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贺子珍:一代巾帼女性,对爱情忠贞不渝,被困苏联十年,一生不屈

贺子珍:一代巾帼女性,对爱情忠贞不渝,被困苏联十年,一生不屈

年轻时的贺子珍

在江西和湖南的边界,有一个叫做永新的地方。

永新县是江西的一个大县,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北麓。

这里地形复杂,群山峻岭,大山逶迤,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但是山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绿水淙淙,郁葱苍翠,景色十分秀丽。

永新自古有“吴头楚尾”之称,因为山势险要又地处湘赣桂交通要道,为兵家争夺之地。

它历代都有文臣勇将涌现,人才辈出,可谓是地杰人灵的一个地方。

1909年9月,贺子珍便是出生在了这里。

贺子珍是个高个子的姑娘,年轻的时候便是才貌出众,15岁时参加了共青团,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学时期的贺子珍思想十分地进步,阅读过很多的进步书刊,当时在永新十分地有名,人称“永新一枝花”。

虽然贺子珍颜值非常的高,而且还是个才女,但是却并不是寻常女子那样娇滴滴的模样,而是一个能上战场的真正的军人。

1927年8月,在丹桂飘香的时节参加了永新暴动,当时的贺子珍手持双枪,亲手击毙过不少敌人,俨然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随后敌人纠集大批部队反攻,贺子珍跟随宁冈农民自卫军上了井冈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自己一生的挚爱,毛泽东。

初到井冈山的贺子珍被分配到了当时担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帮助毛泽东整理、抄写一些列的调查材料。

在此之前,贺子珍对于毛泽东早就倾慕已久,她早就已经拜读过毛泽东发表在《湘江评论》和《政治周刊》上的锦绣文章。

随着两人每日的工作,贺子珍逐渐地被毛泽东身上那种特殊的气质所吸引,特别是塘湾村遇险的时候,毛泽东的处变不惊,深深地折服了贺子珍。

陕北时期的毛泽东和贺子珍

自此两人的感情迅速地升温,1928年5月28日,在众人的撮合下,两人在象山庵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结为了夫妻。

但是,在两人成婚之前,毛泽东曾经很郑重地跟贺子珍谈过一次。

他告诉贺子珍,自己结过婚,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孩子留在了湖南老家,这些年来音信全断,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贺子珍听罢后,没有说什么。

但是自此之后,贺子珍的身边就一直放着一个旧包袱,她走到哪里,这个包袱就背到哪里。

毛泽东很是不解,便问道:“这是什么?”

“我的行李”。

“行李?”毛泽东十分疑惑地打开了包袱。

里面放着一身贺子珍换洗的衣服,一双草鞋,一双布鞋,还有一把刀子。

毛泽东问:“这是干什么?“

贺子珍说道:“准备走路啊,你什么时候将开慧姐接来,我就什么时候离开,他带着3个孩子多不容易呀”

听罢,毛泽东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紧紧拉着贺子珍的手,半晌无言。

在井冈山,虽然生活条件十分地艰苦,但是两人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

贺子珍虽然外表清秀,乍一看好像林妹妹一般,实则贺子珍的性格十分地倔强,往往发起脾气来,谁都降服不了。

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年长的毛泽东给了贺子珍极大的包容。

1930年11月24日,杨开慧倒在长沙浏阳门外的刑场上,当毛泽东和贺子珍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贺子珍在毛泽东的怀里,哭成了泪人。

同一个时代,同样的经历,又同是女人,贺子珍能感受到杨开慧的苦。

可她不知道,自己的苦,还没有真正地来到。

1934年10月,随着斗争形势的进一步严峻,红军开始踏上长征的道路,贺子珍也随同大部队一起,踏上了这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由于斗争环境的严酷,一路上部队对贺子珍等女同志的照顾十分地有限,只能在占领城镇时分给她们一点战利品。

