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雍正帝的心胸不太宽广,他继位之后对兄弟们打击报复,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件事在康熙帝宜妃身上,也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帝因病去世,四阿哥胤禛继位为帝,是为雍正帝。
十二月二十九日,雍正帝为康熙帝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所有王公大臣、宗室成员和后妃全部都去了,真可谓人山人海,场面相当壮观。
宜妃,作为康熙帝生前最宠爱的妃子,自然是要去参加祭奠仪式的,但她几天前因为悲伤过度而病倒了,再加上她已经六十二岁高龄了,所以行动不是很方便,她便坐了一顶四人抬的软轿,前去康熙帝灵前致祭。
按照皇室礼仪,参加祭奠的人,一般是要按照身份地位高低相继而行的,也不知道宜妃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抬轿的人疏忽了,她竟然不知不觉走到了雍正帝的生母、也就是当时已经是皇太后的乌雅氏的前面。
这还没完,等宜妃见到雍正帝之后,依然坐在轿子上不下来,态度看起来有些傲慢,似乎不把刚即位的雍正帝放在眼里。
这就让雍正帝很不高兴了,便准备给宜妃一点颜色看看,但考虑到宜妃毕竟是长辈,又是在康熙帝灵前,不便做出处罚,于是他让人抓住宜妃身边的太监首领,狠狠呵斥一顿,然后让人打板子。
当然了,受责罚的虽然是太监,但实际上是在打宜妃的脸,这让宜妃又急又气,脸上的颜色都变得通红了,但又不敢多说一句话。
宜妃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雍正帝这么羞辱,面子可以说是彻底丢尽了,所以她在祭拜完康熙帝之后就灰溜溜回去了,而且病情也因此加重了,休养了很长时间才稍稍恢复。
实际上,雍正帝自始至终都是在苛责宜妃,宜妃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心之失。
据记载,康熙帝去世之后,宜妃确实生病了,无法下床行走,精神状态也不佳,她原本是无法参加康熙帝的祭奠仪式的,但雍正帝派人去传唤她,非要让她去不可,为此还叫人特意用一顶软轿去抬她。
也就是说,宜妃是在生病的情况下,强撑着去参加康熙帝的祭奠仪式的,并且抬她的那四个人并不是她身边之人,而是雍正帝指派过去的!
宜妃来到祭奠仪式现场之后,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导致她观察力下降,结果被抬轿子的人抬到皇太后前面去了,她也没有及时察觉。
关于这件事,后来有学者指出,宜妃并非故意要走到皇太后前面去,而是被抬轿子的人故意抬过去的,而抬轿子这四个人,则是雍正帝的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宜妃虽然是康熙帝的宠妃,在后妃之中地位仅次于温僖贵妃、慧妃和惠妃,地位高于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但她平时为人很不错,知书达理,通晓礼仪,并且她尤其崇尚佛教,并不是那种蛮横无理的狂妄之人。
所以说,宜妃不可能故意走到皇太后前面去,她虽然病了,但还是分得清轻重的,她是不可能故意违背皇室礼仪的。
至于说,宜妃在雍正帝面前傲慢无礼,这就更加不可能了,因为那时候宜妃生病了,精神状态不佳,根本无法及时下轿行礼,也无法与雍正帝多做言语上的沟通,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态度傲慢,其实不然。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宜妃是威胁皇太后权威的最大障碍,她的儿子皇九子胤禟(雍正帝继位后改为允禟)还是雍正帝的政敌。
宜妃,郭络罗氏,十七岁的时候与姐姐一起入宫成为宫女,她的姐姐一直默默无闻,倒是她很快就得到了康熙帝的喜爱,入宫后不久就享受到了嫔位的待遇。
在随后数年时间里,史书记载康熙帝对宜妃“眷顾最深”,入宫半年就封宜嫔,入宫四年就封为宜妃。
这样的晋升速度,对于仅仅出生于八旗包衣佐领以下家庭的宜妃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这也是一般妃子一辈子都不很难获得的待遇。
不仅如此,宜妃还是真正能与康熙帝做到长相厮守的妃子。
据史书记载,康熙帝每天吃饭必须要跟她在一起,出去游玩也要带着她一起,哪怕是到前线去打仗了,康熙帝也不忘经常写信给她报平安,顺便捎些土特产给她。
