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慈禧太后,多有厌恶之情,或许是因为在求学过程中对其有最初的主观印象,慈禧太后似乎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清“败类”,签订条约的“小能手”,其实不论慈禧太后如何可恶,你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慈禧除了是一个掌权者,她还是一个女人。
慈禧小女人的一面
曾几何时,慈禧尚且年幼,虽然童年凄苦,但是却迎来了人生转变,凭借上天的眷顾与她的一张俏脸,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嫔妃,不仅如此,她还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宠妃。咸丰皇帝曾经沉溺于慈禧的美色,竟然连日来不去上朝,荒废了政事。足可见慈禧的美貌可人,对咸丰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三千佳丽”的后宫,慈禧能够争到“偏偏独宠她一人”的圣恩,可见慈禧必然有优于旁人的手段。
少而慧黠,嬛艳无匹侪
慈禧得宠,自然是一件美事,但是她的美事,却是慈安皇后的“心头刺”,慈安看着慈禧得宠,内心十分恼怒,自然不能任其好事延续,于是,找出了祖宗训诫,派太监去慈禧的寝宫门口大声朗读,古代的房子隔音自然不好,咸丰皇帝听了这如“紧箍咒”般的训诫之词,也自知理亏,无奈之下离开了慈禧的“温柔乡”,重新投入到了朝政之中。
然而,这慈禧就像是一颗种子长在咸丰皇帝的心坎上,匆忙完成政务的咸丰皇帝,忙不迭地赶去找慈禧,结果慈禧却被皇后慈安带走,咸丰心中暗暗吃紧,是个人都明白,慈安带走慈禧绝对不会让她有好果子吃,咸丰焦急之下,赶去营救慈禧,将她从慈安的手中夺了回来,免去了一顿皮肉之苦。
称病,深夜召戏子入寝宫
慈禧固然是一位妙人,却也不是那种靠卖弄姿色获得宠爱的“小狐狸”,反而她极有才华,对治理国家有一手过硬的本事,正因为如此,在咸丰皇帝死后,慈禧的儿子登基成为了同治皇帝。慈安皇后成为了皇太后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慈禧却母凭子贵,也成为了皇太后。慈安皇太后称为东太后,慈禧则称为西太后,主要还是以慈安为主。按说慈安与慈禧确实有嫌隙不假,但是慈禧的目光、远见、才能、狠辣等性格确实都在慈安之上,在这种两宫皇太后的格局之中,慈禧选择与慈安联手,一起诛杀了顾命八大臣,在政权上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再无所束缚。
一直到光绪帝登基,期间两宫皇太后虽然有过短暂的卷帘还政,但是到了光绪时期,她们又开始如之前一样垂帘听政,掌握大权。慈安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一直稳稳压着慈禧一头。
慈禧究竟不是慈安,并不那么守宫中的规矩,在长期的独守之下,寂寞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给自己解闷儿,开始偷偷找一些年轻俊美的戏子为自己唱戏,对外她只是称自己病了,并不见外人。一天夜里,慈禧如往常一样召一位俊美的戏子入寝宫,直至清晨戏子也没有离开。却在这个时候,慈安太后忽然驾至,并示意左右之人不必通传,她只是前来探望慈禧病情。
一日尚早,慈安驾忽至,侍御皆出不意,未及报知
慈禧的寝宫门窗紧闭,窗帘遮蔽的极为严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气味。慈安皱眉之下,直接推门而入,下一刻竟然使这位皇太后呆若木鸡。慈安进入慈禧寝宫之后,只见慈禧躺在床上,一位打扮成伶人模样的戏子正在为慈禧按腰揉背。这样的场景让慈安有点意外,她如何也没想到过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按照祖宗规矩,慈禧应该被处死,于是慈安大声呵斥慈禧的不规矩。慈禧被吓得不轻,赶紧去抱住慈安大腿,哭求着说,以后再也不敢了。史料记载,慈安是因为怜惜慈禧的才能,才没有将她处死,或许她当时并没有办法处死慈禧,毕竟慈禧当时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无奈之下,慈安下懿旨将那名俊美的戏子处死,并将尸体送回家去。戏子的家人知道戏子是入宫去了,此刻却成为了一具尸体,心中十分疑惑,但是也不敢多嘴多舌,直到慈禧后来百年之后,才敢将这件事全部说出来。
伶人者,金姓,后于慈禧没后,其家人始敢泄其详也。
慈安之死显示出大清的懦弱
慈安借着这件事情压制了慈禧,慈禧感觉极为不爽,如同时刻被人扼住了喉咙,不甘人下的慈禧,认为慈安未来会拿这件事情威胁她,于是惴惴不安。慈禧素来直到慈安有吃小食的习惯,于是给慈安送去了小食,并且说明是特意为她准备,脸色之上满是谄媚和赔笑,在慈安看来,慈禧此举是讨好之举,她自然欣然接受了,只是她却失算了,当天就因为不明原因暴毙钟粹宫。
当诸位大臣得知慈安太后暴毙之后,都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慈安上午时候拜见还是好好的,为何此刻却突然身亡了呢?等到他们带着疑惑进宫之后,看到了表情淡然的慈禧太后,每个人都明白的其中的原委。
根据大清朝的祖制,慈安皇太后死了,下葬之前必须通知她们的族人前来探视才行,但是慈禧却并不通知。最可怕的是,慈安之死疑点重重,而且下葬的流程也不合乎规矩,整个大清朝却都迫于慈禧的威胁,并不一人胆敢为此发声,这种“寂静”或许就是大清朝在后来不断割地卖国的根本原因吧!慈禧掌管的大清朝,真是一个怯懦的大清朝。
诸臣皆顿首慰解,绝无一人敢诘问病状者。
东宫太后尚且如此,其他人的结局可想而知,在慈禧掌控之下,群臣噤若寒蝉,人命更如草芥,自己行为不端反害了东宫太后性命,说慈禧祸国殃民,也就并不为过了。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清史稿》《十叶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