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乾隆回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回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失望地带着使团打算回国,没想到在离开前,收到了乾隆皇帝的回信。

马嘎尔尼原本以为这是乾隆改了主意,结果一看信中的内容,满篇都是以天朝上国自居。

乾隆回信的原件全文共计976个字,据说到现在还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为什么乾隆皇帝回给英国国王那样一封信?马嘎尔尼使团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表面觐见贺寿,实则请求通商

1792年9月26日,英国外交家马嘎尔尼带着一行人乘坐皇家战舰狮子号从港口出发。

马嘎尔尼此行是前往中国,表面上是庆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实际上是为了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想和清朝签订通商条约。

路途遥远,马嘎尔尼使团终于在1793年达到了北京,不过他们到的时候,乾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

清朝的官员不紧不慢地告诉乾隆皇帝英国使团来了,接着乾隆颁了一条旨意。

旨意的内容是让大部分的英国使团成员还有带来的礼物就留在圆明园,马嘎尔尼带着主要成员前往热河为其贺寿。

马嘎尔尼本来以为不会再遇到什么麻烦了,可是光是见上乾隆皇帝一面就历经波折。

清朝和英国的礼节存在巨大的差异,马嘎尔尼等人和官员们起了不少这方面的冲突。

最明显的就是马嘎尔尼他们不愿对着乾隆皇帝三跪九叩,觉得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

可是,在清朝的眼中,任何人想要见到皇帝必须三跪九叩,不能到了英国这里就让它糊弄过去。

在觐见乾隆皇帝前,清朝官员们硬是逼着马嘎尔尼使团学习跪拜之礼,英国人的当然不愿意,双方僵持不下。

马嘎尔尼据理力争说:“英国和清朝是两个独立的国家,英国不是清朝的附属国。”

“我们的礼仪有所不同,我个人愿意尊敬乾隆皇帝,但是我的身份代表着我的国家。”

清朝的官员们可不吃他这一套,他们觉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朝周围的那些国家那个不是前来朝贡,觐见时行三跪九叩。

实际上,清朝官员们并不知道英国的具体位置,他们也不关心英国使团从何而来。

双方起争执的事情,还是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中。乾隆皇帝大发雷霆说:“这些无知的外夷,根本不值得享受这么好的接待。”

接着,乾隆皇帝命人让英国使团原路返回,不用再觐见了。看到乾隆皇帝的态度如此强硬,马嘎尔尼等人只好做出了让步。

经过双方再次的商量,在欢迎外国使团的宴会上,英国使团可以只向乾隆皇帝行他们本土的单膝跪拜礼。

但是到了正式的八十大寿宴会上,英国使团无论如何都要三跪九叩,否则就回英国吧。

虽然说事情到这里已经解决了,可是乾隆对英国使团已经心生不满,觉得他们太过闹事。

在1793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受马嘎尔尼等人的觐见,按照约定他们单膝下跪,表示对乾隆皇帝的尊敬。

接着,马嘎尔尼呈上了英国国王的来信,知道乾隆皇帝喜欢西洋钟表,还送了几块作为贺礼。

但是,乾隆皇帝望着这些稀奇的物件并没有什么兴趣,他见过太多看腻了。

乾隆皇帝往下面瞧了瞧,副使的儿子托马斯引起了他的注意,开口问:“这孩子是谁,在英国使团中负责什么?”

