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祖大寿为何两次投降皇太极又为何屡次接受

祖大寿为何两次投降皇太极又为何屡次接受

祖大寿,字复宇,辽东人,吴三桂的舅舅,明末清初重要的军事将领。他曾跟随袁崇焕参加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等多次重大战役,表现神勇,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陷害致死后,祖大寿力守大凌河宁远、锦州长达13年之久,成为明朝抗击清军的中流砥柱。

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被皇太极率领倾国之师包围,死守城池3个月,在军粮耗尽人相食的绝境下投降。随后,以在锦州城当内应为借口逃归,率军坚守宁锦防线整整10年,最后在锦州陷落时再次投降,皇太极捐弃前嫌,任命他为汉军正黄旗总兵。

祖大寿两次投降不愿死守臣节,最大的原因是对明朝已经寒心至极。

从1623年(天启三年)袁崇焕在宁远筑城开始,祖大寿就跟随在他身边,赢得了两次宁远保卫战的胜利。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后金军从蓟门方向绕过宁锦防线,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京城,就是在北京城下祖大寿亲眼看到公忠体国的袁崇焕如何含冤入狱的。

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作为袁崇焕的心腹将领,他对袁崇焕的经历感同身受,体会最深。如此是非不分的朝廷,如此性情凉薄的皇帝,如此龌龊无能的大臣,将门出身的祖大寿怎么会为他们死节?之所以死守宁锦防线10年,不过是身为边军将领的职责和血性罢了。

皇太极两次愿意接受投降,因为他心中时刻怀有天下之志。

第一次招降时,袁崇焕已经冤死在北京,祖大寿实际上已经成为清军在400里关宁锦防线上的最大障碍,也是数万关宁铁骑的指挥者,皇太极与其交战10余年,深知其军事作战能力,绝不是自己麾下的孔有德等人可比。同时,深受汉族文化熏陶的皇太极在心中也非常佩服这位对手的忠贞不二,希望可以为自己所用。

第二次招降时,后金军已经攻克了锦州、松山等要地,接下来要逾越的障碍就是屡屡受挫的宁远和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山海关。而驻守宁远、山海关的守将就是祖大寿的外甥、辽东提督吴三桂。虽然祖大寿投降后只是给自己的外甥写了几封不冷不热的劝降信,也没有任何效果,但留下和厚待祖大寿,就最大限度保留了招降吴三桂的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宁远,明朝,袁崇焕,投降,皇太极,锦州,军事将领,宁锦,北京,防线,观点评论,宁远,袁崇焕,皇太极,祖大寿,宁锦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宁远,明朝,袁崇焕,投降,皇太极,锦州,军事将领,宁锦,北京,防线,观点评论,宁远,袁崇焕,皇太极,祖大寿,宁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宁远,明朝,袁崇焕,投降,皇太极,锦州,军事将领,宁锦,北京,防线,观点评论,宁远,袁崇焕,皇太极,祖大寿,宁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