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从普通士兵到跻身太平天国的决策高层,李秀成只花了八年的时间;从被捕到被杀,他花的时间更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只有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李秀成都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否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心有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他是否有意向朝廷求饶,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从“忠王不忠”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看,似乎是后一种说法更为可靠。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据记载,李秀成在被囚禁的日子里曾经花了整整九天时间来写供词,供词中不但对大清的统治赞不绝口,更是拍尽了曾国藩的马屁。穷途末路的忠王的确是想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以效忠清政府换取活命的机会,倒也情有可原。

按理说,作为忠王他在太平军里是可以一呼百应地,用他去劝降其他太平军,不就可以兵不血刃地结束战事吗?可为什么曾国藩没有采用李秀成的提议呢?他又为何非要置李秀成于死地不可呢?

从贫穷到富贵

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路过广西藤县大黎乡,原本只是个出身贫寒、衣食无着的29岁青年的李秀成,命运就此改写。

抱着一腔热血加入太平军的他,亲手将自己的命和太平天国的兴衰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大头兵的奋斗史一靠卖命,二靠运气。因为在战场上作战骁勇,李秀成深得陈玉成的器重。

1862年5月,在安庆保卫战打了整整一天的情况下,陈玉成损兵折将,不仅丢了安庆,还不幸被苗沛霖俘虏,丢了性命。

群龙无首的太平军急需要一个可以领导全局的英雄站出来。李秀成在部队里颇得人心,几乎是被众人架上高位的他,从此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一跃成为太平军的首席大将。

此时,太平天国政权已经在曾国藩势如破竹的进攻下摇摇欲坠了,绞杀太平军的部队随处可见。太平军就好像成了一张破烂的渔网,被烈火烫得浑身是窟窿。

而李秀成扮演的,就是一个救火大队长的角色。哪里告急他就连忙赶去救火,忙得晕头转向,一刻也停不下来。8月,他策马赶回南京督战,9月又到了苏州指挥。

但个人英雄救不了一个已经开始溃烂流脓的集体,李秀成纵有大才大忠,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也是分身乏术,他的救火对于整个战局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1863年,太平军迎接的失败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着一个,干脆利落。12月,纳王郜永宽将苏州献给了李鸿章,不出几天无锡也失守,南京危在旦夕。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这无疑给本就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以沉重的打击。

李秀成有“忠王”的称号,越是在这样危难的时刻,他的忠义本色越叫人钦佩。

7月19日午后,南京城已经被湘军攻破,为了护驾幼天王,李秀成火速骑马赶往天朝宫殿。他将自己的骏马让给幼天王骑,自己则换成一匹劣马,试图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

无奈湘军攻势正猛,几个城门被他们守得如铁桶一般,李秀成一行队伍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成功突围。最后,李秀成决定打扮成清军的模样,趁天黑看不清全力保护幼天王突围出去。

当夜,经过一番血战之后终于得以突围,只是大队人马失散,李秀成身边的战斗力已经只剩下零星的几个人了。

23日,这个一心想救驾护主的忠王、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李秀成,最终竟因为身上所带的钱币被两个乡民认出了身份,就这样被送到了曾国藩的手上。

李秀成非死不可

刚俘虏了李秀成,曾国藩就迫不及待地提审了他,言谈间对他也是颇有暗示,效忠清廷或许还有活路。本来已经抱着必死之心的李秀成,在曾国藩的一番“攻心”言论下,才开始怀抱生念奋笔疾书写供词,每天七千字的书写速度,足以可见他心中的迫切。

李秀成在狱中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先细数了太平天国里的种种弊端,认为“天王”洪秀全任人唯亲,不重用有德行才干的异姓王,尽相信奸滑小人,最终才落得大厦倾覆的结果。

接着话锋一转,又歌颂起大清朝的统治来。例如,其中就有一句“一生屈错,未遇明良”,大有如今看清清政府才是“良主”,对太平天国的覆灭感到万分庆幸的意思。他甚至自称“罪臣”表示自己愿意将功折罪,出面代为招降还没有被攻破得太平军,“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

曾国藩对李秀成的举动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对手的夸奖就是对他功劳的最好彰显。李秀成写的东西,恰好可以当作自己剿灭太平军的证据,让自己加官晋爵的功劳簿。

但曾国藩对李秀成只有利用之心,却无保全之意。因为李秀成的存在,将会戳破他的假面。

攻打天京的战役中,曾国藩为了夸大自己的功劳,对清廷撒了不少的谎。明明是乡民识破了李秀成的身份,将他捆了送到曾国藩面前的。但曾国藩却没有据实已报,反而吹嘘是湘军出击迅猛,在半夜生擒了忠王者。

不仅如此,战斗中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还放任清军洗劫南京城,捞到了不少的油水。

而这些情况,都是清廷所不知道的。

如果李秀成不死,这些谎话总有被戳破的风险,自己中饱私囊的事情也会被发现,到时候落得个欺君罔上的罪名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还不如干脆果断地了结了李秀成,让这成为永远的秘密。

当然,更重要的是,曾国藩根本就信不过李秀成。他素有忠王的名声在外,对太平天国政权的忠心毋庸置疑,尽管狱中写下了对太平天国的批判言论,但曾国藩担心他是“曲线救国”之策,试图假意投诚保住性命,妄图东山再起。

