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时期,清朝的国力处于鼎盛,国库的充盈让乾隆可以花费巨资多次出巡游玩,而在出巡的路上,乾隆也留下了数不清的传说故事。
某次乾隆微服出巡,去体察人间民情。在路上口渴时就在路边买了几个瓜吃,还对卖瓜的瓜农称赞有加,结果在离去后却突然翻脸了,要下令杀掉瓜农。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和很多只喜欢宅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相比,乾隆是一个很喜欢玩乐的皇帝。在乾隆六十年的皇帝生涯中,出巡游玩的次数就有一百五十次,这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十分少见的。
不管是茫茫的草原还是寒冷的关外之地,乾隆都非常喜欢去。过要说乾隆最喜欢去的,还是当属江南之地。乾隆在位时曾经六次出巡江南,留下了不少民间传说和风流韵事,这给后来的小说家们提供了不少素材。
乾隆下江南和他的爷爷康熙不一样,康熙下江南一般都是以节俭低调为主,出巡的目的也是为了体察民情,搜集信息。但乾隆下江南却是以体察民情的名义,四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乾隆每次出巡后面都要跟上千人浩浩荡荡的队伍,花费国库的银两也是数千万计,但为了玩得开心,乾隆对此却毫不在乎。
除了喜欢玩乐外,乾隆还是个很冷酷专制的皇帝。乾隆在位的时期,是帝制专制顶峰时期,乾隆曾亲自制定了各种法令律条以限制百姓和官员,法令包含了生活里的方方面,这严重压制了民众和官员的创造力,给日后清王朝落后潮流埋下了祸根。
乾隆时期专制的一个表现就是“文字狱”,这一时期是文字狱案件的高发期,各种莫须有牵强附会造成的冤案数不胜数,很多时候乾隆只会因为一个随便的怀疑就要取人性命。关于乾隆的多疑和专权的程度,从一个乾隆与瓜农有关的故事便可以窥见一二。
某一次,乾隆又南下到了江南。这一次他没有只顾着玩乐,而是打算去考察一下民间疾苦。乾隆打扮成了一个财主的模样,带着几个侍卫就出发了。当时正值盛夏,乾隆一行人顶着炎炎烈日在走到一处城郊时,顿感炎热难耐。
又渴又热的乾隆急忙催促身边的人去找水喝,可是那是城郊,一时半会间连个茶水摊也看不见。就在一行人快被热昏的时候,乾隆猛然发现前方的一处村子里有个卖西瓜的老者,便高兴地走上前去,想问瓜农买些瓜吃。
瓜农看到乾隆一行人衣着光鲜,知道是富贵之人,就没敢怠慢,热情地挑出了几颗大的西瓜来招待乾隆一行人。一刀劈下去,西瓜的汁液迸了出来,甘凉甜爽的瓜瓤入口,暑气瞬间就消了一大半,先前还闷燥无比的乾隆,心情离开就好了心起来,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和瓜农攀谈。
乾隆和瓜农聊着聊着,就问到瓜农的生活状况,瓜农对此回答道:“托如今圣上的福啊,今年我们家收成不错,几亩地的粮食就够一家人吃了,加上家里还有几亩瓜地,卖了钱后,我偶尔还能换两斤酒喝。”
瓜农的话让乾隆心里乐开了花,毕竟一个皇帝最开心的就是听百姓夸他能将国家治理地好。
聊着聊着,乾隆也就不自觉地聊到了国家大事方面的话题,可令乾隆感到惊讶的是,这位乡野瓜农在对国家政策和治国之道上,颇有一番独到的见解,甚至还能给乾隆细细分析一番,博学的程度一点也不像一个普通平民。
和瓜农的攀谈让乾隆很受用,乾隆觉得这瓜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留在田间地头卖瓜属实有些可惜。乾隆随即便召来左右,拿出了皇帝的行头亮出身份说道:“想不到山野间还有这等人才,汝等做一个瓜农属实可惜,不如跟朕回京,入朝廷做官如何?”
乾隆本以为他亮出身份,这瓜农一定会感恩戴德地答应他的要求,毕竟这世上没几人能拒绝权力的诱惑。可这时瓜农却说:“还望圣上赎罪,草民已老迈昏聩,实在是不堪大用啊。”
这话让乾隆心里有些不快,不过他也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付瓜了钱和瓜农又随便聊了几句后离开了。乾隆在回去的路上越想越觉得不自在,他觉得这瓜农不过是一介农夫,怎么会懂得那么多治国之道,而且最后还拒绝了征辟,像是个没有野心的人,莫非是什么世外高人不成?
但是谁能保证他一直没有野心呢,要是那天他再受人挑拨,犯上作乱怎么办?想到这,乾隆就挥了挥手召来一个侍卫,给他下了一道命令,要他杀掉刚才的瓜农。侍卫虽然不解但也不敢多问,就乖乖照做去寻找刚才的瓜农了。
可没过多久侍卫就回来了,给他报告了任务失败的消息,还带回来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草民如今已是冢中枯骨,田间烂瓜,再无心思参与人间的名利场,只能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还望圣上放过。
看着纸条,乾隆的内心有些复杂,这时有一个大臣赶忙出来说:“我大清的一个乡野农夫都有如此头脑,这是国家之福,圣上之福啊。”乾隆听完随即哈哈大笑说:“也罢也罢,随他去吧。”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至于其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乾隆的性格编纂的,因为乾隆作为顶尖的专制帝王,在历史上也真的做出过不少杀害无辜的事情。
封建时代里的帝王看待人间的百姓总是如蝼蚁一般,整个社会也是无比专制与残酷的,这也是为什么朝代轮回一再上演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