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贪污、他腐败、他落后反动还卖国,可他忠心呐”。
近年来,为李鸿章“洗白”的文章是多不胜数,而这些文章的作者所持的观点也无非两种,
一是“签卖国条约但他不卖国”、二是“他贪财但那是和光同尘”,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书上尚且没能得到“正名”的李鸿章,真的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是个“忠心耿耿、大公无私”的大功臣吗?
那为何在数10个国家的历史中,都记载着李鸿章卖国的恶名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他是否“卖国”、二是他是否“贪腐”。
首先,何为卖国?
出卖国家权益,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就叫做卖国
那李鸿章究竟是“卖国贼”还是“真中堂”?
李鸿章曾经一度顶着卖国骂名,而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条约,从而让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逐步加深,从这方面来看,他当然是卖国的。
可是签订合约本身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更大意义上来说,他是充当了清政府的替罪羊,从这个方面来看,他又不能算是卖国。也正因如此,单是签订卖国条约这方面,李鸿章可以说是“有功有过、过大于功”。
那么既然李鸿章只是替罪羊,是不是就是说他并不是卖国贼了呢?
当然不是,这里我们结合史实来看。
根据沙皇冬宫内现存的档案记载来看,在1896年6月中俄双方签订密约的第2天,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还和李鸿章签订了一项议定书,那就是中东铁路一旦修筑成功,沙俄方面将私下支付给李鸿章300万卢布当做报酬。这300万报酬将分为三期支付,第一期在中俄密约生效后给予李鸿章,第2期在修路合同签订后付款,而第3期报酬则是在铁路修建完成后成交。
这项协定书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李鸿章的“吃回扣”证明。
以中国的铁路主权作为筹码、把当时对清政府虎视眈眈的俄国政府看作交易对象,李鸿章的这种行为不是卖国又是什么呢?
前面也提到,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了大量的丧权辱国条约,这些条约不断从我国割出了极其广袤的土地,同时也让当时的清政府对外奉上了大量赔款。
签订条约本身固然是局势所迫,可是你们知道李鸿章在签订这些卖国条约的同时,拿到了多大的私人回报吗?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李鸿章仅仅依靠“吃回扣”攒下的家产,就几乎相当于整个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可谓是大发国难财。
其次,若想论证李鸿章是否贪腐,一句“宰相合肥天下瘦”就是最好的诠释。
对于那些称李鸿章并非贪官的人来说,他们的依据无非有三点。
一是当时的清朝高官俸禄不高、无官不贪,李鸿章不过和光同尘;
二是当时的李鸿章担任的总督、巡抚是光杆司令,他需要以自己的收入来给下属发发钱;
三是当时的清政府体制出现了问题,李鸿章贪污不过是为了维持洋务运动的运转。
综合来看也不过是一句话,“李鸿章不是最贪的、贪腐是有缘由的,所以李鸿章不贪”,确实殊为可笑。
首先,当时清朝官员们的俸禄的确不高,但是他们却有着非常高的合法收入“养廉银”,拿得多的人每年甚至能拿到一两万两白银,这笔收入完全能够支持官员过得很富裕,所以官俸不高完全不是贪污的理由。
至于什么无官不贪更是不能理解,殊不见两广巡抚马丕瑶,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不仅被光绪誉为百官楷模,更是亲手查出了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的贪腐行径,而未曾贪污过一丝一毫的他不也过的很阔绰吗?
其次,位高权重的李鸿章绝非光杆司令,虽然他没有直系下属,但是在他的周围却有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
实际上这并不难理解,无论是“秘书办”还是“司机班”,这些都不是直接隶属于某位官员麾下的,而是直接向最高权力负责的,因此清朝根本不能算是特例。
换句话说,美国总统想要雇一个私人秘书,还得从年薪中掏钱呢,李鸿章既然让那些并不直属于他的人员为他工作,那么自己出钱自然是理所应当。
最后,当时的清政府体制的确出现了问题,而洋务运动的进行也确实有先进意义,可这都跟李鸿章贪污受贿并没有直接关系,李鸿章贪来的财物,最后大多都被他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正是凭借着李鸿章贪来的这些钱,他的家族足足阔绰了数代。
李经方、李经迈还有李经义这些李鸿章的子侄,大多不学无术,可最后却当上大臣、特使乃至于国务总理,除了李鸿章的政治影响外,不就是一个“钱能通神”的道理吗?
