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令人震惊的一次科场舞弊大案,主考官竟被拖去斩首了

清朝令人震惊的一次科场舞弊大案,主考官竟被拖去斩首了

自从有考试制度以来,就少不了作弊者。就比如我们如今的各种考试,升学考试,职称考试,作弊者也不在少数。但是比起清朝咸丰年间的一次考场舞弊案来说,都是小儿科。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清朝的咸丰年间,去回顾一下那一次考试和科场舞弊案。这次考试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几乎每一代学生都要经历考试,已经不知道历经了多少代人了。然而,这次咸丰年间的考试在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因为这次考试让不少人丢了乌纱帽,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858年,也就是咸丰八年,朝廷举办乡试大考。乡试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次考三场,每场考三天。由于当时的清朝内忧外患,所以咸丰皇帝特别渴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这次考试给予了厚望。也正是因为咸丰皇帝对这次考试抱有极高的期望,所以特别派出级别很高的人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和副考管。

说到这次考试的主考官,不得了啊,他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柏葰。这位柏葰大人可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内阁大学士,同时又是军机大臣,这官儿都当到头了。副考官也不简单,分别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左都御史程庭桂,也都是是部一级的大员。可见当时的乡试大考比起现在的高考在级别上要高得多。

按说皇上这么重视,朝廷对这次考试的考场纪律应该是很严的,然而由于清朝的腐败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当然乡试考场也不例外。问题的发端始于一个名叫平龄的考生。这个平龄同学呢,是个游手好闲的满族公子哥,平时根本就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这次在考试中竟然获得了第七名举人的好成绩。

这个事情出来后很多人就觉得这里面有猫腻,参加考试考生们当然就不答应了,觉得太不公平了,三年才一考,考生们投入多少精力和时间啊,好不容易等来了考试,指望着鲤鱼跳龙门呢。这下倒好,不学无术的家伙竟然榜上有名,平时真正下功夫苦读的学子却没有机会,考生们如何能忍下这口恶气,于是大家群情激奋,不少考生就向上面反映情况。

这一反映,上面就知道了,有一个叫孟传金的御史给咸丰皇帝上奏说,考生平龄确实存在舞弊问题,而且查有实据,什么证据呢? 朱墨两卷不符。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朱墨两卷。在清朝考试时,为了防止作弊,考场上考生答题用黑色的墨汁,写的黑字,这叫墨卷。答完题后,把密封好考生信息的试卷上交给考官,考官再把考生的试卷移交给专门负责抄写的官员,这些人专门负责再把每一位考生的试卷内容重新用红笔抄一遍,写出来是红字,称为朱卷。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怕考生在试卷答题的内容字体或字迹上做符号,害怕考生和考官串通一气徇私舞弊。

那么这位叫平龄的考生,他的试卷,墨朱两卷不符合。墨卷上有不少错别字,而朱卷呢都没有问题,这就说明红笔抄的试卷是有人动过手脚了,这显然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当咸丰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刻派出四位大臣成立了专案组负责查办这个案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不得了,惊天黑幕就被捅出来了。原来除了平龄之外,还有五十多份试卷都有舞弊行为,都存在徇私舞弊的问题。查来查去,查去查来,最后一锅端了,从主考官柏葰到几位副考官大人,全部都受贿贪墨了。在这次科场大案中,最后有4人被处死,7人被革职贬为庶人,还有几十人遭到降职处分,共有90多人受到牵连。所以这次科场舞弊案在历史上被称为清朝科场大案。

这个主考官柏葰真的亏大了。诚然他确实也贪污了,但是数量并不大,而且清朝多少年了考场舞弊之风都是如此,大家本来早就见怪不怪了,别人都没出事儿,可是这次偏偏他太不走运了,被咸丰皇帝逮了个正着,而后判了斩立决,也就是杀头,这可有大清朝以来第一位因为考场舞弊被杀头的最高级别的一品大员,绝无仅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咸丰,考试,考生,试卷,清朝,皇帝,考场,大案,舞弊,平龄,运势,考生,主考官,咸丰皇帝,朱墨,平龄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咸丰,考试,考生,试卷,清朝,皇帝,考场,大案,舞弊,平龄,运势,考生,主考官,咸丰皇帝,朱墨,平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咸丰,考试,考生,试卷,清朝,皇帝,考场,大案,舞弊,平龄,运势,考生,主考官,咸丰皇帝,朱墨,平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