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关注晚清的历史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最激烈的碰撞期、也是旧的思维模式和现代思维模式最激烈的碰撞期。
我认为,把晚清那段历史看透了、看明白了,从此以后也就可以看透世间的一切了。
1840年,晚清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砸开以后,剩下的就是落后挨打、割地赔款了。虽然发生了很多次的战争,例如:两次鸦片战争惨败给了英、法两国。
其实这对当时晚清政府和当时国人的触动并不是很大,说白了那只是:洋人打败了我们而已,我们心理上还是可以承受的。
可是有一场战争的失败是晚清政府完全不可以接受的,也是整个大清朝的老百姓完全不可以接受的——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国外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失败的影响不单单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也不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此战直接关系到了整个民族的兴衰。从此以后,我们整个民族都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甲午海战的失败,意义非常特殊,导致整个大清朝从上到下都无法接受呢?
1、当时中日海军的实力差距非常的小,我们经过了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发展以后,北洋舰队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产物。可是结果在甲午海战中被日军打的是全军覆没了,大家感情上接辣眼。
2、甲午海战爆发以前,我们是看不起国外的,开口、闭口就是:弹丸小国。还有我们曾经在明朝还大胜过国外,甲午海战的失败也让国外从此成为了我们的心头巨患。
3、国外人也从甲午海战中看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实力,此后开始肆无忌惮地侵略我们了。可以说,此后发生的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说白了也是有甲午战败的原因。
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大清朝从上到下都接辣眼输给国外的这个事实。前面说过了,输给洋人也就算了,毕竟人家是“外来户”科技先进、发展得比较早、武器也比我们先进等等。可是完败给了隔壁的国外人,这就完全说不过去了。我们是1840年被外国列强砸开大门的;国外一直到1853年《黑船事件》才被外国列强砸开的大门,按道理说我们应该比他们早一点接受现代文明。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双方都是经过了改革以后的大决战,说白了就是:洋务运动VS国外的明治维新。最后的结果清晰地告诉我们:洋务运动中的那一套“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完全失败了,晚清不改变社会模式的话,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此后的岁月里,无数的仁人志士算是把晚清给看穿了、看透了,他们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他们也深深地知道了:不彻底推翻晚清的话,我们是永远没有未来的。从这个方面来说,甲午海战也彻底地打醒了我们整个民族。
关注一个经典的事情,甲午海战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慈禧们还是老一套:报喜不报忧——居然还能“反败为胜”
大家应该都知道,甲午海战爆发前正赶上了:慈禧老佛爷的六十大寿。很多人不理解一个问题:慈禧老佛爷过生日为什么非要坚持修颐和园呢?其实这背后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
清朝皇家规定,皇帝大婚之后就可以亲政了,于是乎,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皇后,二十七日大婚。慈禧为了进一步控制光绪的行为,把自己的内侄女许配给了光绪帝做皇后,也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
慈禧毕竟是个女人,清朝的皇室规定又是非常严格的,光绪大婚之后是必须要亲政的。慈禧不敢、也不能打破幼帝一经大婚便要亲理朝政的祖宗之法。慈禧于1889年12月3日,宣布:归政给光绪帝,自己则表示要搬到颐和园去颐养天年了。
慈禧后来坚持要修缮颐和园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如果颐和园没有修好的话,慈禧就有借口继续住在宫里,管理朝政;二是,慈禧知道当时没钱修颐和园的,所以可以以拖待变。这样后来才有了,挪用海军经费给慈禧过生日、修颐和园的故事。
1895年的时候正好是慈禧的六十大寿,当甲午海战战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完全是:举国哗然、光绪帝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光绪帝之所以惊慌失措,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光绪帝一直是积极主战的,这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时间整个晚清朝廷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万一没有处理好战败的问题,大清朝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可能。姜还是老的辣,慈禧立刻想到了解决之法:对内迅速封锁消息、对外赶快派人去国外求和。
我们先来看看:慈禧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
1、慈禧立刻下旨给各个报社和宣传机构,严禁他们把甲午战败的消息散播出去。如果发现有擅自散播消息者,一律严惩。也就是六个字:不信谣、不传谣。
2、大清当时内部还有很多洋人的报纸,对这些报纸当然不能采取武力手段了,因为人家根本不归慈禧管。于是乎,派出士兵和衙役,到处收购报道甲午战争的报纸,确保一张也不流传到民间。
清朝大胜的海报
3、立即开动大清朝的宣传机构,进行“反败为胜”的宣传。让他们开始报道:清军是多么英勇,清廷又是如何运筹帷幄的,国外被揍的是满地求饶。
4、为了进一步让群众们相信:大清朝确实在甲午海战中打胜了。清朝找到了很多社会名流、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让他们开始写文章来说明:清军是如何大胜的、国外是如何不堪一击的、北洋舰队是如何的勇猛无敌的等等。
国外求着我们签约
后来还有更加可笑的事情发生。大家都知道是李鸿章不得不去国外乞和的,后来是又割地、又赔款的,李鸿章自己还被国外人暗杀,脸部也挨了一枪。
可是大清朝对外的宣传是这样说的:因为国外战败了,他们恼羞成怒,刺伤了李鸿章,但李鸿章大人有大量,不跟小人一般计较,还是同意了他们的乞降,签订了《马关条约》。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当时的大清朝百姓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甲午海战清朝打胜了、国外人算是彻底的失败了。有些地方的百姓们甚至开始放鞭炮、敲锣打鼓地庆祝胜利等等。
可是纸究竟是保不住火的,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大清朝是要赔偿国外白银两亿两的。这赔出去的钱慈禧肯定不会出、大清朝的官员们也不会出,最后出钱的一定只有大清朝的普通老百姓了。
老百姓们又一次为慈禧们买单了,不过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没过几年慈禧又让大清朝老百姓买了一次更大的单——《辛丑条约》……
当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甲午战争失败的是清朝而不是国外时,慈禧们又来了一波神操作。没办法,关键时刻还是要接着忽悠的,要不然这民意怎么办呢?
先杀了几个逃跑的武将,理由是:谎报军情,明明是败了,你们却说是胜利了,连慈禧都上当受骗了。
然后把引导舆论的那些宣传官员给宰了,谁让你们胡说八道的,败了就是败了,干嘛要颠倒黑白呢?慈禧表示:这一切我老人家都被你们蒙在鼓里了。
最后拿李鸿章开刀,北洋水师是李鸿章领导的,马关条约是李鸿章签订的。李鸿章罪责难逃,由于后面还要用到李鸿章,所以把李鸿章革职送回老家。
不过也许李鸿章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年他还要出山、还要去签约,这次签订的条约比马关条约更加屈辱、更加不堪。以至于对谈判签约都轻车熟路的老李也发出了最后的感慨:天下最难写的有时候是自己的名字。
最后我想说,不管大清朝如何操作、不管慈禧如何的愚弄群众,都改变不了大清朝一命呜呼的最终命运。一个落后于整个时代又不思任何改变的政权,最后一定会被时代、被历史、被网民彻底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