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1726 年,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雍正赐他自尽后,仍没有放过他身边的人。
最终,整个年家家破人亡,而雍正处置年羹尧兄弟姐妹、妻儿子女的手段,可谓是十分残忍,
那么,雍正为何杀掉年羹尧呢? 他又是如何处置年羹尧的妻女的?
年羹尧画像
年羹尧被赐自尽
雍正三年二月,京城还未迎来暖人的春天,天寒地冻之际有一女子站在养心殿门口,请求见皇上一面。
这位女子就是雍正的首位皇贵妃年妃,也是当时大将军年羹尧的亲妹妹,双重身份的加持让年氏风光不已。
但历史中的年贵妃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嚣张跋扈,在史籍中,年贵妃善良贤惠,对待下人也十分的宽厚仁和,一点都不恃宠而骄。
而此时她立于养心殿门口却是为了给她哥哥年羹尧求情,前几天年贵妃从下人口中得知年羹尧被群臣弹劾,而且皇上的情绪也阴晴不定。
所以她即使在重病中也要见雍正帝一面,作为他的枕边人,年贵妃太了解雍正的心思了,即使一点小错误也会让雍正对于年羹尧的信任度彻底崩塌。
年贵妃也太了解哥哥的所作所为了,如果他今天不来,恐怕年羹尧没有几天活头了。
影视剧中的年贵妃形象
雍正自然知道年贵妃此时在外面苦等着,他还听到年贵妃因病症而痛苦的咳嗽声 最终他告诉下人:
“让年贵妃回宫吧,就说朕身体抱恙,现在见不了任何人。”
年贵妃自然是不想离开,但她明白今天无论如何都是见不到皇上了,所以她只能期盼皇上念及夫妻之情以及曾经的兄弟之情。
雍正在得知年妃离开后,也叹了口气,开始思考如何惩处年羹尧,如果直接赐死,恐怕自己的老婆也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但回想起今天的情景,他还是气不打一处来,原来,雍正在年羹尧呈上来的奏章中,将成语“朝乾夕惕”改写成了“夕阳朝乾”,而且字迹也非常潦草。
所以雍正便觉得年羹尧自视甚高不知道尊重自己,在写奏折的时候肯定是没有用心,当然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至于真正的原因我们后面在讲述,总之雍正不想轻饶他。
同年四月,年羹尧的“判决结果”下来了,还好只是将他革职并调任杭州将军,远离朝政。
图片除第一张均来自影视剧中
或许是雍正觉得这个罪还不至于致人于死地,又或许他感念夫妻情深给年妃了一个面子,不过在之后年羹尧的职位是越降越低,直至七月后,身份已经变成了一等轻车都尉。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病重无法医治,最终大限将至离开了人世,而雍正此时也放开了手脚,不再有所顾忌。
此时朝堂上临阵倒戈的大臣们也渐渐冒出了头,最后雍正皇帝下旨将年羹尧捉拿回京,并拟定了他九十二款大罪,这些罪行经过查处条条属实,如果按照罪行判定,年羹尧必被处以极刑。
朝廷大臣们也是十分给面子,纷纷点头表示该杀,雍正或许是看在往日的情分,或许是看在已逝的年贵妃面子上,又或许是想要营造自己的口碑,最终只是赐其自尽。
而对于年羹尧的家人,雍正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二、家破人亡的结局
年羹尧在狱中收到皇上的圣旨后,顿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晕倒了过去,他看着眼前的白绫迟迟没有动手,心里只是想着皇上还能否网开一面。
于是他依然气势凌人的对狱头说:
“我要见皇上,快去给我禀报,我要再见皇上一面!”
看着他胡闹的“监斩官”蔡珽目视着这一切,最终厉声斥责道:
“年大将军,你到现在还再执迷不悟妄想皇上饶过你吗?为了你的家人能有活命的,我劝你还是尽快自己动手,否则闹大了对谁都不好!”
