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乾隆痛恨贪官污吏,为何又纵容和珅,用“议罪银”来捞钱呢?

乾隆痛恨贪官污吏,为何又纵容和珅,用“议罪银”来捞钱呢?

说起乾隆与和珅这对君臣,总会有讲不完的故事。作为一国之君,乾隆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而他一生中最为宠信的权臣和珅,却是大清朝第一贪官。历史上的乾隆自然清楚和珅的种种劣迹,可偏偏又舍不得杀他,因为乾隆很清楚,很多事儿离开了和珅,还真就玩不转。

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着实干了不少大事。然而,他一生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烧钱”,先帝雍正积攒下来的银子,终究不能花一辈子。所以,挥金如土的乾隆,既然难以“节流”,便从“开源”上打起了主意。不过,很多事儿乾隆自己不便去做,或者说,他压根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这位好面子的皇帝,想起了和珅。

和珅像

和珅是乾隆朝升迁最快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颇受乾隆恩宠的权臣。他虽然是贪官,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让乾隆觉得眼前一亮。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时,好大喜功的乾隆突然意识到自己囊中羞涩了,此时和珅顺势提出了一个建议:将原来的“罚奉”改为“议罪银”。

罚奉历来有之,顾名思义,便是通过扣除有罪官员的俸禄来予以惩罚,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扣发工资。而和珅提出将罚奉改为“议罪银”,重点在于将所获款项交予内务府,不再上交国库。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清代所设内务府,是专供皇室开销的机构,相当于皇帝的小金库,跟国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原来的罚奉一直是上交国库的,而改为议罪银后,却直接成了皇帝的私房钱,进了乾隆的荷包。这一转变,可谓是帮着乾隆明目张胆地捞钱。

弘义阁·清代内务府银库

所以,乾隆虽然深知议罪银制度会让一些官员有恃无恐,通过上交罚金来给自己减免罪责,但却又舍不得将这笔可观的收入拒之千里。因为他很清楚,比起苛捐杂税与横征暴敛,从贪官身上割肉,还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就这样,乾隆纵容并支持了和珅的建议,确立起了议罪银制度。

令人想不到的是,朝中官员拍马屁的功夫也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官员见乾隆与和珅这对君臣推行了议罪银制度,不仅没有想着克己奉公,努力做一个令百姓爱戴的清官,反而纷纷给自己寻找些无关痛痒的“罪名”,借机向内务府输送银两。

乾隆也不傻,自然懂得这些贪官污吏的小心思,结果也就照单全收。如此一来,内务府日益亏空的局面得以扭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有盈余了。就这样,乾隆爷囊中羞涩的窘境得以缓解,得以继续大讲排场。

乾隆像

相对于罚奉而言,议罪银制度无疑于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敛财手段,但在众人眼中,此事却是由和珅一手经办的。所以,这一制度确立后,虽然最大的获益者为乾隆,可背负骂名的却是和珅。因此,乾隆宠幸和珅,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再来审视乾隆与和珅这对君臣,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他们两人就像具有某种默契一样,一唱一和地演着双簧,大张旗鼓地捞钱。乾隆一再申明,要求各级官吏不要铺张浪费,而和珅则一直绞尽脑汁怂“提醒”大家往皇帝的荷包里交钱,以供乾隆挥霍享受。

剧照·和珅与乾隆

可以说,晚年的乾隆自己也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他虽然痛恨贪官污吏,却又不愿做个清苦的帝王。正因如此,乾隆纵容支持和珅,甚至不惜采用议罪银这样的手段来敛财。这一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可以说,乾隆的骄奢淫逸与好大喜功,更加助长了贪污腐化之风,真可谓是自毁长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君臣,和珅,机构,议罪银,明目张胆,皇帝,制度,国库,贪官污吏,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君臣,和珅,机构,议罪银,明目张胆,皇帝,制度,国库,贪官污吏,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君臣,和珅,机构,议罪银,明目张胆,皇帝,制度,国库,贪官污吏,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