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很多人都喜欢看清朝的影视剧,说到清朝的名臣,就不得不提刘墉了,说到刘墉,我们对他的印象可能就是《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剧中的刘墉正直清廉、聪明机智,常常与当时的贪官和珅斗智斗勇,留给人们的印象一直都是清廉正直的。
他心系朝廷,关心百姓,可以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好官了。但是影视剧很多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像影视剧中描写得那样正直,也并不是一位清廉的官员,甚至连“好官员”都算不上。
刘墉,字崇如,他祖上都是当官的,他的父亲还是清朝军机大臣刘统勋,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了,虽是出身名门,但是刘墉年少时仍然努力学习,并凭借自身努力考中进士,十六岁便开始了他的官场之路,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的人生简直就是“开挂”了。
乾隆二十六年,江苏沛县粮食欠缺,当时有个叫阎大镛的监生因为拒交公粮而被捕入狱,而负责审讯他的官员正好是刘墉,本来说拒交公粮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过后补交一些钱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在审讯过程之中,刘墉无意间发现了这位监生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写过关于反清复明的言论,这件事让刘墉看到了升官的希望。
果然,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乾隆的重视,就派他彻查此事。这件事牵扯了上百人,而这些人也因为受到牵连被杀死了。这件事就是清朝早期的“文字狱”。因为这件事他处理得当,他获得了“忠君爱国”的称赞,他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用,不久之后就提拔他到山西担任太原知府。
最后这名举人因涉嫌谋反罪而被诛九族,家中几百人口全被杀了,甚至死去的人都被从棺材里拉出来斩首。这件事也被人们称为“文字狱”。因为刘墉从这两件事情获得了功利,此后他又发起了无数次的“文字狱”,间接导致了数千人被杀,数千人被流放,最严重的时候,文章中甚至不敢出现“明”这个字,害怕被不良之人借题发挥。
无数的文人因为“文字狱”而受害,而刘墉因为这些事而又重新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他回到了京城,仕途之路可以说是一路畅通。可以说他能有后来的官位和成就,是踩着这些人的鲜血和尸体上获得的。
总结:对乾隆皇帝来说,他可能算得上一位好官员,但对当时的文人来说,他连一个好人都算不上。但总的来说,年轻时的刘墉确实在官场上作出了一些贡献,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看重权势,但是权势谁不看重呢?只能说他利用文字狱来升职,害了很多人的性命,这点确实是挺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