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李光地身体欠安,多次给康熙上疏,想要退隐。如同挽留老友一般,康熙动情地说:“看了你的奏折,我非常难受。这么多年来,我身边像你这样的老臣就剩一两个了,现在你又要离开,我也老了,有些话实在不忍心说出来。”
得知李光地生了毒疮,康熙专门派人为他医治,又不断送来昂贵的补品,多次叮嘱他注意忌口、休息。在康熙的百般照顾下,李光地勉强留了下来。
康熙素以“大帝”的形象载入史册,让我们觉得他是个流血不流泪的硬汉。然而透过泛黄的书页来看,他其实是个情感丰富且相当脆弱的人,尤其到了中晚年,眼泪几乎伴随他到生命的终点。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得了重病,康熙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左右。向来勤政的他传谕内阁,不是要紧的事不要奏报。为使祖母好转,他甚至想通过赦免犯人的方式为她祈福,后又亲率诸王贝勒及文武大臣徒步至天坛,愿以减寿为代价换取祖母生命的延续。
孝庄逝后,康熙诵读祝文时涕泪横流,不断回忆祖母的恩情,“忆自弱龄,早失估侍,趋乘祖母膝下,三十余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康熙四十四年,远在察哈尔巡视的康熙得知苏麻喇姑病重,非常焦急,命御医用一切手段挽救,并派人送去草药,但仍无力回天。康熙得到消息后悲痛异常,为见苏麻最后一面,迅速传旨:“朕在十五日才能回到京城,所以她的遗体必须保护好,再放七天,等朕到京后再发丧。”
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的养母孝惠章皇太后过七十大寿,康熙先是陪养母看戏,说完祝寿词后竟走上台,跳起满洲的“蟒式舞”。太后忙站起劝阻,因为康熙这年已57岁,何况皇帝为人跳舞的事前所未有。康熙不听,跳完整支舞才下台。太后临终时呼唤康熙,康熙跪在床头,捧着太后的手回答:“母后,臣在此。”太后断气后,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割辫原仅用于帝丧)以尽哀思。
守孝期间,康熙想起几十年的过往,越想越难过,还未开始读祭文已痛哭失声,祭文读毕仍抽泣不止。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异常燥热的一天,74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步履蹒跚、大汗淋漓地来到乾清宫和康熙告别。一生强势的康熙,到晚年时感情尤其脆弱,在皇子互斗的折磨下,动不动就落泪。他对“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舍,但不忍心再挽留,批准他致仕回乡。目送这位相处时间最长的老臣,康熙忍不住再次流泪。
康熙对老臣格外眷恋,然而年岁已大,生离死别上演。康熙甚至可怜巴巴地哀求一些老臣取消退休的请求,“你们老了可以退休,回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可我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后,康熙悲不自胜,哭到差点背过气去。听说废太子胤礽精神错乱后,他十分后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无日不流泪”。一天,他独自去南苑漫步,忆起昔日和儿子们在一起时简单的快乐,感慨不已,于是废太子第一次复位。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赵立波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