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以及其治军、相人术至今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这样一位“千古第一完人”,晚年经手的一件棘手案子让他谤满天下,甚至被人骂卖国贼。在舆论带来的巨大创伤中,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直到黯然离世。
故事要从鸦片战争后说起,在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允许西方人在中国自由传教,因此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蜂拥而来。不过,由于中国长期受到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西方宗教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差异太大,很难为中国人接受,在清政府内部,西方宗教被称为“邪教”,这种背景下,顽固派醇郡王奕譞等人公然鼓励乡绅民众驱赶洋人,焚毁教堂。
天津是当时工业重镇,西方列强在天津广设租界和教堂,因此当地百姓和传教士之间的矛盾也异常尖锐。1870年,天津法国教堂开办的育婴堂有几十名儿童死亡,这些孩子被埋到公共墓地,这被当地百姓谣传为是外国传教士用迷药拐骗儿童,并将他们挖眼剖心。
恰好在这时候,天津有人抓到了一个用迷药拐卖儿童的罪犯,该罪犯向官府交代,他所用的迷药就是某教堂提供的,他还供出了一个叫王三的教民。不过,当官府让他到教堂指认王三时,他却乱了阵脚,供词也前后矛盾,很明显,该罪犯撒了谎。
但该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审理时,大量民众聚集在教堂外,和教堂的外国人发生了冲突。进一步激化矛盾的是,当时法国领事丰大业带着随从冲进三口通商衙门,怒气冲冲,向赶来平息事件的天津知县刘杰开枪,一枪打中了刘杰的一个仆人。这一下,围观民众的怒不可遏,大家把丰大业团团围住直到打死他。
面对鸦片战争以来罕见的教案,外国人怎能善罢甘休,他们一边向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惩办天津的官员和民众,一边召集海军向渤海湾聚集,进行武力威胁。
这时候,由于奕譞等人仇洋已久,主张对外国人强硬态度,甚至不惜一战,但更多人觉得,此时距离英法火烧圆明园不过十来年,中外军事实力差距明显,盲目开展后果惨重。清政府内部如何处理这个案子,争议重重,而最后,这个烫手山芋落到了直隶总督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后来查明,天津教堂没有拐卖小孩,更没有挖眼剖心之举,因此认为这件事是民众理曲,准备按照洋人要求处罚凶手。不过,洋人要求杀掉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等人,曾国藩设法保全了这些官员,只是将这些地方官员们发配黑龙江,最后杀掉天津民众、军徒等41人,并赔偿法俄等国损失抚恤费用五十五两白银。
随后,心力交瘁的曾国藩离开直隶总督一职,在两广总督的位子上凄凉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