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慈禧陵墓为何会被盗?清亡后李莲英的一个举动,害得慈禧死不安宁

慈禧陵墓为何会被盗?清亡后李莲英的一个举动,害得慈禧死不安宁

1928年8月5日,北平路透社刊发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意。

在新闻中,谭温江的名字被反复提及。

只不过这一次,谭温江的身份不再是一代军阀孙殿英的旧部,而是偷盗慈禧陵墓的盗墓贼。

1928年7月11日,在北京的一家古玩店中,由于携带大量的罕见珠宝,形迹可疑的谭温江被警局当场批捕。

经审查,警方人员发现,谭温江携带的这些珠宝,正是慈禧带入陵墓的那批随葬品。

新闻发出后,舆论一片哗然。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谭温江,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要知道,在晚晴最后的统治生涯里,慈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人物,她手握的权力与地位,几乎能与历朝皇帝平起平坐。

这样的人物下葬,必然会遍寻能工巧匠,将自己的陵墓好好保护起来,以防百年后被盗墓者挖掘偷盗。

更何况,有了之前明皇陵的被盗经验,慈禧所在的东陵,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轻易被人发现。

那既然如此,慈禧陵墓为何会被盗墓者潜入?

究竟又是谁,将重要消息透露出去,让慈禧死不安宁?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

一年后,按照慈禧生前旨意,宫人们将慈禧葬在了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并为其定下22字的谥号,长度甚至超过了清朝的开国皇后,与本朝的两位正宫皇后。

甚至,慈禧在清东陵,也成为清朝皇家园林中最为豪华奢靡的一座,就连光绪帝的陵墓也难与其相比。

按照以往规矩,在加封谥号时,慈禧理应位于本朝正宫皇后孝德、孝贞之下,就连陵墓的规模也不应逾矩。

在大多数人看来,慈禧陵墓的超前规制,多半是因为其早年受宠与后期的权力在握。

但其实,慈禧陵墓的豪华程度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慈禧本人的精明设局。

在修建陵墓时,慈禧的陵墓是与后来的孝贞太后,也就是慈安一同建造的。

作为名正言顺的正宫皇太后,慈安的位分高于慈禧,陵墓的建造规格与花费也自然更多一些。

虽然无可指摘,但这样的安排,还是让慈禧心生不满。

于是,慈安太后病逝之后,慈禧便授意负责看守陵墓的大臣,以“陵墓年久失修”为由上书朝廷,请旨为其大肆重建东陵。

不久之后,在慈禧的暗中操作下,重建东陵的工程便声势浩大地运作了起来。

据史料记载,重修后的慈禧陵三殿,从梁枋架木到门窗隔扇,全部都是用最为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还采用了贴金和“和玺彩画”这两种宫廷建筑中最高级别的彩画形式。

仅在慈禧陵三殿内外,所使用的金柱就高达64根,金柱数量远远超过了清代其他帝后陵寝。

而慈禧陵三殿内,更是镶嵌有大小不等的30块雕花砖壁,凡是凸起的花纹,均用赤色金叶贴饰。

仅贴金这一项,所用黄金就高达4590多两。

由于当时正值清朝内忧外患之际,整个陵墓的重建工程,直到慈禧去世前才大体竣工。

1909年正式开陵时,负责装运慈禧身体的“梓宫”,更是以极为稀有的梓木制成,耗银10万两。

再加上各项珠宝随葬与随身玉石,粗略统计下,陪同慈禧一同进入东陵的珠宝便价值白银5000万两。

如此奢靡的皇家下葬规模,让当时的人们都分外震惊。

除去陵墓的气派与随葬品的豪奢之外,在慈禧的入陵仪式上,一个人的表现,更是戏剧性的为一代权后的逝去画上了句号。

这个人就是当时慈禧的总管大太监——李莲英。

自从9岁入宫当差以来,李莲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波谲云诡的清宫中度过了55个惊险的不凡岁月。

李莲英服侍过的皇帝横贯四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位皇帝,都曾不同程度地重用过他。

但要说起偏爱与专宠,李莲英的“高光时刻”,还是在慈禧当权时期。

同治四年时,李莲英经师兄安德海举荐,正式提升为首领太监,以慈禧左膀右臂的身份,开启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管太监时代。

