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怀孕这种说法,最早出现于清朝野史《闻尘偶记》。说是慈禧46岁的时候,忽然得了肠胃不调、恶心呕吐的怪病,但却一直遮遮掩掩不肯就医看病。
为啥?因为她是过来人,知道自己怀孕了。但孝顺的光绪帝不知道,还挺着急母后的身体,于是宣太医来给慈禧看病。
孩子的父亲显然不可能是早已去世的咸丰帝,是谁呢?据说是一位姓白的古董商人,慈禧偶然看到他,居然一见钟情、茶饭不思。李莲英想讨好主子,就偷偷摸摸将白姓商人弄进宫来,两人日日相会。
一个多月后,慈禧腻了此人,令李莲英将他送走。估计是防护措施没做好,没多长时间慈禧发现自己肚子里竟然有了孩子!还被光绪误以为是生病。
前来看诊的太医李德立医术高明,通过号脉诊出太后有了身孕,可这是天大的丑闻,李德立不敢揭穿,只能含糊其辞地说她操劳国事、焦忧过度,以致肝火太旺、伤及脾胃,开了一些调理的方子。
这些方子当然治不了慈禧的病,反而越来越重了。慈禧便又换了名太医,这位比较愣头青,脱口而出“太后有喜”,立刻就被砍了。
后来李莲英找来民间神医薛福辰,薛福辰一给慈禧号脉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很聪明,知道如果直说必然是个死,但要是治不好慈禧,只怕也不能活着走出宫门。于是宣称“太后为国操劳,心力交瘁。气血阻滞,积于腹中,宜行气通络。气血一旦通畅,凤体自然安康”。
慈禧心里有鬼,听明白薛福辰的暗中之意,让他开方。薛福辰哪里敢开?要是有方子,别人不就看出来了吗?他的小命依然难保,便说这是祖传秘方不能外传,偷偷给慈禧配了副打胎药。
慈禧服下,没多久就好了,一高兴还重赏了开药方的薛福辰。
但薛福辰知道危险还没过去,于是在回无锡老家的路上设计假死。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回过神来的慈禧觉得不能留薛福辰的命,转而派人去灭口,到了无锡正好撞上薛家在给薛福辰出殡,回京禀报慈禧。
就这样,薛福辰好不容易保住了小命,从此隐姓埋名,低调做人。
那么这些事儿是真是假呢?很可能是假的。倒不是说慈禧冰清玉洁,而是此事漏洞太大。
疑点之一:慈禧是高高在上的太后,怎么会认识一个普通的商人?要知道封建社会历来等级森严,商人处于“士农工商”最底层,基本没有机会见到清廷实际统治者的慈禧。
疑点之二:自古宫禁森严,出入都需要多次查验,李莲英再有权也只是个太监,怎么能通过多道关卡将一个正常男子带入宫中?而且慈禧每天周围都是三层外三层的下人,保密难度也太大了吧。
而最大的疑点在于慈禧治病。从《甄嬛传》、《延禧攻略》等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电视剧中,咱们会发现一件事,清宫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堕胎药。慈禧如果怀孕了,完全可以自己处理干净,有什么必要闹得满城风雨?
真实历史中,薛福辰的确给慈禧看过病,但他不是什么民间神医,而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任过工部员外郎,当过李鸿章的幕僚,还得到山东巡抚丁宝帧的赏识,因治水有功任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员。
工作之余,薛福辰对医术很感兴趣,苦心钻研,五、六年后精通诸家医书,是自学成医的典型。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患重病,太医诊断是患了“血蛊”之症,却拿不出有效的治疗方案,遂下诏遍征名医,李鸿章便举荐了薛福辰。
“血蛊”症也称作血鼓,是指生病之后补气过甚或者误用补药所导致的腹胀。中医典籍《证治汇补》中说“坠堕闭锉,气逆,心下涨满,食入即吐,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鼓。”
那时薛福辰本已被调任广东雷琼道,但太后有令,只能奉旨进京。他也认为慈禧得的是血蛊,用了疏通补养品的药,花了两年多时间,慢慢将慈禧治好了。
人们对薛福辰的医术大为叹服,权贵们都争着请他看病。因治病有功,加赏头品顶带,调补直隶通永道。过年的时候,慈禧亲书“福”字赐予他,并赐“职业修明”匾额,以及紫蟒袍、玉钩带一副。
所以,根本没有灭口一说,慈禧就是生病了,不是怀孕,对薛福辰只有感激。薛福辰去世时,她还专门赐白银500两用于治丧。
后人对慈禧有一种死板的印象,仿佛她权倾天下、为所欲为,私生活也很糜烂,像武则天一样有诸多男宠,其实这是种误解。
清朝晚期,慈禧虽是满清实际上的统治者,也受到各方势力的掣肘,远远达不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而在光绪六年,慈禧还有一个最大的对手——慈安太后。慈禧虽是同治的生母,从礼法上来说得向咸丰的正室慈安低头。
况且,慈安虽无儿女,却极得咸丰帝的喜爱,驾崩前授予她“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举凡军国大事都需要慈安的“御赏”印和同治的“同道堂”印一起加盖才有效。
两宫垂帘听政时,拿大主意的也是慈安。所以,在慈安活着的时候,慈禧想在宫中藏个男宠,还怀孕搞大肚子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