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左宗棠,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以讨伐太平军起家,之后又大力主张兴办洋务,还平定了陕甘之乱,收复了新疆,绝对是无可争议的功勋卓著。同时,左宗棠对待列强,更是坚定的主战派。可以说,末世大清因为左宗棠的存在,让原本已经软弱不堪的腰杆,还挺直了那么一些。
左宗棠年少时,就已经熟读了儒家经典。但是,由于他的性格过于刚正,而且毫不收敛,自然而然的会影响他对一些事情的见解和看法。这可能也是他参加会试,屡次不中进士的原因。最后,左宗棠在三次不中之后,愤而决定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了。
左宗棠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考中进士,就对自己的才华产生怀疑,他时常以“今亮”,即当世诸葛亮自居。他在书院讲学期间,得到了两江总督陶澍的欣赏,被视为奇才,两人还结为了亲家。而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一见之下,也对其大加赞赏。这不免让左宗棠更加的自信。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听说了左宗棠的才华,再次上演了“三顾茅庐”的大戏。可是,左宗棠比诸葛亮还矜持,最后还是在其至交好友胡林翼的劝说下,才出山相助。
接替张亮基的骆秉章,更是想尽了办法,才又将左宗棠请入自己麾下。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之中,简直比骆秉章还大,而骆秉章则是不论什么事情,都依着左宗棠。最后,甚至都有了“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
这事传到了咸丰的耳朵之中,咸丰一听,左宗棠这么有才,一定要重用,派人让左宗棠到朝廷任职。这就不免让左宗棠更加的膨胀了。
左宗棠的才华,以及他后来所做的功绩,已经是有目共睹了。他虽自称“今亮”,却绝对没有诸葛亮的谦恭。于是,刚正不阿,傲骨凛然,锋芒毕露,就成了左宗棠的特色。
而曾国藩的聪明和才华,绝对不低于左宗棠,否则,也不会得到后来那么高的评价。
不管怎么说,曾国藩是自己考出来的进士。他第一次见到左宗棠时,已经是礼部侍郎,级别比左宗棠高出很多。但是,曾国藩却很低调,见到左宗棠之后,那是毕恭毕敬。
左宗棠则是锋芒外漏,所以,曾国藩一见之下,就被左宗棠的才华所倾倒。而曾国藩的唯唯诺诺,显得很谦卑,这让左宗棠一开始就对曾国很不屑。第一次见面之后,左宗棠甩给了曾国藩一个评价:“才具稍欠开展。”曾国藩这人的才能很一般呀。这左大人也是够耿直呀。
曾国藩组建了湘军,结果出师首战不利,靖港水战大败。曾国藩因兵败投水自尽被救。左宗棠知道之后,虽然对曾国藩表示了慰问,可是,他对曾国藩的作战能力是更加的不屑。左宗棠说曾国藩是“方略本不甚长”、“才亦太缺”等等。
曾国藩呢,一开始跟太平军作战,很不顺利,正是用人之际,也就没有跟左宗棠计较,反而将左宗棠留在了自己的帐下。曾国藩还向朝廷力荐左宗棠,一边请求朝廷让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一边将驻扎在赣浙边界的湘军交给了左宗棠节制。自此,左宗棠有了自己的军队,开始走向了封疆大吏的行列。
可以说,虽然左宗棠一开始就百般看不上曾国藩,但是,曾国藩对于左宗棠,却的确有提携之恩。
左宗棠虽然老是骂曾国藩,但是两人并没有公开决裂,曾国藩一直在忍耐左宗棠。直到湘军攻下天京(南京)之后,左宗棠参了曾国藩一本,两人的矛盾才开始正式公开化。
天京城破之后,曾国藩上表邀功,说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可是,不久之后,左宗棠获知洪天贵福并没有死。于是,他就奏报朝廷,说曾国藩谎报军功。
曾国藩知道之后,非常气恼,也上奏折,驳斥左宗棠。同时,还揭发左宗棠攻破杭州时,逃走了数万太平军,而左宗棠却说仅仅逃走了数千人,也是谎报军功。
当时,大清朝军事力量最强的就是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三人,而曾国藩势力最强。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慈禧正在担忧三人会不会造反,想夺三人的兵权,还指派了满蒙重臣官文、僧格林沁监视三人的动向。
左宗棠和曾国藩一闹别扭,慈禧开心了,完全支持了左宗棠,有意让左宗棠制衡曾国藩。曾国藩为了避免招致杀身之祸,主动裁撤了部分湘军。
正因为此,有人推测,左宗棠和曾国藩公开决裂,是为了避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结局。实际上,这只是两人演的一场双簧而已。这么论断的证据就是,之后左宗棠平定陕甘之乱时,得到了曾国藩的大力支持。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还专程去送了一副褒扬曾国藩的对联。
上面的这个推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两人的决裂可能并没有这么复杂。
左宗棠和曾国藩公开决裂的更大可能,应该是左宗棠的性格所致。
左宗棠原本就轻视曾国藩,这次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中立下了大功,左宗棠应该是有点不服气。所以,当他听说曾国藩弄虚作假的时候,刚直的脾气就爆发了,立刻上书朝廷,揭发了曾国藩所干的丑事。
哪怕是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还是七个不平,八个不忿。朝廷赐曾国藩“文正”的谥号,左宗棠知道后就说,那我将来岂不是要被谥“武邪”了。左宗棠也是可爱,原来“黄老邪”之后,还有个“左武邪”。
左宗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清朝想到得到“文”的谥号,条件是必须入过翰林院或者内阁。而想要成为翰林,或者入内阁,那就必须先考中进士。这可麻烦了,左宗棠只是个举人。结果,左宗棠的话,招致了李鸿章和盛宣怀对他的一番冷嘲热讽。
就因为此事,在平定新疆的时候,左大帅突然上奏折,我要回京,我要参加会试,考进士。两宫太后一听,这是要干嘛,不就是为了一个进士,一个谥号么。于是,慈禧让光绪下了敕令,左大帅免考,破格赐进士,授翰林院检讨(虽然是个从七品的小官,但是可以谥号文了)之职。然后,还特别嘱托,老左,你可千万别回京,咱打赢了再回来,不闹啊,什么事都好商量。
我们耿直又好玩的左宗棠左大帅开心了,就凭借这个赏赐的进士和翰林身份,成功入了军机处,成为了军机大臣。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文襄”的谥号,跟曾文正看齐了。
如果跟历史人物相比较,左宗棠的性格颇有点当年三国关羽的味道。只不过,左大帅要比关羽更有才能,更知进退、识大体。左宗棠和曾国藩虽然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两人对于国家大事,还是互相支持的。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胸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