由于李莲英年少时期便是慈禧宫中的散役小太监,再加上为人精明能干又懂得察言观色,在慈禧攀登至权力顶峰的路上,李莲英可以说是鞍前马后,出力不少。

也正是因此,在成功坐上权力宝座之后,慈禧对李莲英就更加宠爱了。

借着慈禧的疼爱与庇护,李莲英常常从各个差事中搜刮油水,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在漫长的相处中,李莲英还是对慈禧存在着真情实感的感激之情。

后来,在慈禧下葬当日,李莲英还曾不顾形象当众哭嚎,用涕泪横流的方式来送慈禧最后一程。

痛哭过后,他还自请离宫,将自己先前购置的住宅分给亲戚居住,自己则在一处小院中为慈禧守孝百天。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正是眼前这个悲痛不已的男人,日后将慈禧的东陵为盗墓者双手奉上。

明明是相互扶持的真情主仆,为什么李莲英在多年后“倒打一把”,让慈禧死不安宁?

这一切,还要从他离宫后说起...

早在慈禧下葬时,人们就曾听闻过慈禧随葬品的奢华与珍奇,眼见这时清政府失势,不少人就动了盗陵的心思。

特别是在1914年,民国政府将东陵的管辖权交由清政府后,为了谋生,守陵人们监守自盗的情况就时有发生。

久而久之,孙殿英也注意到了东陵这块“香饽饽”。

作为一个流寇式军事小集团的首领,孙殿英为人奸猾,最善见风使舵。

1926年,在为张宗昌击退国民军进攻后,孙殿英审时度势,反戈投入了国民革命军阵营,担任第十二军军长。

孙殿英的临阵倒戈,赶在了直鲁联军节节败退之前。虽然不至于在战场上白白送命,但依旧没有为他换来大好前程。

因为不属于正规军,在孙殿英进入国民军后,并没有被蒋介石重用。

这样一来,如何保证自己名下军队的正常开支不受影响,就成了孙殿英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在最开始,由于军饷迟迟发放不到位,孙殿英的部队里人心涣散,甚至还面临着哗变的危险。正在众人手足无措时,孙殿英的部下带回来一本名为《爱月轩笔记》的书。

“如果真像书中描述的那样,那我们为何不去盗墓呢?”

孙殿英的部下表示,这本《爱月轩笔记》,正是一代权监李莲英的口述之作。

当年李莲英出宫后,一直低调行事,从不对外张扬在宫中的所见所闻,就连慈禧也很少对家人提起。

直到临终前,李莲英才点头同意,让侄子李成武根据自己的描述写成《爱月轩笔记》一书。

在这本书中,将当年慈禧修建陵墓直至最终入葬的细节全部记录了下来,堪称是研究东陵文物的绝佳文献。

机缘巧合下,孙殿英的部下得到了《爱月轩笔记》,粗略一翻阅,便觉得其中利益翻涌,这才忙不迭报告了孙殿英。

如果书中所言都是真的,那么东陵里价值连天的宝物将会大大缓解孙殿英所面临的紧急难题。

闻言,孙殿英马上翻看了这本《爱月轩笔记》,里面果然记录了慈禧陵墓中的各式随葬品。

“太后未入馆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

零零总总算下来,这些宝物价值,足以支撑军队日常花费及各项所需。

如此大的好处,让孙殿英一时间十分心动。

放在从前,慈禧所在的东陵守卫森严,但如今乱世,负责守陵的宫人也大多懒散,此时进入陵中寻宝,就如同探囊取物。

更何况,早在1921年,直隶省省长曹锐就曾以查办天丰益铺商盗卖陵树为名,在东陵地区搜刮财产,甚至还建立了垦殖局。

经过这几年的战乱动荡,此时的东陵,早已变成秃山一座,地面上的建筑也被土匪军阀破坏一空。

现在再进入东陵,并不会引人关注。

仔细思量过后,孙殿英一拍大腿:“那就盗墓去!”

