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是清朝末期一次农民起义而建立的农民政权,历史学家认为这场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甚至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数得着的一场农民战争。它的时间上达14年之久,规模达数省,甚至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
这次农民战争相当疯狂,前期以宣传基督教义,在被清朝受压迫的农民之间形成了共尊共信的理念。以此形成了农民大聚的组织,从而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民聚众。之所以能急速的聚集众多的农民,形成所谓的天平军。一是农民被清朝腐败压制许久,二是存在于农民心中的民族隔阂理念,汉族对满族,大民族焉能被小民族欺负,三是对于洪秀全提出新思想的好奇,跃跃欲试,四是洪秀全的快速愚民手段,抓住当时民众的心理。从这几方面,使太平军每到一个地方都大量增加部众。
然而民众的急剧增加,一方面引起朝廷的过快抵制,同时也能形成自己的力量对抗朝廷,延缓自己的失败。外部因素有利有弊,但自身因素却是致命的,军队在量上增加,政治上却没有形成匹配的制度,甚至在建都之后,都没有在制度上脚踏实地下功夫。更别说后来一系列的内讧了,更是加速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失败。
1850年洪秀全领导会众与清廷干起来了,初以“太平”为号,太平为号有借鉴东汉黄巾之乱中信奉太平道之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中国历史正统建制,很难出现这种名字。皇帝可自称天子,寓意上天的儿子,以上天之意志统治亿兆黎民。而天王似乎比上天更牛,上天似乎都在你的统治之下。文化少的百姓尚且能糊弄过去,但对于读书人那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更别说分封诸王,东西南北王,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这就为内讧埋下了伏笔,同时和你一块起义的哥们,分成九八七六,是明确的等级来划分,往往会让人心生疑虑,九千岁比万岁差了千岁,这千岁差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自己通过什么手段努力努力就能成为万岁,而下面的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同样会这么想。战争时期,大伙都忙,没心思想,但一旦静下来,难免会这样思虑,时间长了,有了机会就会开始实施。一旦实施,内讧必然接连不断地发生。
当同时一起做事,而等级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用单纯的数字来区分,对于刚刚得到一些甜头的农民是很难接受的。
后来,太平军建都金陵并改名天京。他们占领南京十几年,却在政治上没有一点建树,虽然对抗朝廷精力放在对外用兵,但没有一个政治基础为依托,军事政府是不能长久的。军事上在与清廷的对抗中,在成功与失败中不断摸索,或许有些成绩,但在却始终没有注意到水师的重要性。太平军中,或许有人建议过加强水师的训练,但肯定是没被领导同意的,或许压根就没有人提出过。
太平军也一度曾打到天津,即使能打下北京,他们也未必能守得住,即使他们能守得住,天下太平,而没有重用读书人,也能很难在政治上建立有效的制度。最终,内讧发生是必然的。
钱穆曾说过,第一讲国名,便是不祥之兆,哪里有正式建立一个国家而号称太平天国的呢?这一国号太违背历史传统。没有读书人为之后续支撑,也很难持久。洪杨一出现就称天王,东西南北王等等,这些只能在通俗演义中见到,哪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只听太平天国这个国名,这场农民运动注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