马嘎尔尼回答道:“他叫托马斯,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负责使团里面的一些翻译工作。”

乾隆皇帝一听这孩子会说汉语来了兴趣,招招手让托马斯走上前来对话,高兴之余把一个绣着金龙的荷包赏赐给他。

马嘎尔尼观察着乾隆皇帝的脸色,趁机再把英国国王信上的内容重复一遍。

例如,在广州专门划一块小岛,让英国商人生活;允许英国来到浙江、天津等地经商;要求像俄国一样,可以在北京建英国仓库,方便储存货物等等。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英国人的心思,想要通过这些通商条约,打开中国的市场,方便他们进行贸易。

英国国王在信件中前半部分,赞颂了乾隆皇帝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随后,就开始宣扬英国如今的实力不容小觑,世界各处都有它的殖民地。

乾隆皇帝觉得天下之大都是他的,怎么能听从一个小国的建议,说:“此事关系重大,不方便答应。”

马嘎尔尼一听乾隆皇帝拒绝了全部的要求,但是他必须完成英国国王交代的任务,只好另寻时机。

随后几天,马嘎尔尼提出要求和清政府进行谈判,但是清政府没有答应直接拒绝了。

乾隆皇帝认为既然英国使团已经觐见过了,还是不要在中国待太久,命人催促马嘎尔尼等人动身离开。

负责接待的清朝官员委婉地传达了乾隆的意思,说:“和清朝关系最友好的葡萄牙,他们的使臣来到中国,最多也只待了39天,英国特使你们不妨也早点动身回国?”

10月份,马嘎尔尼等人失望地动身回国,带着这回赠的金银珠宝,此外还收到了乾隆皇帝的回信。

回信叫做《敕英咭利国王谕》,马嘎尔尼等人一看信件还以为乾隆回心转意了,没想到信中乾隆更加傲慢和自大。

英国野心膨胀,清朝国力渐衰

清朝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根本不了解世界文明已经发展成什么情况。英国和清朝的附属小国是不一样,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国力走了强盛。

在十七世纪,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为英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到了十八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好处更加明显,英国渴望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野心日益膨胀起来。

那时候,英国的势力范围几乎遍布全球,在殖民地上进行疯狂的原始资料掠夺。

当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时候,中国处在康乾盛世时期,在清朝的统治下国泰民安。

康乾盛世主要还是得益于康熙和雍正,不过是到乾隆治理时,达到了鼎盛。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最好运的皇帝,不仅接手了强大的国家,还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明君。

比起他的父亲雍正,简直是在温室里面长大的。当江宁织造府几百人辛辛苦苦地赶制乾隆的龙袍时,英国已经诞生了珍妮机,极大地提高了手工业的工作效率。

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残酷场面,让雍正心有余悸,他付出了天大的努力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是,关于雍正登基背后的传言是私自更改诏书,杀父夺位,雍正每每想到被污蔑名不正言不顺就心痛不已。

所以,雍正为了避免出现那样的情况,一早就把乾隆定为继承人,将圣旨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

从雍正开始,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等到上一任皇帝驾崩后,只能让御前大臣从那里取出来宣布。

雍正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兢兢业业十三年,励精图治继续推动国家 发展,可惜劳累过度早早去世了。

乾隆可谓是毫不费力解决掉了三个对他构成威胁的阿哥。他还没出生,他的大哥和三哥就去世了,在他两岁时二哥也走了。

后面的兄弟一个自己作死削了宗籍,一个整天沉迷吃喝玩乐,没有半点争皇位的心思。

此外,乾隆打小就受到爷爷康熙的宠爱,很多次在公开的场合,康熙笑着说:“我最喜欢的孙子就是弘历。”

所以,无论如何这皇位也一定是落在了乾隆的头上,登基的时候他二十五岁,开始手握大权大施拳脚。

把爷爷和父亲没完成的事,乾隆皇帝来了个收尾,两平金川,平准噶尔等等。

乾隆皇帝还学着康熙的样子,六次南巡,不过他的南巡并没有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可能是在位多年来,一直国泰民安,晚年的乾隆皇帝变得贪图安逸,过着极致奢靡的生活。

当年,马嘎尔尼使团见到乾隆皇帝的宫殿时候,也觉得金碧辉煌,绝对不是欧洲人比得上的。

可是,清朝只是表面上国泰民安,实际上强大的国力已经渐渐衰退,渐渐在落后西方文明。

打开通商原因,发现清朝衰败

话说回来,英国为什么执意要和中国签订通商条约?原来,英国在世界上进行着贸易,可偏偏在中国到处碰壁。

清政府虽然实行闭关锁国,但还是在广州十三行开辟了一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来这里做生意。