所以,不管处于哪个角度的考量,在曾国藩眼里,李秀成都必死无疑。

写到三万七八千字的时候,纸张已经悉数用尽,毛笔也被磨损得不能再用了。李秀成非常急切地请求旁人转告曾国藩,再宽限自己一些时日,好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写完。不难看出,尽管他在曾国藩的引诱下认为自己或许有生的希望,但他也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如此急切。

命运的落幕来得如此之快,李秀成的供词还没写完,曾国藩就在8月8日傍晚处死了他。供词上墨迹未干的地方,写的正是昨夜曾国藩询问李秀成的事情。

他为何要如此做呢?那些被删减的内容,究竟又写了些什么呢?曾国藩或许想不到,这些被隐藏起来的秘密,最后竟然被自己的后人公之于众了。

被隐藏的真相

1962年,中国台北世界书局来了个奇怪的老人,他神情淡然却又气势十足地对工作人员说:“我要见书局的负责人”。

工作人员一头雾水,急忙找来负责人,老人这才出了一本年代久远的书,并说明这就是当年李秀成被俘虏后,亲笔写下的供词原稿。

书局负责人吓了一跳,他不知道这个老人所说的话是否属实,更好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来头。询问之下,老人才说出了自己的姓名。

原来,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国藩的亲曾孙曾约农。而他手中所拿的书,是当年曾国藩从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那里得到,并且从未公之于众的。

只可惜曾国藩出于私心,删除了其中2万多字,造成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遗憾。

因此,这份手稿的出现犹如一个投湖炸弹,在历史学界掀起了千层浪。透过这份稿件,太平天国的这段历史终于得以圆满,人们也终于可以了解那段岁月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诸如,李秀成劝曾国藩起兵造反的事情,这若是被皇帝知道了自己很可能小命不保。在官场上混迹几十载,曾国藩对于权术心机的玩弄早已经是炉火纯青了,这点问题并不会难倒他。

他大刀阔斧地删掉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段落,将近六万字的供词被砍得只剩下了两万七千多字。

曾国藩混迹官场几十年,明白这些内容要是呈给朝廷,必然会对朝廷的声望造成负面影响,对自己也是无益的,所以就将其尽数删去。

其次,李秀成在供词中还分析了李鸿章带领的淮军的诸多缺点,认为这支部队的实力远比不上曾国藩领导的湘军。

虽然这些话对曾国藩的利益并无损害,但他在官场上一向左右逢源,加上李鸿章是他的得意门生,学生不优秀,他这个当老师的难辞其咎,所以把供词中跟李鸿章有关的部分删去了。再说,他也明白朝廷爱听好话,若是听到军队的问题定要降下惩罚,便将这部分内容也删去了。

当时湘军攻入天京城内,里面留守的皆是带伤带病的老弱残兵,根本抵挡不住湘军的猛烈攻势,曾国藩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天京。

如若不删去这些,曾国藩不仅自己对战绩的夸大就无法自圆其说,在朝廷那边也捞不到太大的好处和名声。

曾国藩删减的举动正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人人打扮的小姑娘。作为胜利者,曾国藩举重若轻地完成了对李秀成供词的“美化”,这才美滋滋地将它送到朝廷。

李秀成的死让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人都松了口气:一切都已瓜熟蒂落,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从中获利了。8月8日,曾国藩喜气洋洋地迎接了从城外大营赶回来的曾国荃,两人高高兴兴地痛饮了一番。

被美化的供词里,无一不是对自己和清军的赞扬。朝廷一看欢喜非常,立马对曾国藩等人进行了封赏。8月9日,清廷的赏赐就已经传到了南京城内,曾国藩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荃封一等威毅伯,接到封赏的两人乐得合不拢嘴。

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知道那缺失的一部分究竟写了什么。值得庆幸的是,曲折的历史百转千回,最终总是会被揭开真面目的。这段空白的真相,最终还是被曾国藩自己的后辈填满了。

当然,除了这些坊间还流传着其他的版本。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李秀成曾经劝曾国藩起兵造反”的说法。这一说法最先是来源于俞大缜教授,也就是曾国藩的亲曾外孙女。据她回忆,她的母亲曾亲口对她说,服汉不服满的李秀成亲口劝曾国藩当皇帝,只是曾国藩不敢。

曾国藩又怕留着李秀成他会将之类的言论说得天下尽人皆知,到时候即便自己没有谋反之心,也会被清廷忌惮,所以直接杀了李秀成一了百了。

算透了这笔账的曾国藩,自然不会这么干!

后记

李秀成的供词,对太平天国衰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清军和太平军实力也有着较为客观的对比和评价。

从剩下来的供词来看,李秀成在人生的最后光阴里,虽有“背弃旧主”之嫌,却绝不会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对他恨之入骨的曾国荃咬牙切齿地命令狱卒对他用刑,尖利的刀椎深深地刺进李秀成的大腿和臀部,鲜血如注,他也没有露过一丝求饶的神色。

毕竟驰骋沙场多年,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忠王也不是浪得虚名,断然不会惧怕这种肉体折磨。

或许,忠王从未不忠,他写供词的用意也从来都不在“投诚”,只是想为太平天国留下一封最后的遗书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人,曾国藩,供词,太平军,太平天国,天王,重磅,李秀成,史料,学界,观点评论,曾国藩,供词,太平军,太平天国,李秀成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人,曾国藩,供词,太平军,太平天国,天王,重磅,李秀成,史料,学界,观点评论,曾国藩,供词,太平军,太平天国,李秀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人,曾国藩,供词,太平军,太平天国,天王,重磅,李秀成,史料,学界,观点评论,曾国藩,供词,太平军,太平天国,李秀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