年羹尧的眼睛里的光渐渐黯淡了下去,他知道自己今天是无法逃脱了,如果执意见皇上,可能会惹怒那个喜怒无常的帝王,自己的家人一定也会没有好果子吃。
最终,这位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大将军在昏暗无比的大牢中自行了断了。
画面转到养心殿内,雍正正听着太监的禀报:
“皇上,罪人年羹尧已死。”
雍正听到消息后迟迟没有说话,太监迟疑了许久又继续问道:
“罪臣年羹尧的家眷皇上想如何处置?”
雍正也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知道斩草就一定要除根,否则春风吹又生,年羹尧的儿子众多。
他们中所有满十五岁的人全部被发配到了边疆,永世不得回到京城,这种处罚对于过惯了富裕生活的年家子弟来说无异于死刑。
而其他未满十五岁的孩子,等到将来到达这个年龄也依然是这样的结果,其中最受宠爱的年家长子却未能免除一死。
对于年羹尧的一些妻妾女眷,雍正虽然没有杀她们,但她们的下场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所有人都被押送到京城关进了永无天日的大牢里。
不过有一个人较为特殊,那就是他的继室妻子,那女子清朝开国时英亲王的后人,也是雍正时期的辅国公女儿,身份较为尊贵,免除了牢狱之灾,回到娘家生活了。
然而她的夫君犯罪被赐死,她以后的日子也不一定会好过了。
而年羹尧的女儿也比较惨,虽然保住了命,但却失去了一门好的姻缘,最终因为罪人子女的身份被退了婚,彻底毁掉了名声,生活也是过得凄凄惨惨。
年羹尧的兄弟当官的也全被撤职,流落在偏远之地,潦草地度过此生,他的妹妹也因此受到牵连,妹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选择了自杀。
至于年羹尧的父亲,虽然两人之间并不怎么来往,但雍正并没有打算放过他,最终也被罢黜官职,终生不得为官。
就这样,曾经红极一时得年氏一族到底还是家破人亡,再也不复往日的风采了。
当然那些曾经投靠年羹尧的大臣或者是幕僚们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死的死就是伤的伤,总之与年羹尧有关的任何人任何事情雍正都相应的做出了惩罚,除了年贵妃。
雍正在做完这一切后并没有显现出出多么高兴的情绪,他坐在宝座上渐渐回忆起了这位兄弟为大清立下的种种功劳。
那么,年羹尧曾经有多么风光无限呢?
三、风光无限的年羹尧
年羹尧出生于公元1679年,他的祖父、父亲曾经都是进士,所以到了他这一代,也被家族寄予了厚望。
好在年羹尧并没有要让家族失望,他年仅20岁便考中了举人,最终也在进士考试大殿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佼佼者。
后来他便去往翰林院入职,那时年羹尧可谓是未来可期,前途一片光明坦荡。
这样一个风头正盛的年轻人也被喜爱人才的康熙大帝看在眼中,据《永宪录》记载,年羹尧还不到30岁便被康熙破格提拔。
那时的年羹尧早早就完成了光宗耀祖的任务,他对于康熙的提拔感激涕零,多次表示一定会谨记圣恩,会用全部力量来报效这个国家。
康熙不仅将定西将军印授予给他,还让他担任了重要职位,他也多次进入西藏的重要运粮通道,在那里镇守并平定叛乱。
可以说年羹尧在康熙年间就已经赫赫有名了。
而这样一个优秀的人也进入了雍正的视野,虽然那时他还没有即位,但已经在寻找适合于他登位后的朝廷重臣了,此时年羹尧也选择站在了雍正身后。
康熙五十年,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还是亲王的雍正,这下他不仅与雍正成为了上下级关系,还成为了“亲戚关系”。
事实证明,年羹尧并没有站错位置,雍正即位后,更是与他惺惺相惜,凡是雍正都会找他商议,有时也会听取他的意见。
年羹尧这个时候在大清横着走都是有可能的了,因为他帮助雍正成功夺取了在十四阿哥那里的大将军印,将兵权送到了雍正的手中。
因此年羹尧的官职开始越来越大,雍正给他的赏赐也是越来越多,除此之外,他还自行请命前往青海出战,雍正也授其抚远大将军、二等功,对其充满了厚望。
而年羹尧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不到两年时间便平定了叛军,还为这里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此时他功盖天下,无人能比。
他的家人也为此沾了不少光,整个家族可谓是荣耀至极,之后年羹尧不仅凭借武力和策略将西本叛军镇住,还管理着云南的政务,身兼数职,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雍正因此十分高兴,将他升为了一等功,并在他回京城时亲自出门迎接,整个朝中几乎都没有人有这样的待遇。
如果年羹尧继续保持下去,他或许会得个善终,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以上种种功劳或许有些人会很疑惑,年羹尧作为风光无限的的大将军,雍正为何会杀掉他呢?