当时,英国人在所有的经商外国人中,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受到了清政府的严格管控。

清政府规定英国商人不能够带着家属,只能一个人来这交易,还有不可以有英国仓库,只能把货物放在来时的船上。

英国政府在1787年的时候,就派了英国使臣前来和清政府谈判,但是使臣到半路上生病去世,大队人马只好返回。

所以到了1792年,中国的乾隆皇帝要迎来八十大寿了,英国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派马嘎尔尼使臣前来。

英国的特派员先是告诉两广总督情况,说:“为了推动英国和清朝的贸易往来,英国国王决定派马嘎尔尼前来贺寿。”

为了这次外交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英国国王在使团的人选上就费了很大的功夫,足足有700多人,皇家战舰狮子号还专门被请出来。

可是,在乾隆皇帝看来,这是自己威震四海的象征,对于英国来访的请求自然同意。

当时,马嘎尔尼专门呈上了一件比狮子号还要厉害的君主号模型,这可是新式的武器。

从这件礼物中,可以看出来英国还是带着诚意来的,把最先进的发明展示出来,虽然带着炫耀的原因。

可是,乾隆皇帝对于这些并不感兴趣,对于英国使臣提出的通商要求更是直接拒绝,还强制性让他们赶紧启程回国。

马嘎尔尼看到乾隆皇帝的回信,在信中开头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压根就没有把英国看成一个主权国家,还以为是自己的附属国。

乾隆给英国国王回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天朝统驭万国”,“抚育四夷”。

乾隆皇帝认为自己的大清帝国国力强大,统治着四面八方的蛮夷小国,已经处在了领先的地位。

二是“天朝加惠远人”“并沾余润”。乾隆皇帝觉得英国商人能够在广州十三行贸易都是恩赐了,清朝和周围的小国进行贸易,不过是想他们也能获得点利润。

三是“天朝体制”,“向使臣等到详加开导”。乾隆皇帝心里觉得英国只是蛮夷小国,还没有进行文明开化,要先学习清朝的文化,知道清朝是天朝上国。

四是“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乾隆皇帝再次明确拒绝英国提出的开放通商口岸,绝对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清朝地大物博应有尽有。

接着,乾隆还抱怨了英国国王一顿,说:“怎么可能因为你一个人的求情,变动大清百年来的基业。”

不过,乾隆皇帝的傲慢也还是有一点道理的。自古以来,中国的经济多次居于世界首位,乾隆对如今的世界又不了解。

在1793年9月21日,马嘎尔尼等人还是觉得不甘心,便借口英国的船只回去了,只能走陆路到广州再回去。

乾隆皇帝并没有反对,想着正好让狂傲的英国人看看在清朝统治下的繁荣富强,还派了使臣陪同为其保驾护航。

可是,这个决定带来的是后患无穷。马嘎尔尼等人几乎踏访了大半个中国,发现清朝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实质上已经落后于英国。

马嘎尔尼回到英国后,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称清朝迟早要走向崩溃,不足为惧。

在1816年,英国再次派来使臣要求清政府同意通商的要求,使臣们拒绝三跪九叩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直接被嘉庆轰了出去。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和英国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给英国。

时至今日,乾隆皇帝写给英国国王的回信至今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来往的游客都能够看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马嘎,乾隆,国王,全文,清朝,中国,的国家,隆回,英国,观点评论,雍正,清朝,使团,马嘎尔尼,英国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马嘎,乾隆,国王,全文,清朝,中国,的国家,隆回,英国,观点评论,雍正,清朝,使团,马嘎尔尼,英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马嘎,乾隆,国王,全文,清朝,中国,的国家,隆回,英国,观点评论,雍正,清朝,使团,马嘎尔尼,英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