一下就走了。真相到底如何?其中原委还要从和中堂的崛起之路谈起。

和珅的崛起之路

我们都被影视作品欺骗了,一提起和珅来,心中浮现的就是王刚老师那圆乎乎的外表,加上滴溜溜乱转的小眼睛。

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是那样。和珅的身材英俊,容貌俊朗,在颜值方面可以称得上是满洲第一帅哥。

还值得提的一点,那便是和珅要比乾隆小了39岁,俩人妥妥的算得上是忘年之交。那年纪轻轻的和珅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了满清最高的权利中心的?

和珅生于满族世家,父亲常保是一名武将,他的母亲也是官宦之家出身。富裕的家庭,让和珅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可在九岁之后,他父母亲接连去世,让他一度非常受伤,甚至在学校里面,也被同学们欺负。没父母的孩子,从古至今便是被欺负的对象,而和珅仿佛也知道这一点,与其挣扎还不如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心智方面也比其他的同学表现得成熟。在19岁那年,和珅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考试,但名落孙山。

和珅从文不行,便走上了另一条从武之路,找了个做御前侍卫的活。

和珅有着将门加持,颜值担当,在公元1772年,和珅便成为了乾隆皇帝的私人保镖。和珅也其他保镖不同,他比别人更善解人意。

在皇帝面前当保镖,如果不擅长溜须拍马,那就好好闭上嘴,当好保镖就可以了。毕竟皇帝从小到大,溜须拍马的臣子、太监、宫女、嫔妃,各色各样的人。

对于一般的马屁,皇帝早就免疫了,拍得没有水准,就会被皇帝一脚踹趴下,再也起不来了。因此,一般的保镖都选择闭嘴干活。

和珅不是这样,和珅为了拍马屁,也是下足了功夫。皇帝爱什么,和珅就学习,研究什么。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尤其喜爱写写诗,在名家画作上点评。和珅就仔细揣摩皇帝的词作风格,然后下功夫学习乾隆风格的诗。

因此,当乾隆皇帝让他做个诗,他做出来的诗,尤其符合乾隆皇帝的心意。

写作书法方面,和珅也临摹学习乾隆皇帝的字,竟能做到与乾隆皇帝真假难辨的地步。妥妥的铁粉。

诸如此类的奉承手段,让乾隆皇帝非常满意,也就更愿意给他更多的机会,去进步与提升。

在公元1776年,和珅便开始自己的仕途之路,他先是被任命为工部侍郎,后不久又提拔内务总理大臣,进入了大清最高权力中心。既然有了权,那和珅赚起钱来,就更方便了。

和珅的赚钱之道

别人是爱财,和珅是真的爱财。和珅除了不贪赈济灾民的钱财,不贪科举的钱财,不贪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钱。

在封建社会,身居高位,自然是要搞点钱的。和珅搞钱是有讲究的,相比那些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和珅更喜欢古玩字画。

所谓金银有价,艺术无价。送礼,直接送金银,那就是典型的收受贿赂,如果是艺术品,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艺术品一多,和珅就将这些艺术品拿出去售卖。有求于他的人,自然会花大价钱在店里买。

艺术品的价格,说贵也贵,说便宜也便宜。这看似不正当的交易,通过一幅画或者一件艺术品,就变得正当了。

然后几经周转之后,画又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入了和珅的手中。当然,这仅仅是和珅其中一个敛财手段而已。

除了这个途径之外,和珅还极其善于理财。有着官府的加持,投资了当铺、银铺、药铺、古玩店、粮食铺,涉及到民生与经济等多个方面。

除此之外,和珅还与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等有贸易往来。国内运输业,和中堂最初也做得有声有色,他搞了80多辆大马车,从事货运。

就差修高速公路,跑国内运输了,如果嘉庆皇帝让他多活几年,或许和珅的脑子还真就想到了这一点了。

会赚钱是优点,所有的赚钱路线,都要仰仗于乾隆皇帝的支持。如果乾隆皇帝不支持,和珅也就失去了赚钱的路子。

和珅解决这个问题,也比较简单。那便是敢于为乾隆皇帝花钱。

乾隆皇帝蹭了一个康乾盛世的虚名,就实际而言,乾隆皇帝算是个富二代,吃着祖上积攒的钱,干着自己的事。

他爱写诗,爱书法,更爱到处游一游。这些钱,如果都从国库里面出,必然会引起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因此,乾隆皇帝就要有自己的小金库,用来支撑他的开销用度,游山玩水。而和珅,就是这个小金库的管家。既能管钱,又会赚钱。和珅又会办事,又会赚钱,还不专权乱政,还舍得给皇帝花钱,这样的人才哪里去找。

和珅爱财,乾隆便充分发挥他爱财敛财的能力,将和珅留在身边重用。乾隆六下江南的费用,以及沿途的花销,都被和珅安排得妥妥当当,乾隆一分国库里面的钱都没拿,自己却美滋滋地享受着旅游的快乐。

贮财有道

在古代,流通的货币多以金银为准,而在清朝时期,国库里面还经常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把守国库的士兵,将银子塞到身体里面,然后运到国库外面。

虽然不多,但毕竟架不住日子长,时间久了,国库竟然都被搬空了。和珅为官多年,对这一现象早已有所耳闻。

他如此数额的金银如果管理不当,被看守人员搬空,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于是,他干脆让人将金银等小银锭全部融了,再浇筑成为200多斤的冬瓜、银锤等物。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看守的卫兵,还是偷盗者,都不可能将这样重的庞然大物搬运出去。

再加上清晰的账目把控,但凡是看到银库内状态的人,连薅羊毛都失去了信心。

除了浇筑成为大块的金银器物之外,和珅还命人将银库的柱子掏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金银珠宝,小偷要想偷,就需要去拆柱子,或者是推着小推车才能将财物推走。

这个进入和珅府库的小偷,应该就是被面前巨大的银锤、银冬瓜等吓倒了,也只能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偷了一支记账的笔走了。

后记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从和珅的发迹之路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当身处逆境当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本领才是走出逆境的不二法门,与身旁的庸人抗争会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这是得不偿失的。

再者,不管哪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极致。和珅拍马屁,会办事,贪财,乾隆皇帝都知道,但就是重用他就可以知道,和珅有着很强的服务意识。

他从来都是以乾隆的体验为主,在满足乾隆要求的前提下,再趁机做自己的事。而他做的自己的事,反过来还能够为乾隆所用。贪了钱,放到自己的腰包里,还敢于拿给乾隆花,从而让乾隆更加支持自己敛财。

有权,但不贪权。皇帝最怕贪权的大臣,而和珅与嘉庆皇帝关系没处理好,也是由于他权力太大了。如果仅仅是贪财,皇帝大都还是会睁只眼闭只眼的,毕竟,对于皇帝来说,和珅手里的钱,只要是皇帝想要,直接就能拿过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乾隆,和珅,小偷,方面,艺术,皇帝,财宝,自然,何一文,故事传记,和珅,小偷,金银,皇帝,国库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乾隆,和珅,小偷,方面,艺术,皇帝,财宝,自然,何一文,故事传记,和珅,小偷,金银,皇帝,国库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乾隆,和珅,小偷,方面,艺术,皇帝,财宝,自然,何一文,故事传记,和珅,小偷,金银,皇帝,国库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