这样的待遇,就连康熙帝的皇后都难得享受,就更不要提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了,因为那时候乌雅氏不过是个不受宠的妃子罢了。
所以说,宜妃的命也真是好,遇到一个喜欢她,又有权势的男人,是她人生之大幸。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宜妃还为康熙帝生下了多达三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因为受宠,又有这么多儿子,使得宜妃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她甚至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受到半分冷落,她的娘家人也都因此沾了光,全部都鸡犬升天,她的父亲三官保更是在京城见官大一级,可以横着走,没人敢跟他比。
在宜妃的三个儿子之中,最优秀的无疑是胤祺和胤禟了,尤其是胤祺,他深受康熙帝的宠爱,从小被康熙帝带在身边着重培养,长大后更是康熙帝儿子之中,为数不多被封为和硕亲王的皇子(和硕恒亲王),一度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只不过他本人对此并不热衷罢了。
与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胤禟其实也非常优秀,他书读得很好,语言天赋极高,而且擅长交际和经商,是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也是康熙帝非常喜欢的一个儿子,只不过他跟雍正帝不亲近,而是跟八阿哥胤禩走得很近。
因为有胤祺和胤禟这两个优秀的儿子,所以宜妃感到十分满足,但让她想不到的是,随着康熙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禟就开始变得野心勃勃了。
随着胤礽的被废,九子夺嫡正式拉开序幕,很快就形成了几个派别,主要有太子党,四爷党和八爷党,其中八爷党包括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帝的同母弟)。
在八爷党成员当中,除了核心人物胤禩和胤禵之外,就数胤禟最重要了,他先后为胤禩和胤禵争夺皇位提供金钱支持,并充分施展他善于结交的才能,四处拉拢党羽,不断扩充小团体的实力,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九子夺嫡这个说法就不会存在。
当然了,在九子夺嫡后期,八爷党最大的竞争对手就只有四爷党了,所以胤禟可没少给雍正帝使绊子,这是雍正帝痛恨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熙帝去世前后,雍正帝最忌惮的竞争对手就是弟弟胤禵了,那时候胤禵被许多人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热门人选,只不过他在前线打仗,人不在京城,所以胤禟就充当了他在京城的代言人,不但时常与之联络,还为他提供大量资金作为活动经费。
康熙帝快要去世的时候,胤禟曾亲自给胤禵写了一封信,要他早点返回京城,这封信后来被雍正帝得到了,成为雍正帝治罪他的直接证据。
雍正帝继位之后,八爷党的势力依然庞大,所以他十分忌惮,开始对八爷党成员进行严厉打击,胤禟作为八爷党的钱袋子,自然是雍正帝的重点打击对象了,只不过雍正帝不好明着对他怎么样,所以就使用了一些阴损手段。
比如说,前面所说的雍正帝当众羞辱宜妃这件事,其实就是一种打压胤禟的方式,雍正帝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胤禟在宫中的势力,继而再对胤禟下手。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雍正帝为了快速确立生母乌雅氏作为皇太后的权威,也很有必要对宜妃进行打压,毕竟之前乌雅氏只不过是个不得宠的妃子,而宜妃则是最受宠的妃子之一。
当然了,光指望做这一件事当然是不够的,所以后来雍正帝又开始大做文章了,竟然下旨公布宜妃的“罪行”,他说宜妃走在皇太后前面,不遵守礼仪;参加祭先帝的奠仪式,还要坐轿子去,简直是目无君父;这还没完,宜妃见了新皇帝之后态度傲慢,则是没有尊卑之分。
