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14日,一代名将隆美尔颤抖着服下了氰化钾,不久后就毒发身亡。但希特勒却对外声称隆美尔是自然死亡,还为他举办了国葬,然而真实的内幕却让人唏嘘不已。
1944年7月,昔日强盛的“第三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在东线,苏联发起了全线反攻,通过几次“斯大林突击”收复了大片失地,并开始向德国盟友的领土进军。
在南线,意大利已经投降并加入了盟军一方,只剩下作为德国傀儡的“萨罗共和国”苟延残喘,盟军大举北上,已经解放了罗马。
在西线,盟军发起了诺曼底登陆,大批盟军已经在法国北部站稳了脚跟,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活动也越发频繁。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也是节节败退,无力反攻。
眼看轴心国就要不行了,部分德国军官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德军虽强,内部也是有派系之争的,只不过这种争斗在德军节节胜利的时候,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一旦德军受挫,其内部矛盾就开始逐渐激化了。
看似团结的德军内部其实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于纳粹主义乃至希特勒个人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元首效忠”,扩散纳粹主义。另一派则是效忠于德国的,他们的目的只是让德国强大起来,而并非捍卫希特勒。
在德国强大的时候,这两派看似是一致的,但随着德军节节败退,这两派的矛盾就逐渐暴露出来。一派德军认为就算战败,他们也要抵抗到底,为希特勒死战。
另一派则认为不能让整个德国都为希特勒陪葬,希特勒既然已经发了疯似地要毁灭德国,那他就应当被阻止。
德国肯定抵挡不住同盟国的东、西、南三面夹击,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趁着德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军队和装备,手里还有筹码的时候与同盟国议和。
无论如何,主动议和都比走投无路的时候投降要强一点,至少能保住德国的基本盘。
这批德军军官的代表就是施陶芬贝格。他曾经也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加入过冲锋队,后来又主动参军。但随着希特勒逐渐开始迫害犹太人以及肆意杀害占领区的居民,施陶芬贝格也开始怀疑当初的“伟大理想”。
施陶芬贝格不赞成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宣战,但他显然无法改变希特勒的决定。而随着德军在东线战场受挫,施陶芬贝格也对希特勒越来越不满。
后来他被调到北非战场,因为遭到美军的袭击而身受重伤,失去了左眼、右手和左手的两个手指。此后他痛定思痛,决心推翻希特勒,结束德国的纳粹统治。
此后,施陶芬贝格和许多对希特勒不满的军官一起,组织了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密谋团体。此时的德国有一个名为“瓦尔基里行动”的备用计划,就是为了在德国本土发生骚乱的时候能让本土防卫军接管权力,平定叛乱。
施陶芬贝格等人却正好利用了这一点,他们制定了一个刺杀希特勒,随后假借“叛乱”来为自己提供夺权借口的计划,名字就叫“瓦尔基里行动”。
施陶芬贝格原本计划在7月初行动,但却迟迟没有发动计划。因为他想找一个希特勒、戈林、希姆莱这纳粹三巨头聚在一起的机会,将三人一起炸死,但却一直找不到这样的机会。
于是施陶芬贝格决定不管其他两人,炸死希特勒就足够了。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以开会的名义将一个装着定时炸弹的公文包带进了希特勒所在的会议室,随后借故出门。
随着一声巨响,施陶芬贝格认为计划成功了,便迅速逃离了现场,和同谋们聚在一起,开始了夺取德国政权的计划。“黑色乐队”的成员们开始利用职务之便,接管德国各大城市的防务。
然而,施陶芬贝格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会议室后不久,希特勒的一名副官觉得他的公文包很碍眼,就把它移到了桌子的一边——这个举动救了希特勒一命。
随后炸弹爆炸,但希特勒却仅仅受了轻伤,随即就开始调查爆炸案,试图查出同谋者。
随着希特勒的出现,“瓦尔基里行动”彻底破产,德国的大多数军官依然畏惧希特勒,在其出现后立即宣誓效忠。
