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亲政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鳌拜。只是,让人奇怪的是,康熙在擒获鳌拜之后,却没有杀死鳌拜,仅是将鳌拜囚禁,反而是鳌拜一党的重要成员都给处决了,其中就包括班布尔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班布尔善,姓爱新觉罗,这一看就是满清宗室。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的儿子,说起来可是根正苗红的努尔哈赤的亲孙子。而康熙则是努尔哈赤的曾孙,说起来,这班布尔善还是康熙的族叔呀。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班布尔善之死,就是因为“谄事鳌拜”,成了鳌拜的同党,被大臣们劾奏“大罪二十一,坐绞”。班布尔善之所以落了如此一个下场,应该跟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首先,班布尔善没有显赫的战功。
鳌拜之所以没有被康熙处死,正如康熙所下诏书中说的:“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鳌拜及其家族功劳太大了,其伯父费英东是跟随努尔哈赤起兵的开国元勋之一,鳌拜的二哥卓布泰也是战功赫赫。鳌拜本人呢,跟随皇太极作战勇猛,获赐巴图鲁的称号。顺治年间,清军入关后,鳌拜打闯王,平北京,征湖广,收四川,斩杀张献忠,战功累累。顺治驾崩,鳌拜又成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历侍三朝,在朝廷中影响力巨大,鳌拜只是权臣,并没有谋逆之心,康熙如果杀了鳌拜,也怕伤了开国功勋大臣的心。所以,康熙给了鳌拜一个功过相抵,留了一命。
反观班布尔善,虽是满清宗室,但是他的父亲塔拜一脉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皇太极时期,得到的也就仅有一个世袭的三等奉国将军爵位。后来,还是顺治加恩,班布尔善升为了辅国公。康熙杀了班布尔善,只有立威的作用,而不会动摇功勋之臣对清朝的忠诚。
其次,班布尔善不忠于康熙。
历朝历代的帝王,对臣子的忠心都看得非常重的。康熙最初也非常看重班布尔善,但是,班布尔善却让康熙非常失望。
康熙六年(1667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病逝,康熙亲征,立刻就提拔班布尔善为领侍卫内大臣,拜书院大学士,这可是一步登天了。什么是领侍卫内大臣?就是皇帝贴身警卫部队的总指挥,朝廷的正一品大员。
原本康熙认为可以指望班布尔善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与鳌拜抗衡,结果,却完全相反。班布尔善倒是帮助鳌拜,除掉了妄图通过自己辞职,迫使鳌拜也一起辞职的苏克萨哈。康熙估计从此时起,已经开始对班布尔善不满了。
相比康熙的叔姥爷索额图,班布尔善可差多了。索额图为了帮康熙,先是担任一等侍卫随侍康熙左右,即使是升职为吏部右侍郎之后,还专门打报告辞职,重新做回了侍卫,帮康熙捉了鳌拜。班布尔善作为领侍卫内大臣,更容易帮康熙呀。可是班布尔善却依附了鳌拜,康熙不恼怒,那才是奇怪了。
最后,班布尔善很可能有簒逆之心。
鳌拜只是贪恋权力,喜欢专权罢了,而班布尔善却依靠自己满清宗室的身份,怀有不轨之心。班布尔善虽是清皇室成员中的一名小角色,可野心却非常大。估计他想学多尔衮,甚至是自己做皇帝。可是班布尔善手中既无兵,而权势也不够,所以,他只能选择依附鳌拜。班布尔善通过唆使鳌拜独霸朝堂,除掉异己,让鳌拜足够膨胀。当鳌拜成了皇帝的眼中钉时,他就可以逼鳌拜就范了。
毕竟,历朝历代都非常忌惮手握重兵的权臣。鳌拜过于霸道,必然会成为皇帝除掉的目标。这时候,班布尔善就可以把握时机向鳌拜建议废立皇帝,然后,最好是立他为帝。这种情况下,鳌拜就不用担心会被皇帝除去,而班布尔善自己也实现了做皇帝的野心。
康熙应该是看到了班布尔善的野心,所以,断然抛弃了叔侄之情,必要斩草除根,防患于未然。康熙杀掉了班布尔善,同时下旨,褫夺班布尔善子孙的宗室资格。如果康熙不认为班布尔善要谋逆,没必要取消其子孙后代的宗室资格。只是,如果直接定班布尔善谋逆罪,会牵连太多人被处死,康熙估计于心不忍,所以,这也造成所有史料中都没有提班布尔善谋逆之事。
只能说,班布尔善只是一场权力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罢了。而在这场斗争中,从康熙的视野来看,宗室要比外臣更可怕呀。毕竟外臣篡位不一定会得到众多大臣的支持,而宗室却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帝之位。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争,不正源于此,所以,班布尔善作为一个边缘宗室,必然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