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
1864年,当天京城被湘军攻破清廷上下一片欢腾的时刻,有一个人的脸上却写满了落寞二字。
对,这个人正是自比当世诸葛亮的左宗棠。
此刻的左宗棠心里一定在想:
“这么大的功劳本应该是我碗里的肉呀,凭什么就让你曾国藩给独享了?”
左宗棠在第一次见曾国藩时就给对方打上了“才具稍欠”的标签。因为,在谈话的过程中曾国藩几乎没有发表过自己的任何观点。左宗棠因此就认定,“这人没啥过人的才干”。
随着相处次数的不断叠加,左宗棠惊讶地发现,这位人们口中的“完人”打仗的秘诀原来是:结硬寨,打呆仗。
“这也太原始了吧。”
这在喜欢出奇兵、用奇谋的左宗棠眼里根本啥也不是。
也是,湖南的巡抚虽然是张亮基,但真正指点江山的人却是他的师爷左宗棠。这位落第举人虽然科举不顺,但他“湖南诸葛亮”的名号早已是传遍天下,屡屡登上“热搜”。
大家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左宗棠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练的奇才,就是科举不太顺。
后来,收复新疆的不世功业更是让他威震天下,名垂青史,被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定格在了历史中。
江湖上至今还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这样的人中龙凤是怎么也不可能与喜欢用笨办法的曾国藩同频共振的。
所以,这两人能坐在一起的唯一可能就是,左宗棠在仕途上还处于坡底,他需要曾国藩帮助的时候。
就这,左宗棠还常常忍不住对曾国藩是指手画脚呢。
当左宗棠升任浙江巡抚之后,他对曾国藩的态度也随之由“看不上”升级为“指责”。
曾国藩以两江总督的身份节制江西、浙江等四省军务,但左宗棠的抗命不从已经发展为常态,情绪激动时他甚至会当面批评曾国藩。
没错,左宗棠一直有“他才是对的”的自信。
认知的差距、性格的不合势必会让这两人的关系从两条相交的交叉线发展为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终于,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态度由“指责”升级为“打击”。
曾国藩和江西巡抚沈葆桢因为军饷的事闹得极不愉快,左宗棠脸不红心不跳地站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沈葆桢的队;太平军为解天京之围从而大举攻入皖南,左宗棠落井下石,指责曾国藩调度不力;左宗棠甚至建议朝廷,将由曾国藩节制的江西、皖南这两个地区划给自己来管辖。
当天京城破,曾国荃给朝廷上了捷报之后,左宗棠却直接给了曾国藩致命一击:
“曾国荃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南京城坡,有数千太平军突围出去了,其中就包括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
慈禧大怒,对曾国藩哥俩是一顿严厉的训斥,搞得曾国藩赶紧以裁撤湘军来打消朝廷对自己的怀疑。
左宗棠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曾经的恩人?
因为他觉得“明明我左宗棠比你曾国藩有才,为什么就是你创建了湘军,完了还建立了这不世的功勋呢,你不就是仕途上比我更顺、运气比我更好吗?”。
对,自比诸葛亮的左宗棠心里严重不平衡。
但对于左宗棠的攻击曾国藩的态度永远都是:不回应,你说你的,就当我没听见。
甚至,左宗棠用兵西北时曾国藩还在人员和粮草上给其提供了大量帮助。
这让左宗棠是直接汗颜,“自己格局确实有点太小了”。
所以,当他听到曾国藩去世的消息时当场就哭成了泪人并派人千里迢迢送去一副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毋负平生。
那颗骄傲的头颅最终还是折服于曾国藩独特的人格魅力。
怎么说呢,像左宗棠这种大才嫉妒曾国藩也属正常,但曾国藩却始终能做到真诚待人并一直坚持自己“守拙”的那一套,最终才成为了让后人不断称道的“完人”。
也许,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恶本就是有意为之,因为,慈溪也害怕这些封疆大吏们拧成一股绳从而对朝廷形成威胁。
为了打消朝廷对他们的怀疑,为了让慈溪太后能睡个安稳觉,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就故意演了半辈子戏。
当然,这只是猜测。
再来说西汉时期的一对冤家。
汉帝国建立之后,在给众功臣们排座次的时候,刘邦将萧何列为了第一。
但大家都表示不服:
“平阳侯曹参身上光伤疤就有七十多处,他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该列为第一。”
是的,曹参也是这么觉得。
但刘邦一句话就给这事定了调子:
“你们就是那追野兔子的猎狗,而萧何正是指挥你们的猎人。”
众人无语。
以前关系很好的两个人自此彻底成为了路人,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
是,萧何能干,人家曹参也不差,当年在沛县时萧何比曹参的级别其实也高不了多少。后来,刘邦创业时人家曹参更是充当了灭秦、灭项的急先锋,武将中就属他功劳最大。
而且,曹参为政的能力也不错,他后来在齐国丞相的岗位上用“黄老之术”将齐国治理得是蒸蒸日上,一手给汉王朝打造了一个“无为而治”的示范区。
大家都夸曹参比较能干。
这样一位文武兼备且在战场上流血最多的人,对于自己屈居一直治理大后方的萧何之下,确实感到不公。
所以,不管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交恶还是萧何和曹参的成为路人,本质上都不是对对方人格的否定,而是个人能力上的交锋。
但萧何和曾国藩都是那种大局观比较强的人。
公元前193年,当萧何病重时汉惠帝刘盈亲自去探视并虚心向萧何咨询:
“您看您百岁之后由谁来接任相国之位比较合适?”
萧何推荐的人正是曹参,并表示:
“如果陛下能够用曹参为相,那么我死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举贤不避仇,萧相国棒棒哒!
做了相国的曹参手拿“萧规曹随”的剧本,继续推行萧何当年定下的各种政策,将大汉王朝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能人之间的竞争是正常情况,但历史上能做到萧何和曾国藩如此境界的人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