有了这个圣旨,宜妃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恶人”了,不但她在宫中的地位急转直下,而且跟她有关的人也都受到牵连。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又下旨,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宫首领张起用等十二人,由内务府进行严查,结果查出张起用利用宜妃的关系在宫外做违法买卖,积累了大量不法之财。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张起用被法办了,而宜妃因为年纪大了,就不予追究了。
这件事当然是诬陷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证物证可以证明她干了这些事,而且她以前受康熙帝的赏赐颇多,积攒了不少钱财,根本没必要冒险去干违法之事。
再一个就是,胤禟是个很有钱的人,平时没少孝顺宜妃,可见宜妃的财源很多,根本不需要为钱操心。
不过这还没完,雍正帝又下旨将宜妃唯一的女儿固伦恪靖公主的太监王士凤、王明都给抓了起来,也查出了违法之事,结果二人分别被发往土儿番耕种、齐齐哈尔给披甲人为奴。
在彻底将宜妃搞臭之后,雍正帝就开始对胤禟下手了,他先是将胤禟的太监李尽忠发往云南极边当苦差,紧接着又以遵循旧制,派遣王公往赴军前效力为名,将胤禟发往西宁前线年羹尧军中当督军,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胤禟当然不愿意去了,但又无可奈何,为了打击报复雍正帝,他便编造了雍正帝凌逼众阿哥的流言,结果被人告发到雍正帝那里,雍正帝便开始搜罗他暗中与胤禵、胤䄉等人议论皇位之事的证据。
与此同时,雍正帝开始进一步打压宜妃,他先是在册封先帝嫔妃的时候,故意不对宜妃进行册封(一般先帝的妃子都会得到封号,以区别于新帝的妃子,比如说太妃,等等);
紧接着,雍正帝又以康熙帝生前有“在他驾崩之后,皇子们可将年长的母妃迎回家中居住”的遗诏为由,将宜妃赶出宫,让其到恒亲王胤祺府中居住。
实际上,康熙帝的意思是让妃子们自行选择,并不是逼迫她们非要出宫不可,宜妃本人也没有说要出宫居住,但还是被雍正帝赶出了宫。
而随着宜妃的出宫,胤禟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他因此颇多抱怨,便给胤䄉写了封信,信中有“机会已失,追悔无及”之语,但胤䄉没有按照约定将信烧毁,结果雍正帝在查抄胤䄉府邸的时候,恰好找到了这封信。
雍正帝当然是大喜过望了,他终于找到胤禟的“罪证”了,不久后又给允禟安了个“纵容下人,骚扰民间”的罪名,最终数罪并罚,将胤禟交由军中拘押。
雍正四年,八爷党彻底瓦解,胤禟被雍正帝削去宗籍,改名为塞思黑,与长子弘晸等四位家人一同被圈禁,不久后他便在绝望和病痛中去世了,时年四十三岁,而他的儿子弘晸更是被圈禁了五十多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被释放。
前面我也说了,宜妃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还有病,行动不方便,所以她出宫之后就安心过自己的生活,不再过问其他事情了。
但就在胤禟去世后不久,雍正帝竟然下旨说,宜妃出宫三年多,竟然没有一次入宫给他和皇后请安,这太不像话了!
雍正帝虽然没有处罚宜妃,但这样的圣旨简直是在侮辱人,所以宜妃很不开心,只得拖着病体入宫请安,结果导致病情加重。
实际上,雍正帝又何必要让宜妃去请安呢,皇太后都已经去世了,她已经没有威胁了,放过她不行吗?
只能说雍正帝的心眼还是小了点,将胤禟的罪过牵连在宜妃身上,这不像是一个皇帝应该有的心胸。
然而,让宜妃更加打击的事情还在后面,雍正十年的时候,胤祺也去世了,至此她的三个儿子全部都死了(胤禌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一生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宜妃来说是相当残酷的,但好在胤祺去世后,他的儿子弘晊承袭了王爵,所以宜妃可以继续住在恒亲王府中安度晚年。
不过,就在胤祺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十一年八月,宜妃也因病去世了,死时七十三岁,葬在景陵妃园寝。
总结一下,雍正帝之所以在康熙帝灵前当中羞辱宜妃,是因为宜妃是康熙帝宠妃,会影响到他的生母皇太后乌雅氏的地位;宜妃的儿子胤禟还是他的政敌,所以他必须对宜妃进行不断打压,从而削弱胤禟的势力,继而对胤禟进行打压。
但实际上,宜妃为人还不错,平时没什么大的过错,雍正帝如此对他,心眼着实太小,也让人诟病,是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