四、骄横跋扈,不知收敛
这一切并不是年羹尧因为手中握有重要兵权想要篡取皇位,而是他渐渐在这种名利场上迷失了双眼,不知道谁是君谁是臣了,简单来说就是没摆正自己的位置
前面讲述年羹尧因为没有认真对待奏折从而被降职,但这并不是雍正想要杀他的重点,不过也算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失望而已。
如果放在现在,他的能力肯定会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狂妄自大、心高气傲终究也会给他带来恶果,更别说那时候的封建时代了。
年羹尧在这样的名与荣耀加持下,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一个“统治者”,有时他甚至都不想把雍正放在眼里。
而那时年贵妃在宫里受尽宠爱,作为皇帝的“大舅哥”,他更是骄横跋扈起来,也愈发不加收敛。
他多次向皇上为自己举荐的人才加官进爵,还多次插手地方官员任命的事情,利用手里的权力拉帮结派,打压异己。
这让雍正时常产生自己权力被架空的感觉,对于一个参加过九龙夺嫡事件的亲历者雍正来说,简直是触碰到了他的雷点。
除此之外,年羹尧多次受贿,且数额巨大,他的生活简直与皇宫里不相上下,极具奢靡。
而且年羹尧还与雍正最宠爱的弟弟产生了隔阂,经常得罪怡亲王允祥,雍正多次调和双方的关系也没有一个好结果。
最让雍正受不了的事情还在后面,有一年年羹尧被召入京,他居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让京城的王公大臣在他入京后全部给他行礼问安撑场面。
当他见到雍正后态度也是十分的傲慢狂妄,几乎都要与皇帝平起平坐了。
这时就连百姓们都有传言表示,如果没有年羹尧,雍正根本登不上皇位。
所以你觉得生性多疑的雍正帝在听到这些后还会放过他吗?
自然是不会的,在那之后雍正便开始暗中调查年羹尧的种种罪行,也将那次不算什么大事的奏折作为引子,降了他的职。
本以为年羹尧会收敛,但谁知降职后,还经常屡屡犯错,在雍正三年九月的时候,因查私盐导致七百余人无辜枉死,雍正帝大怒将他逮捕入京听候发落。
一些看年羹尧不顺眼的朝廷官员们也调查了他九十二条大罪,其中有三十多条都够他死个千百遍了。
但雍正最后也不过是赐他自尽,让他走的体面了一些。
就这样,一代风光无限的大将军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结语
历史总能证明,功高显赫却不知收敛的大将军,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因为帝王本就生性喜爱猜忌,到那时,即使你再有多大的功劳,也都会成为杀死你的强大利剑。
小编曾经写的那篇秦朝名将王翦的文章却是一个反例(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一下),但这样的人终归是太少了,王翦也不过是战国后期以及秦朝初期四大名将中,唯一得以善终的将军。
如果年羹尧也能学会安分守己,或许还能有一个好结果,可惜没如果啊!
总之,年羹尧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怨不得别人,只怪他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位置,太过于狂妄自大、骄横跋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