为了保障她们生活,部队特地抽调了一些骡子,供这些女同志使用。

但是贺子珍她们自己却根本不骑,而是用来帮助部队驮伤病员、载弹药。遇到敌机空袭,她们就迅速牵着骡子隐蔽,敌机轰炸过后,又赶着骡子继续前进。

1935年3月的一个下午,部队来到贵州盘县。

刚刚生过孩子的贺子珍身体还很虚弱,吃过中午饭后,和大家坐在一片树林的高坎上休息。

突然,她隐隐约约听见天边响起了敌机的嗡嗡声。

随着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沉重,司号员吹响了分散隐蔽的军号,贺子珍和大家立即分散到路边的沟里隐蔽。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眨眼之间敌机就飞到头顶了,随即几枚炸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看到一颗颗炸弹接连在附近爆炸,贺子珍叫声“不好”,然后不顾一切地扑倒在伤员身上。

敌机投完弹又呼啸着飞走了。

硝烟渐散,同志们重新从地上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尘土,纷纷互相巡视。他们发现贺子珍一直趴在伤员身上没有站起来。

“贺子珍同志负伤了!”大家一下子全都涌了过来。

邓颖超上前把贺子珍翻转过来,慢慢放在地上。只见贺子珍两眼紧闭,浑身是血,已经不省人事。邓颖超马上让护士对她实施抢救。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贺子珍头部和背后多处受伤。因为没有条件进行手术,医生只能把皮肤表面的弹片夹出,而嵌入头骨和肌肉里的11块弹片却无法取出。

毛泽民夫妇听说贺子珍负伤,急匆匆赶了过来。

这时,贺子珍慢慢苏醒过来,当得知被掩护的那个伤员安然无恙时,她欣慰地笑了。

看到毛泽民夫妇,贺子珍有气无力地说:“泽民,我负伤的事情,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

“这么大的事,不跟他说怎么能行?”毛泽民试图说服大嫂。

贺子珍轻轻摇了摇头:“部队还在行军,带着我是累赘。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

经过众人反复商量,毛泽民还是拨通了前线的电话,将贺子珍受伤的事告诉了毛泽东。

那时正是红军抢渡赤水、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迂回周旋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无法离开指挥岗位,更不能亲自去看贺子珍。

但他在电话里叮嘱毛泽民:“不能把贺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无医无药,二是安全没有保证。要把她抬着走!”

随即毛泽东请傅连障赶来,协助连队医生进行抢救,同时让警卫员把自己的担架也抬了过来。

直到第二天清晨,毛泽东才急急忙忙从前线赶回来。

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只见他“嗖”地一下从马背上跳下来,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贺子珍担架前。他弯下腰一把抓住贺子珍的手,急切地问:“子珍,怎么样?好点没有?痛不痛?”

贺子珍此时惨白的脸庞上浮出一丝笑容:“润之,我没事。”

“伤得这么重,还说没事?!”

这一刻,毛泽东的心都碎了,两行热泪不由自主地滑落下来。

这时,一队队红军战士匆匆从他们身旁经过。贺子珍深情地凝望着毛泽东,缓缓地说:“润之,把我留下,你们前进吧!”

对于这样的要求,毛泽东怎么会答应呢?他用力地握着贺子珍的手说:“子珍,你不要这样想。我和同志们,绝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就背也要把你背到目的地!”

在毛泽东等人的悉心照料下,一个月后,贺子珍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对此,贺子珍打心眼里感谢这些相依为命的革命姐妹们。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残存在她身体中的弹片却终身没有能够取出,有一些甚至残留在她的头颅里。

来到延安之后,全国的抗日情绪空前地高涨,延安逐渐地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抗日圣地。

国内外的各种人物纷至沓来。

而毛泽东也变得更加地繁忙,常常回家后还要继续工作,根本无暇顾及贺子珍。

两个人的生活也不像在当初的井冈山,可以每日里对坐谈心,无论大事小事都彼此商量,甚至一起打闹。这使得贺子珍感到了寂寞、苦恼、和烦躁。

我们说过,贺子珍是一个急脾气的人,而且性格十分地倔强。

为了得到爱人的重视,贺子珍开始找各种理由和毛泽东吵架,只要她看不惯的事情,她就要吵上一架。

而毛泽东出于对她的爱护,每次都不跟她吵,后来干脆搬到了另一个窑洞。

且不知,毛主席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让贺子珍安静下来,反而让她更加地难受。

在贺子珍眼中看来,毛主席这样的做法,是一种冷漠的表现,这种处理方式,伤透了贺子珍的心。贺子珍多希望毛主席可以和她痛快地吵上一架,那样她还会好受一些。

此时的贺子珍想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来,但是由于这时候身上还有十余处弹片没有取出来,贺子珍的身体十分地虚弱,这使得她想多做些工作,却往往力不从心。

