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眼见着清廷对藩王权力的限制越来越重,便起了反叛之心。然而,当他看到康熙的一项举措后,却仰天长叹:“康熙太精明,我干不过这小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随着康熙皇帝的登位,吴三桂越来越感受到了朝廷对自己权力的限制,他知道康熙皇帝意在削藩,因而厉兵秣马,等待着与清廷一决雌雄。康熙皇帝同样也在为削藩之战做着紧张的准备,他不仅屯粮练兵,甚至还将全国的驿站修建的四通八达。
康熙皇帝为何要如此重视驿站呢?正是因为驿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古代的驿站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只负责收留过路的官员与旅客。驿站的作用还有很多,太平盛世时驿站可以囤积粮草,为朝廷传递讯息,运输货物等,在战争年代时,驿站还可以为过路信使更换马匹或者提供食宿,大军过境也可在驿站进行粮草军械补充,同时还可以火速传递情报。
小编下面,就简单说一下华夏驿站的制度。早在汉代时期,驿站便已经出现,并且初具规模。1991年,考古专家就曾经在甘肃敦煌附近的尼雅遗址,发现了最早的汉代驿站——悬泉驿,并被列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虽然冬冷夏热气候恶劣,可悬泉驿正好处在丝绸之路的要道上,不但能够作为与西域沟通的主要联络点,更能为朝廷提供最准确的边疆情报,为汉帝国稳固边疆与通商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期间,双方情报的传递工作极为重要,甚至可以左右战局的胜负,正所谓“兵贵神速”,情报的迅速传递不仅能够让朝廷指令迅速发出,还能让己方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清初时期,清王朝在明朝的驿站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繁杂庞大的的驿站网络。当时驿站传递信息的速度极快,从西北到京城九天可到达,荆州至京城,五天可以到达,而从浙江到京城,只需短短的四天时间即可,其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正是清廷的这一举措,也让吴三桂在了解到情况后喟然长叹:“军情传递尚且如此迅速,我干不过(康熙)这小子了!”。
吴三桂的这句话一语成谶,靠着高效的驿站传输网络,清廷在全国之内对吴三桂进行清剿,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奠定了清王朝的走向鼎盛的阳关大道,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提供了必备条件。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