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大清,以八旗制度为根基,他们最讲究的规矩就是主人和奴才。不是旗人,连自称奴才都不可以。年羹尧作为雍正的奴才,再横也横不过当年的鳌拜。所以,当雍正真要处置年羹尧的时候,想活下去的年羹尧又怎会不低头认罪呢。只是,当年羹尧知错的时候,为时已晚了。
年羹尧除了在朝堂斗争之上,有些幼稚之外,的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年羹尧出身仕宦人家,20岁中举,21岁中进士,获授翰林院庶吉士,成了宰相候选人。他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到了30岁,就已经以礼部侍郎衔任内阁学士,成了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进入了大清朝的权力中枢。
年羹尧进入内阁的同一年,皇子胤禛晋封雍亲王。胤禛选了年羹尧的妹妹为侧福晋,成功将年羹尧培植为了自己的亲信。年羹尧接着被抬旗,入了汉军镶黄旗,出任四川巡抚之职。
年羹尧不但文章做得好,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军事才能出众。
康熙晚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抓住了机会,受到了康熙赏识,因功被任命为了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办理松潘军务。年羹尧彻底掌控了川陕地区的军政大权。
康熙去世之后,正是因为年羹尧的存在,迫使手握重兵,正在平定西藏的大将军王胤禵乖乖交出了兵权。年羹尧因为协助雍正登基有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官职、爵位是一升再升。
这段时间也是雍正与年羹尧的蜜月期。雍正在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后,在奏折的朱批中丝毫不掩饰对年羹尧的夸赞,“十年来,从未有此等其功”、“总之皆你一人的好处”等等肉麻的话。雍正简直把年羹尧捧上了天。
此后,两人是卿卿我我,奏折、批阅来往不断。雍正对年羹尧的“喜爱”,也更加的直白,“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朕此生若负了你,从开辟以来未有如朕之负心之人也”。
可是,海誓山盟之后,最终,雍正还是“负了”年羹尧。
原本,雍正的这些“甜蜜话”,不仅仅只对年羹尧说过。他还对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等人也都说过。只是,这些人一个个老奸巨猾,看到了皇帝的亲热之语后,表面上是感激的满面涕零,可心里却都在想,你想干嘛?想诱骗我跟你……?哼,甭想!!!
然后,皇帝越是夸奖,这些人越是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的卖力工作。
可年羹尧就不一样了,把雍正看作了平起平坐的兄弟,开始膨胀、嘚瑟了。看吧,皇帝对我多好。年羹尧将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开始僭越,走上了毁灭之路。
年羹尧摆起谱来,老天都得被吓一跳。同级之间的文书来往,他要高人一等,从“咨文”改为“令谕”;赏人物品称“赐”;别人感谢要称“谢恩”;别人进献物品要称“恭进”……全是皇帝摆谱用的专用名词。这年羹尧的确是自己活够了,开始作了。
年羹尧不但在外如此,返京时,竟然让直隶总督李维钧跪迎(李维钧是年党成员,让雍正感觉到了威胁)。入朝时,更是满朝公卿,皆在广宁门外跪接。王公大臣下马问候,年羹尧竟然仅仅在马上点头而过。简直比皇帝的谱都足。
甚至是雍正下发的圣旨,年羹尧也不再跪接,而是拿过来就看。在雍正面前,也是大大咧咧,“无人臣礼”。
当时,坊间也开始流言四起,说年羹尧的才华远胜雍正,很多大事都是年羹尧建议雍正做的。这些流言很快就传到了雍正的耳中。危及到了皇帝的权威,雍正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专门召集王公大臣,发表了长篇训话,将自己的卓越才华与年羹尧一一对比。
这……不能不说,散步流言的人的确“高明”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人就是这么被类似的流言给干翻的吧。
雍正在接二连三地告诫年羹尧之后,发现毫无效果,终于动手了,怂恿群臣弹劾年羹尧。
年羹尧先是被调任杭州将军。接着,爵位也从一等公,降二等公、三等公,最后,成了一等轻车都尉。然后,年羹尧杭州将军的职务也被虢夺。最后,所有官职皆被削除,年羹尧被逮捕入京。
《雍正朝起居注》中记载,年羹尧此时已如同丧家之犬,上书乞求活命。他在奏折中称:“臣今日一万分知道自己的罪了”。年羹尧被逮捕之后,跟雍正认罪了。而且,年羹尧乞求雍正:“求主子饶了臣,臣年不老,留下这一个犬马,慢慢给主子效力”。
雍正之前曾经两次免过年羹尧的死罪,这次却再未开恩,而是在谕旨中严厉训斥了年羹尧。不过,雍正最后还是手下留了情面。年羹尧的九十二项大罪,足以凌迟、灭族。雍正却轻判,改赐年羹尧自尽,连坐致死的也仅有年羹尧的儿子年富。
雍正杀年羹尧,可以说是重罪轻罚,很明显,他只想让年羹尧一个人死。由此,对于年羹尧的死因,也有了很多猜测。有人说是雍正杀人灭口,怕年羹尧说出当年的夺嫡真相。还有人说,年羹尧是功高盖主,应了鸟尽弓藏的结局。
不管怎么样,实际上,问题还是出在年羹尧自己身上,不够“老奸巨猾”呀,不知道低调为何物。田文镜、张廷玉等人,虽然也是屡次犯错,雍正就从来没有起过杀心,反而是处处维护。
正是因为年羹尧的结党营私,狂妄放纵,让雍正感觉到了威胁。最终,不得不除掉他。当年羹尧醒悟过来,发自内心地向雍正低头认罪,乞求活命之时,事情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只能接受雍正对他的惩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