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过渡特征很强的时段,新旧杂糅,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交织。
一提到民国,我们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词肯定是 “租界” “弄堂” “旗袍”,这是我们骨子里的记忆,被各国管控的租界,大大小小的弄堂,富家太太小姐身上穿的各式各样的旗袍。
当然还有民国的人力拉车,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黄包车”,当时的黄包车可是风靡全球,如今为何惨遭淘汰?
悲惨的黄包车夫
民国时期和现代一样,有富人亦有穷人,富人从商,享受着山珍海味,过着奢靡的生活;穷人却只能在最底层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
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剧里看到,很多路口或者街边都有好多人,拉着带棚的两轮车,他们大多数脖子里挂着个毛巾,头上戴着渔夫帽,双目无神的的坐在那里。
他们日复一日地坐在那里等待着客人,尽管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尽管有时候刮风下雨一个客人都等不到,他们还是如同雕塑一样倔强的等在那里。
1873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引进中国黄包车,这种车构造简单,成本较低,于是开始盛行了起来,因此很多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多了一个工作的机会。
拉黄包车要有很大的力气,因为拉到的客人有可能不止一个人,客人有急事的时候还会不停地催促,所以黄包车夫必须跑得快。
长时间像牲口一样劳累导致黄包车夫身体器官衰竭得很快,据统计,黄包车夫的年龄平均不超过40岁。
但尽管如此,能够拥有一辆黄包车仍然是很多人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他们,才是民国最沉重的喘息。
另外,在民国黄包车也是一个象征身份的人,车上坐的是有钱的富人,满头大汗喘着粗气拉着车跑的,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贫苦人。
拥有黄包车以后,这辆车能够赚多少钱呢?上海历史博物馆中的资料推断,黄包车的起步价是一角,每走半英里再增加一角。可是,当时每三分钱可以购买一斤大米。
太阳毒辣辣地烤着大地的时候,这些车夫们弓着背,车子的拉杆抵在自己的腰腹,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满头大汗喘着粗气,他们不敢停歇。
下着暴雨的时候,这些车夫被淋得浑身湿漉漉的,暴雨遮挡了自己的视线,踩着一个又一个的水坑,脚下的步子不敢停歇。
冬天满地都是积雪的时候,两个车轮不停地打滑,脚下的步子异常的艰难,这些车夫努力维持着车子的平衡,丝毫不敢让车上的客人受到半分伤害,就算双手脖梗都冒起了青筋,他们都不敢停歇。
因为,一旦停歇,被这个吃人的世界淘汰的就是自己了。
黑暗的底层世界
清政府的无能和懦弱,很多人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在这样恶劣的时代背景下,能通过苦力劳作活着已经是很幸运了,他们不敢奢求什么,但生活偏偏不尽人意。
黄包车夫的象征那一定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了,刚开始的祥子为了生活每天奋力地拉着黄包车,但这一天的劳累下来也仅仅能够填饱肚子,还受尽欺辱,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后祥子慢慢过起了奢靡的生活。
祥子堕落的原因正是我们看不到的那个年代的黑暗,鲁迅先生笔下的祥子是那个时代黄包车夫最真实的写照,可见民国时期的悲惨。
有钱的商人有时候都身不由己,更何况贫苦的黄包车夫,他们天不亮就起来拉客,到深夜才会回家,有时候碰到日本人还会惨遭侮辱,碰到蛮不讲理的乘客也只能自认倒霉。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要么饿死要么累死,他们只能没日没夜地奔跑,他们拉着的不是客人,而是他们背上的重担——一家老小都在等着吃饭。
大块割肉的黄包车行老板
为什么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呢,因为黄包车夫每天拉客的黄包车是车行老板提供的。
面对价格高昂的黄包车,这些车夫们只能去租借黄包车,但不管今天拉到的客人有多少,都要掏不少的租金,对于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车夫们,这些钱自然就到了会算计的车行老板口袋里。
那个时候黄包车夫没钱没势,迫于生活,只能忍气吞声去租借黄包车,面对那不平等的租车条约,黄包车夫们也无可奈何。
黄包车夫的堕落
这些车夫们每天勤勤恳恳,如果不熟悉交通状况,遇到租界的警察还得提交保护费,更别提遇到小偷和骗子了。
有些骗子专门来假意乘坐黄包车,随后用一些手段将黄包车夫骗得分文不剩,有可能还会将黄包车夫租借的黄包车骗走,导致黄包车夫失去生存的工具,甚至背上高昂的债务。
对生活心灰意冷的黄包车夫有的会选择“自杀”,有的沾上酒瘾,有的会沾染上大烟,从此萎靡不振,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如果车夫们躲过了这些,因为长时间拉车所患上的疾病也会缠着他们,直至死去。
黄包车夫除了地位低,工资低,薪资高,他们的生活还是很枯燥无味的,有些人通过拉客维持家里的生计,可有些人只能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甚至连媳妇都娶不上。
这些人没有了生活的乐趣,就被一些人哄骗地去抽大烟,美名其曰是寻找快乐,但这只会让他们深陷其中,一蹶不振。
这就是黄包车夫们悲惨而又绝望的一生,他们更是象征着民国时期底层人民的状况,那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一直覆盖着整个民国时期。
黄包车的衰败
“1919”年五四运动后,很多青少年开始号召不坐黄包车,随之,清政府也废除了“人力车”。 这个残忍的交通工具也终于被废除了,取代它的是更便捷的交通工具。
很多人无法理解黄包车这种交通工具,甚至觉得有些残忍,但黄包车夫在民国时期只能靠这个养家糊口。
民国盛行风靡一时的黄包车如今被淘汰,现在科技发达,交通工具也非常的便捷,但我们要记住黄包车,因为它是那个年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