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晚期曾经出现三大军政集团,即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这三大集团赖以起家的军队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军、淮军和北洋军。
其中,自筹经费起家的湘军和淮军始终都是忠实鹰犬,为了清王朝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反而是完全由清王朝出钱出枪建立的北洋军,在袁世凯的指挥下逼的清帝退位,直接断送了清王朝。那么,袁世凯是如何把这支清王朝家生家养的军队变成自己的私军呢?
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海陆军队的败绩充分暴露了湘准军系的腐朽没落,从而引发了改革军队的热潮。袁世凯作为淮系的一员,且直接参加了辽东战役,对中国军队的弊端更为了解。1895年4月,甲午战争尚未结束,他就上书军机大臣李鸿藻:此次军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随后,袁世凯又连续上书,进一步阐述改革军事的基本构想,声称要编练一支新军,重振病入膏肓的清王朝,他的上书和提议获得了李鸿藻、荣禄、翁同龢、张之洞等大人物的青睐。恰逢此时,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编练定武军效果不佳,改由袁世凯接手,依照西法练兵。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怀着创新更张的锐气,踌躇满志的赶赴天津小站练兵,并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极力把这支军队打造成私人武装。
官爵私授,培植心腹私党
袁世凯懂得,要掌握军权,首先应使军官无条件地服从他的命令,听从他的指挥。于是,他一方面大量启用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甲午战争前,这些学生大多只能充当教习,升迁很慢,为行伍起家的将领所轻视。袁世凯将他们破格提拨为营务处总办、帮办、提督,统带、帮统等各级军官,并给予指挥和训练部队的实权。这些军官因此对袁感恩戴德,成为其亲信死党。此外,袁世凯还通过拜老师、拜把兄弟、结儿女亲家等方式笼络控制党羽,形成了关系网,以后又进而控制了新军各镇。
控制士兵,实施奴化教育
为了让士兵甘心供其驱使,袁世凯采用恩威并用的方式。创建随营武备学堂,以德国军官担任教习,精选士兵入堂学习,并自掏腰包作为奖学金,让士兵感恩戴德的同时,也教育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基层军官。同时,袁世凯亲自制定各种军规章程,实行严刑峻法恐吓士兵,其中仅他亲自制定的《简明军律二十条》里就有18个斩。他还指示死党在各营供奉本人“长生禄位牌”,每天强行命令士兵叩头行礼,让全军上下逐渐“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这支军队逐步成为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