当即,他便传了命令下去,要部下准备一番,马上进入东陵。

1928年7月初,第十二军在马兰峪各街道口张贴布告,称即日起要在东陵进行军事演习,要求东陵一带的百姓马上撤离。

眼见军队即将入驻,害怕成为炮灰的老百姓们马上作鸟兽散,几乎是连夜离开了东陵。

而那批负责守卫东陵的宫人,更是慌不择路,混在老百姓中离开东陵,将自己的守陵工作抛在了脑后。

7月4日,打点好一切的孙殿英,便带着部下来到了东陵的土地上。

解决完东陵的守卫之后,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在等着他。

原来,由于害怕死后被人盗墓,皇室成员都会在陵墓的入口处设置障碍,尽可能将自己的陵墓藏起来。

特别是在明皇陵被盗之后,慈禧吸取了经验教训,在设计东陵时便更加小心了。

甚至,为了能让自己的身后之地不被发现,在东陵即将建造完成时,慈禧还命人将建陵的工匠一并关在了陵墓内,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为自己保守秘密。

如今几十年过去,东陵的地面建筑已经被毁,孙殿英想要找到陵墓入口,无异于大海捞针。

一开始,孙殿英信心满满,命人从普陀峪定东陵开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进入东陵内部。

然而,两天两夜的连续挖掘后,众人仍未找到正确的地宫入口。

为了能尽快寻宝,情急之下,孙殿英命人找来附近的老人,试图用严刑拷打来问出有关的线索。

由于承受不住酷刑,一位老旗人连忙表示,当年负责建陵的工匠并没有全部遇难,一位姜姓工匠就侥幸逃过一劫,并供出了姜工匠的藏身之处。

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殿英立马派人将这位姜工匠抓了过来。

在孙殿英的酷刑威胁下,姜工匠不得已带头领路,将孙殿英一行人领到了正确的地宫入口处。

虽然成功找到了墓道口,但孙殿英发现,墓道口还被多层花岗石严密堵死,石缝中间还有桐油糯米石灰浆浇筑,整个墓道口被堵得严严实实,浑然一体。

想要由此进入陵墓内部,显然不是件易事。

姜姓工匠表示,自己负责的并不是墓道口的工事,所以对这里的建筑结构并不了解,并不知道进入墓道口的具体方法。

一开始,孙殿英的部下提议,可以用炸药直接炸开墓道口,既然是谎称在东陵进行军事演习,爆炸的声音应该不会引人注意。

但是,结合前人盗墓的经验,孙殿英认为,陵墓内部机关重重,如果盲目用炸药开路,很有可能会掉入陷阱之中。

权衡下,孙殿英决定,利用人力开凿,将挡在墓道口的石门凿出可供人通过的大小。

终于,一番工作后,石门被强力破开,孙殿英和部下顺利进入了慈禧陵墓内部。

如同《爱月轩笔记》中记录的那般,在慈禧的陵墓地宫内,到处都是奇珍异宝,孙殿英一行人当即喜出望外。

在将陵墓周围的宝物搜刮一通后,贪婪的众人,还将慈禧的棺打开,想要将棺内宝物也全部拿走。

混乱的争抢中,慈禧的尸身遇到空气,骤然灰败了下去,很快就不复刚开馆时的栩栩如生。

在满室的财宝面前,孙殿英一行人即便看到一具干尸在面前迅速成形,也并没有流露出惊慌的神色,反而更加兴奋,将手伸向了棺内。

抢夺完毕后,慈禧的尸身被抛至东陵地面,连同其寿衣在内的财物,都被这帮贪婪的盗墓贼尽数掠走。

甚至,在撤出东陵之前,孙殿英还命令部下割开慈禧的下巴,只因《爱月轩笔记》中记载后者是含着一颗夜明珠下葬的。

据孙殿英的部下回忆,在将东陵的宝物运至地面后,孙殿英与其他几位军官迅速将宝物瓜分。

光是运送瓜分后的宝物所得,孙殿英就使用了整整30辆汽车。

如此大的阵仗,足以说明慈禧陵墓中宝物之多,与孙殿英掠夺之疯狂。

直到7月11日,因为急于销赃,孙殿英的部下谭温江携带了大量罕见珠宝出入古玩店,这才引起了北平警方的注意,“东陵盗宝案”因而东窗事发。

但让人意外的是,即使群情激愤,整个案件的始作俑者孙殿英却依旧全身而退...