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之所以能坐拥娇妻美妾,出行也是奴仆不断,排场阔绰,靠的不就是李鸿章留下的巨大家产吗?
从上面这些内容我们就能看得出来,所谓的“真中堂”不过戏言,李鸿章就是和珅第二,是个卖国巨贪。
除此之外,在我国历史书上,对于李鸿章的记载也相当清楚。
李鸿章除了签订大量卖国条约,丧国辱权之外,还对于国内进行的反帝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对于进步人士也是打压不断。
在教案事件中,李鸿章残忍地杀害了不少爱国志士,这其中就有不少两广维新党人;在面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李鸿章同样是毫不留情,屠杀了许多爱国民众。
“对内镇压、对外卖国”
,这就是历史给予李鸿章最中肯的评价。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清政府是一辆残破的马车,那么李鸿章就是那匹拉车的肥马。肥马为了能啃食最鲜嫩的青草,一路朝着崎岖的山林奔进,而马车在不断地颠簸中散架,到最后,“肥马”李鸿章是吃饱了,“马车”清政府却是愈发破败。
除了贪腐卖国之外,李鸿章还有哪些事情值得称道呢?
我们慢慢来看。
其一,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门生,而他之所以能够组建淮军、升任江苏巡抚也都是来自于曾国藩的一力支持,可是在曾国藩代表清政府剿灭捻军期间,李鸿章非但不给予支持,反而还鼓动当时的淮军不遵守曾国藩的命令,以至于曾国藩被迫“下台”。而等到李鸿章自己接手后,其部下又被捻军打得落荒而逃。
其二,在清朝准备新建北洋、南洋以及福建三支水师的过程中,李鸿章负责北洋水师,而沈葆桢则是负责南洋水师。
由于资金限制,所以清政府的本意是一部分国内制造,一部分从外进口,从而推动两只水师共同发展。而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李鸿章先是说服清政府全部采取外购,然后又设计诓骗了沈葆桢,最终拿到了全部经费。而等到北洋海军建好后,李鸿章为了一己私利又拒绝再见南洋水师,可谓用心歹毒。
其三,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李鸿章多次通过卡军费的方式来试图让左宗棠大败而回,在此计策不成后,又把自己的一万多部队派到西北,去抢占左宗棠本就有限的军饷,而这部分军饷还是左宗棠自己私下筹集的。
1883年5月中法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又直接让左宗棠率军出征之事胎死腹中,而他此举也让后来的中法战争时清政府一度陷入巨大的劣势中。
凡此桩桩种种,无不表明李鸿章的眼里只有一己私利,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家国天下。
为什么李鸿章不愿意清政府修建南洋水军?
因为这样他的北洋水军就成了海军唯一的倚仗,而只要北洋水军跟其他国家的军队打仗,他就可以借机从国家掏钱,从而再次扩充自己的钱袋。
甲午战争前夕,在李鸿章手下的北洋海军衙门内部的存款,一共还有2000多万,这比当时清政府的户部存款还多。
可就是这样,在丁汝昌准备去60万买速射炮的时候,李鸿章还是把他拦了下来,坚持要求,这笔钱必须要户部来出,这不就是他贪婪吝啬最好的证明吗?
“吾辈卖国,非为大也,百年后,后生必当与时俱进,后来居上也。”
这是李鸿章在去世之前安慰家人、亲信的原话,意思也很简单,就是他卖的国算不得什么,那些后来的卖国者将会卖得更厉害,可事实证明他是错误的,百年之后,卖国者已是少而又少。
总的来说,李鸿章或许对清政府的确有所贡献,但是他卖国,贪腐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无需现在对他口诛笔伐、尽可交由历史来评判。可是倘若要有人就这两点上对他进行洗白,那当真是荒唐可笑、愚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