“黑色乐队”也被一网打尽,还牵连了许多无辜者,短短几天时间,就有5000人被处决。施陶芬贝格也在不久后被处死,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在试图把所有“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
这就是纳粹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刺杀希特勒”,也称“瓦尔基里行动”,那么这个行动跟隆美尔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正是这个行动,要了隆美尔的命,但隆美尔自身有没有卷入其中,至今还有争议。
隆美尔也是德国的一员老将了,沙漠之孤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原本想当一名工程师,后来却进了军校。军校毕业的隆美尔成为了一名陆军军官并参加了一战,屡立战功,经常以少胜多,为此多次获得勋章和赞誉。
战后他成为了少数留在军中的军官之一,后来又进军校当了教官。隆美尔并不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他只是以军人的身份听命于希特勒这个德国元首。
隆美尔也并没有参与希特勒的掌权之路,是在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后才对其效忠的,可以说隆美尔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独立地位”,这就决定了之后的很多事情,包括隆美尔后来的悲剧在内。
二战中,隆美尔也是充分展露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指挥了闪击波兰、闪击法国等一系列行动,后来又被调到北非,在这里多次击败盟军,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但隆美尔能力再强,也无力扭转整个战局。随着盟军的不断增兵,缺粮少兵的隆美尔也顶不住了。
1942年11月,盟军发起“火炬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北非德军,隆美尔无力抵抗,最终被调回德国,北非也在不久后被盟军完全占领。此后隆美尔又被任命去防守“大西洋防线”,但盟军登陆当天,隆美尔刚好在家里给妻子过生日,等他赶回来时为时已晚,此后他日渐失去希特勒的信任。
“瓦尔基里行动”失败后,隆美尔因为长期对希特勒“不够忠诚”,在诺曼底的表现又令希特勒失望,便成为了希特勒的怀疑对象。
偏偏隆美尔的老战友又被希特勒抓了,他赶紧跑去向希特勒求情,更加受到希特勒的怀疑。
最要命的是这时候盖世太保在政变分子家里搜到了一份名单,名单上写着政变分子计划在政变成功后拥立的德国军官。开头第一位正是隆美尔,政变分子计划拥立他作为新的德国元首,尽管隆美尔此前并不知情。
但希特勒可不管你知不知情,既然你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威胁,又不够忠诚,那就留不得你了。此时希特勒又想到了隆美尔对他说过的话,对方曾经劝告他不要进攻苏联,还曾经在东线失败后埋怨自己,这让希特勒更加恼怒,于是决心处死隆美尔。
但隆美尔毕竟是功勋卓著的老将了,在德军内部也有着很高的声望,如果直接处死,恐怕会引来不小的风波。想来想去,希特勒决定强迫隆美尔自杀,并对外宣称隆美尔是自然死亡。这样既除掉了隆美尔,又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随后,希特勒就派人秘密找到了隆美尔,送去了氰化钾,并威胁称如果隆美尔不自杀,那他的家人都要死。隆美尔被逼无奈,为了保全家人,只得喝下了毒药,这名出色的德国指挥官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隆美尔死后,希特勒装作十分吃惊的样子,对隆美尔的家人表示了“慰问”,并宣称隆美尔是自然死亡,还为其举办了国葬。
然而,希特勒也仅仅比隆美尔多活了半年。隆美尔死后,德国的形势更加恶化,但“瓦尔基里行动”失败后,德国人已经都被绑上了希特勒的战车,再也下不来了。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在绝望中自杀,不知道在死前,他有没有想到隆美尔当初的劝告。而在希特勒死后,德国还是投降了。
希特勒镇压了政变分子,对于希特勒来说是幸运,对于德国来说却是不幸。这导致了德国彻底无路可走,曾经强盛的“第三帝国”也跟着希特勒一同化为了灰烬。
希特勒曾幻想着他的第三帝国能成为一个“千年帝国”,但实际上这个帝国短短12年就彻底灭亡了。第三帝国的灭亡,也是对无数野心家的惩戒和警告:妄想奴役世界者,终将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