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一位官员因直言敢谏而得罪了崇祯皇帝,两度被削职为民。可是到了明朝灭亡后,他却拒绝清朝贝勒的拉拢,以绝食自尽的方式殉国,他就是明朝最后的儒家大师刘宗周!许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此人在儒学发展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刘宗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一、仕途坎坷
刘宗周是浙江绍兴人,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外祖父家中长大,通过勤学苦读,在万历二十九年考中进士,时年24岁。之后,刘宗周接连为母亲、祖父、外祖父守丧,所以直到万历四十年,他才入京任职。在途经无锡期间,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结下深厚的友谊。之后,刘宗周卷入党争,遭到解职,回到家中潜心研究学问。
天启元年,刘宗周被重新启用,他刚正不阿,一入朝就对魏忠贤、客氏进行弹劾。当时,言官们只弹劾客氏,纠弹魏忠贤,是从刘宗周开始的。天启四年,朝廷任命刘宗周为通政司右通政,但此时东林党已经遭到魏忠贤的打击。刘宗周因此拒绝接受任命,反而准备弹劾魏忠贤,结果被免为庶民。
二、削职为民
到了崇祯帝即位后,刘宗周也重新得到任用,他已经发现了崇祯帝的问题,“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烦”。之后,刘宗周又反对崇祯帝任用宦官,同时弹劾马世龙、张凤翼、吴阿衡等人,结果惹怒了崇祯帝。后来在温体仁的诋毁下,刘宗周又被削职为民。直到崇祯十四年,崇祯帝才想起刘宗周。
刘宗周向崇祯帝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就包括准备南迁的计划,“防通、津、临、德以备南下”,可崇祯帝没能采纳。这年闰十月,“姜埰、熊开元以言事下诏狱”,刘宗周上书救援,结果又激怒了崇祯帝。生性多疑的崇祯帝甚至怀疑刘宗周与他们结党,打算将其革职,交刑部议罪。内阁辅臣不肯下发圣旨,在崇祯帝面前恳请,刘宗周这才没进监狱,第三次被削职为民。
三、自尽殉国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义军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消息传到南方,刘宗周扛着长矛,徒步来到了杭州,指责巡抚黄鸣骏为何没有发丧讨贼。黄鸣骏以“甲仗为具”为由推辞,刘宗周大怒,之后与朱大典等人召集义军。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刘宗周认为大仇未报,所以没有接受官职,自称“草莽故臣”,并献上进取之策。
到了第二年五月,清军占领南京,六月杭州也被占领。刘宗周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准备吃饭,他闻讯后推案痛哭,此后不再吃饭。之后,清朝贝勒博洛派人招降刘宗周。刘宗周严词拒绝,并且表示“国破君亡,为人臣子,惟有一死”,“若遂与之死,某之幸也”,“或加之以铁钺而死,尤某只所甘心也”。绝食三十六天后,刘宗周离世,终年68岁。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实录》;3.《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