贺子珍是个急脾气的人,自己这样的状态是她绝对不能允许的。

由于在延安没有办法给她做手术把弹片取出,因此贺子珍便动了去苏联的念头。

这个念头一出现,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对于贺子珍的这个念头,一开始毛主席并不知道,一直到他看到贺子珍开始收拾行李,他才知道贺子珍要去苏联。

毛主席十分地吃惊,极力地劝阻他不要去苏联,不要离开他,在规劝之际,竟然流下了泪水。

但是贺子珍的性格太倔强了,她决定的事,谁也没有办法改变。

就这样贺子珍打点好行装,来到了西安。

由于当时时局有变,贺子珍没有能够离开,但是却也不想回延安。

毛主席一连给她发了六封电报,希望她能够回来,但是贺子珍没有回去。

后来,毛主席托人来给贺子珍带了口信,并且再次规劝她,希望她能够回来。

同时还给她带来了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的都是贺子珍没有带走的生活用品,还有一把她经常使用的小刀。贺子珍看到这些东西,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贺子珍虽然倔强,但绝对不是一个铁石心肠,意气用事的人。

她要去苏联,一方面是为了治疗自己的伤,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可以帮毛泽东分担更多的事情。

此时虽然贺子珍身在西安,但是看到这些东西后,心却早已经飞到了延安。

离开延安的这段时间,贺子珍一直惦记着毛泽东的身体。

他们那一条共同盖了多年,烧了一个窟窿,记录了他们爱情的红毛毯临走的时候被她带了出来,毛泽东的被褥应该更单薄了。

想起夜晚陕北窑洞的阴冷,贺子珍用自己积攒起来的津贴费,上街买了一床新棉被,亲手缝好后,托人捎给了在延安的毛泽东。

贺子珍和李敏在苏联

但是不服输的贺子珍,还是让人捎回了一方白手帕,上面是一封诀别信。

就这样,一直到1937年年底,贺子珍才从西安出发,第二年的十月到达了苏联。

但是,踏上这异国他乡的土地没多久,贺子珍就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中。

先是,苏联的医生告诉她,她身上的弹片永远都没办法取出来了,她只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同时,贺子珍是怀着身孕上路的,到达莫斯科不久,贺子珍就生下了她与毛泽东的儿子,取名廖瓦。不幸的是,小廖瓦6个月大时,因传染上流感而病死。

而正当贺子珍沉浸在失去幼子的伤痛中的时候,另一个更大的打击接踵到来。

那就是在她离开的日子里,毛主席的身边,换了别人!

自此之后,贺子珍的情绪陷入到了极度的崩溃之中,而体内的弹片也压迫着她的神经,在身体和心理双重的折磨下,贺子珍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后来在他人的指使下,贺子珍被强制着关到了疯人院,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用她自己的话讲:“在苏联的日子,比长征还要苦。”

长征的苦只是来自身体上的苦,而在苏联的日子,则是身心的绝望,这样的绝望,让贺子珍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一直到1947年,整整十年之后,王稼祥向身在延安的毛泽东报告了贺子珍的状况之后,才将已经37岁的贺子珍带回了祖国。

再次踏上故土的贺子珍,内心百感交集,离开了噩梦一般的苏联,她的心里是甜的。

但是想起远在延安的毛主席,贺子珍黯然神伤,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当在哈尔滨贺子珍见到自己的亲嫂李立英的时候,压抑多年的情绪,再也控制住,两人相拥痛哭了起来。

李立英看着眼前的贺子珍,虽然模样依旧清秀,宛如当年的“永新一枝花”一般,但是目光却不再清澈,而是有些呆滞。

跟在贺子珍身边的女儿娇娇(李敏),身上只有一套衣服,脚上的鞋子已经露出了脚趾。可想而知,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该有多难过。