慈禧陵墓被盗的消息传出后,众多民间团体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清朝遗老,都纷纷电请国民政府,要求揪出盗宝案主谋。

但让人意外的是,在如此声势浩大的声讨声中,始作俑者孙殿英却因及时贿赂办案人员,在案件中得以全身而退。

甚至,在“东陵盗宝案”持续发酵时,孙殿英还曾为了平息事态,以第三方的身份公开露面,为自己的部下谭温江辩护。

直至后来战事爆发,民众的注意力都被炮火吸引,一直悬而未决的“东陵盗宝案”才得以不了了之,仓促结案。

而惨遭洗劫的慈禧陵墓,更是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

1928年8月19日,由于不忍慈禧曝尸地面,溥仪委托前清遗老重回东陵,对慈禧尸骨进行二次装殓。

由于长时间接触空气,慈禧尸骨早已发霉长毛,嘴唇下巴也有伤痕,几乎衣不蔽体。

商量过后,前清遗老命八旗妇人将黄绸盖于尸骨之上,再用漆封上棺口。

前清遗老们认为,这一次装殓过后,慈禧陵墓就能不被人打扰。

但在1983年12月16日,文化局副局长突访东陵,在查看慈禧棺椁情况时意外地发现,棺椁附近鼠患严重。

当年在孙殿英一行人盗宝东陵后,慈禧的外棺椁便因暴力拆卸受到了损毁,但较为靠内的内棺椁却依旧完好。

后来前清遗老们在二次装殓时以漆封口,漆口处还贴了一层金,足能避免一般昆虫进棺破坏。

按照常理,老鼠是绝无可能进入东陵的。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就说明慈禧陵墓出现了人为的二次开启。

一番追问后,东陵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才承认,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他曾私自开启慈禧陵墓,让人根据慈禧遗骨塑造慈禧头像模型。

而之所以没有给上级报备,则是因为这名工作人员认为,慈禧陵墓已经被盗,不具有特殊保护价值。

但殊不知,陵墓的保存需要特定的埋藏环境,贸然开启陵墓供人进出,只会破坏原有生态。

无奈之下,文物局只得将此时报告国务院,请求成立慈禧棺椁保护性技术处理小组,对慈禧东陵进行第三次开启。

这一次开启的目的,则是要将陵墓原有的生态恢复,并将所剩遗物全部装殓。

1984年元月4日,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再次到达东陵,确定了此次维护性开启慈禧东陵的具体方案。

次日上午8点,工作人员身着白大褂,全副武装进入东陵。

在将棺盖翘起后,工作人员依次揭取丝织物、黄袍、绣花缎被等随葬遗物,并将散落一地的指甲与牙齿装入黄绸小包中。

紧接着,在处理慈禧尸骨时,工作人员发现,由于环境被污染,慈禧尸骨已经槽朽腐烂,只能按原样保留在馆内。

下午1点40分,在将随葬遗物依次放回后,工作人员逐层喷洒防腐剂,完成了慈禧遗骨的技术处理。

一个小时后,随着内外棺椁喷漆工作的完成,慈禧尸骨的第三次装殓正式结束。

这一次装殓结束后,慈禧陵墓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安宁。

仅仅是因为李莲英的几句口述,一生叱咤风云的慈禧陵墓便遭遇了如此洗劫。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对钱财的看重与人心的贪婪。

明明是为身后安宁而建,却落得个死不安宁的下场,慈禧的一生,真可谓戏剧无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盗墓者,东陵,举动,慈禧,珠宝,权力,皇帝,谭温江,李莲英,陵墓,东陵,慈禧,李莲英,陵墓,孙殿英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盗墓者,东陵,举动,慈禧,珠宝,权力,皇帝,谭温江,李莲英,陵墓,东陵,慈禧,李莲英,陵墓,孙殿英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盗墓者,东陵,举动,慈禧,珠宝,权力,皇帝,谭温江,李莲英,陵墓,东陵,慈禧,李莲英,陵墓,孙殿英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