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国百年革命史中,涌现出无数有识之士,他们竭尽全力在挽救着风雨飘摇的的国家。
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由李鸿章主导的洋务运动,一开始便是三十年。
铺铁路、修电话、组建海军舰队,三十年间清政府在这批人的带领下,政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也正向着世界迈出谨慎的一步。
只是可惜,随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就此被打断。
但这显然不能阻止国人救亡图存的道路,我国的海军建设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海圻舰,也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艘由英国建造的军舰,自1911年从上海黄浦江起航后,全程花费400多天横跨大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航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令船上众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离开时船上挂着的还是代表清政府的青龙黄旗,归来之时却已换成民国的五色旗。
海圻号巡洋
要说我国近代化海军舰队,首先绕不开的是清朝建立的北洋舰队。
自1840年开始,英军在广东沿海多次寻衅滋事,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是什么,想必这里不需要再多说了,但与此同时它也给当时的清政府官员,带来民族意识上的觉醒。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厂房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清朝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意识到要挽留国家颓势,必须要自身做出改变。
从向西方国家购买先进的海军部队设备,到筹办天津水师堂,再到后来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我国当时建设海军力量的思想,正在逐步扎根。
当时清政府建立了4支近代海军部队,其中北洋舰队算得上是实力最为强劲、规模最大的一支。
只不过这耗废3年多心血, 1888年才正式成立的舰队,它的寿命并没有很长久。
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在没有任何警示前提下,突袭丰岛海域附近驻扎的北洋护航舰队。
随后的一年里,北洋舰队陷入苦苦征战之中。
1895年1月,伴随着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威海卫战役正式爆发。一个月后,拼死抵抗的北洋水师随着丁汝昌的殉船宣告全军覆没。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之路,就此终结了。
清政府意识到,组建一支优秀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向西方购买军舰的热潮被再次掀起。
算一算自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我国从世界各国定购的巡洋舰、驱逐舰,大概有四十余艘。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是清政府于1896年订购,来自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海圻号防护巡洋舰。
因为有北洋舰队的失败案例在前,再加上清政府内部守旧势力的阻挠,关于“到底该不该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去购买军舰建设海军”一事,国内一直存在不少质疑声音。
而海圻号在交付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也早早注定了这支艘队的生存之路,是不平凡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艘军舰的配置,海圻号和它一同出厂的“姐妹“海天号属性一致,都是海天级穹甲巡洋舰。
整体舰长129.2m,宽14.2m,预估编制360人。
在这一点它稍逊于海天号,但也算是当时国内吨位最大的军舰之一,因此它的整体实力仍然是不容小觑的。
海圻号整船装备了2门四十五倍径t型主炮,10门四十五倍径Y型钢炮,16门三磅哈奇开斯机关快炮以及5具鱼雷发射管。
单看这个战力来看,它在海舰当中已是个中翘楚。
海圻号巡洋舰线图
不过,真正首次证明“海天号”和“海圻号”两舰威慑力的事件,发生在军舰刚刚交付之时。
1899年年初,历时3年总算竣工的海圻号,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服役。
不巧的是在同一年,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十分无理的要求―租借三门湾。
显然这和强取豪夺没什么区别,一旦清政府不同意,等到的可能就是意大利的坚船利炮。
为此清政府还是经过了一番考量,不过到底是有了新的船舰,也有了底气。
综合考虑了意大利海军实力后,清政府认为自身还是拥有能与之一战的能力。
于是,清政府一边果断拒绝了意大利的无理要求,一边做好万全的战斗准备。
因为当时清政府海军实力的增强,再加上及时制定了防范计划,在清政府拒绝了意大利的第二天,意大利方面宣布放弃对三门湾的租借要求。
而自1842年《南京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
这一次难得的胜利却是因为国防海军,这进一步证明了加强海防建设决定的正确性。
因此在租借三门湾风波平息后,国内很少再有质疑清政府建设海军的声音出现。
事实上,当时清政府统治者在海防整治上,是花费了极大功夫的。
除了海圻号和海天号,这一次的军舰规模比北洋舰队扩大了将近一倍,由原来的25艘军舰扩充到了43艘,每艘军舰的战斗力也比原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这些军舰大部分来自英国和德国,由清政府在经历甲午战争后下定的。
身穿西式服装的海圻号官兵
也正是有了这支艘队,清政府在有了势微之态的情况下,居然有了“回光返照”之势。
1908年,葡萄牙当局与清朝因为一些问题发生不愉快冲突,当时清政府派出的就是武器装备最好、拥有“天朝海军第一舰”之称的海圻号。
因为有了这支舰队的施压,葡萄人第一次在面对从前“任人揉搓”的清政府面前,有了退缩之态,也标志着清政府有了一些国际化的视野。
而在接下来,海圻舰的环球之行开启后,更是让全世界都对中国舰队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军舰的环球之行
大多数人提到中国的环球之行,印象还停留在“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海圻号也曾有过一次环球之旅。