而此时贺子珍随身的物品,最值钱的,还是当初她从延安离开的时候,带走的那一条象征他们爱情的红毯。

如今十年过去了,贺子珍依然把它叠得整整齐齐,随身携带。

看到这些,李立英的泪水再一次的涌了出来。

在苏联时,当贺子珍婚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的时候,有人便向清丽俊秀的贺子珍表达了爱慕之情,被贺子珍果断地拒绝了。

而就在归国前夕,又有人重提此事,贺子珍说道:“我一生只爱一人,他就是毛主席,今生今世我不会再有第二次爱情了。”

回国后的贺子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见到毛主席。女儿娇娇则被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生活。

而她也一直被安排住在上海,在1954年的一天,贺子珍在哥哥贺敏学家中休养。

她偶然间打开了收音机,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毛泽东洪亮的声音正在宣读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词。

贺子珍顿时呆住了,这个湖南腔十足的声音,对于她来说,是那么地亲切和遥远。

她紧紧地贴在收音机旁,广播播了一遍又一遍,她就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第二天,她的嫂子李立英发现她僵坐在椅子上,已经神志不清。

收音机开了一夜,也烧坏了。

毛泽东知道贺子珍病倒的消息后,在女儿李敏(娇娇)面前第一次流下了泪水。

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两人曾经同甘苦共患难了十年!

毛泽东马上托李敏给贺子珍带去了一封信,要她遵医嘱好好治疗,一定要按时服药,不要抽那么多烟。

毛泽东的关心胜过任何的良药,痴情的贺子珍听了毛泽东的话,身体很快就得以好转。

之后,李敏就成为了家庭的“特使”,经常来往于北京、上海之间,充当起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

女儿每一次到上海看望母亲,毛泽东都要亲自为她打点行装,并且准备好各种北京的土特产。

同样,每次回京的时候,贺子珍也总是让女儿大包小包地捎上毛泽东当年爱吃的时鲜蔬菜。

在病榻上,贺子珍回忆起当初的事,对李立英说:“我当时太年轻,太意气用事,只想好夫妻离开多久也是好夫妻……没想到,事情不是我想的这样简单。”

可以说,要强的性格,使得贺子珍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

而毛主席在以后的日子里,提起贺子珍也是黯然神伤。

195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世人只知道,毛主席在这首词里的杨柳指的是杨开慧和柳直荀,但是却不知这桂花指的恰恰就是贺子珍。

前面提到过,李敏到上海的时候,曾多次给贺子珍带去毛主席的亲笔信,信的抬头总是“桂妹”两个字。

因为贺子珍生在永新县,生下来时,正是皓月当空,丹桂飘香,因此贺子珍还有小名儿叫做桂花也叫桂圆。

后来在庐山两人终于见了一面,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贺子珍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安稳了。

自此后,贺子珍再也没有见过毛泽东。

一直到主席弥留之际,毛主席已经不能言语,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能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在女儿面前画了个“圆圈”,表示的意思就是桂圆,也就是贺子珍。

可见,两人的感情,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却都一直把对方放在自己的心中。

沧海横流,初心不改,不禁令人动容。

而贺子珍,也在1984年4月19日,悄然的离开了人世,享年75岁。

贺子珍死后,邓小平说:“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

邓小平的话给贺子珍葬礼的规格定了调子,这也是他们对于这位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牺牲的英雄女性的一种尊重和敬佩。

贺子珍作为屈指可数的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对于革命是忠诚的,对于爱情是忠贞的。

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走完了自己苦难的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她都没有屈服!

等到她离开的时候,贺子珍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身体内没有取出的十几块弹片。

这才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此刚强的女子,生的令人敬佩,死的令人慨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敌机,苏联,部队,一生,毛泽东,一代,爱情,贺子珍,女性,时候,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敌机,苏联,部队,一生,毛泽东,一代,爱情,贺子珍,女性,时候,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敌机,苏联,部队,一生,毛泽东,一代,爱情,贺子珍,女性,时候,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