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逝世,由他的次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世界各国纷纷派遣使团参加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
为了展现清政府的海军实力,清廷皇帝派出亲王爱新觉罗·载振乘坐海圻号,前往英国祝贺,并顺道访问美利坚诸国。
此次担任海圻舰舰长的人,算得上是一位海上的“老人”了,他叫程璧光。
程璧光生于广州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当年因为生计没有着落,在姐夫的帮助下阴差阳错学习了航海术,而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向中国海军挑起战争。
随后两个月时间里,我国当时的主力海军部队北洋舰队,就碰上了这支挑衅的日本部队。
时任广丙舰管带的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在北洋舰队备战。在李鸿章的首肯下,广东三船都被编入北洋水师。
甲午中日战争正式打响后,程璧光愤然加入战斗。
程璧光
后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程璧光因为当时受伤转移到了后方。
也是由他向日本海军亲手递交了投降文书,因为这个原因,回朝后程璧光被革职。也就是在这时,程璧光第一次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兴中会。
没过多久,因为他丰富的海战经验,李鸿章向清政府请求免除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舰失利的责任。
也就是这次归队,程璧光有了在1911年率领海圻号远赴英国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前往英国的路线,程璧光并不陌生。
在他的指引下,海圻舰从长江口进入,随后穿过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河等进入大西洋。
不得不说,接触过兴中会,对西方思想有了更深层了解的程璧光,确实是足够大胆的。
如果看过那一时期清朝的历史影像应该也能发现,虽然当时西方思想深入中国境内,但在官员中“剃发易服”的也并不算多。
但程璧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全舰船员剃发,以便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这支艘队最终历时两月,抵达了大洋彼岸,向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艘队的形象。但这也并非是这支队伍此次旅程的终点。
这次英国之行,咱们的海圻号还借此机会回了一趟“娘家”,进行船体维护。
在程璧光率领海圻号之前,以身殉船的海军将领丁汝昌,在1881年也曾带领200多士兵,在英国北部城市纽卡斯尔市接收清政府预定的“超勇号”和“扬威号”。
6年之后的1887年,清政府又在这里接收了“致远舰” 和“靖远舰”。这次程壁光带着从这里出生的“海折号”,再度回到了这里。
当年中国的航海条件其实并不好,行走到海上因为各种意外,丧生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时袁培福、顾世忠、连金源、陈成魁、陈受富等五人,因为水土不服客死他乡。
按照当时的习俗,这五人被安葬在了圣约翰公墓。
20多年后,程壁光为了感念这些人对我国航海事业做出的贡献,他这一行特意为这五人重修了公墓。
并在墓碑上明确写出五人的籍贯、姓名,身份“大清故勇”,落款写着“宣统三年岁次辛亥闰六月吉日重修”。
这是五人去世后,首次有记录的中国海军来看望他们。
1911年9月10日,海圻舰离开英国经历十多天的航行后,随着那座屹立着的“自由女神像”出现在船员们的视野中,所有人连日航行的疲惫一扫而光。
没错,这支舰队成功完成了中国海军史上的第一次大西洋航行,来到了美国纽约港。
程璧光陪同纽约市长盖诺尔
当时这支队伍在美国的行动,有着十分清晰的影像记录。
透过影像我们可以看到,程璧光身上穿的正是大清当时最新式的近代海军礼服,而他身边的正是纽约市长盖诺尔。
易帜
然而,海圻舰航行的这一路上,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
和在英、美两国的欢快气氛不同,海圻舰行驶到古巴境内时,当地气氛算得上是异常的沉重。
因为在这里,海圻舰是带着保护中国人的目标来的。
就在海圻舰访问英国期间,远在墨西哥使馆的驻墨大使沈艾孙,向清政府发送了一封急电。
当时墨西哥正在发生一场叛乱,在古巴、墨西哥的华侨安危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证这些华侨们的安全,清政府授意海圻舰前往这几个国家护侨。
海圻舰抵达的那天,码头上站满了旅居古巴的华侨总商所组织的迎接队伍,放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东方面孔。
后来有记载,当时海圻舰在古巴每次登岸,遇到的侨民无论男女老少皆表现的极为热情,纷纷邀请海军将士们回家接风洗尘。
在这里,海军将士们体验到了什么是“宾至如归”。
当然,在古巴领导人和程璧光等海军高级将领的会面中,时任古巴总统何塞•米格尔•戈麦斯也做出了承诺,表示绝对不会为难每一个曾经为古巴独立做出贡献的子民。
有了这一承诺,当地侨民的日子,也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后来航行至墨西哥,海圻舰队保持强硬态度,这也让墨西哥政府正式就该事件做出了道歉,并对这次事件造成的伤害做出了应有的补偿。
只不过就在海圻舰队完成所有外交任务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在发生一场巨变。
1911年9月,历经30850海里航程的海圻号,开启了返程之路。
但此时在国内,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当时国内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声音,已经是大势所趋,民主主义革命风起云涌。
得知清朝已不复存在的那一刻,程璧光立刻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让船上的海员们自己做出选择。
事实上,当时船上的三副黄仲煊,也是同盟会的成员。
而舰长程璧光也早就对民主主义有所接触,在这样的影响下,整艘舰船的官兵都选择了回国参加革命工作。
代表清朝的黄色青龙旗
于是,在中华民国元旦(1912年1月1日)这一天,海圻舰举行了隆重的易帜仪式。
随着属于清政府的黄色青龙旗缓缓降下,象征革命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在朝阳中升起,向世界宣告了海圻号属国的变更。
1912年4月正式回国后,海圻舰队从皇家舰队变成了民国第一舰队,开启了它革命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