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的经济可谓是一片萧条,一战的战争赔款和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都严重损害了德国的国立。
然而让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之后,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让德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又用了三年让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前后短短六年时间,他的钱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华尔街股市大崩溃,被称为资本主义“咆哮的二十年代”就此终结,世界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低谷期。
“黑色星期四”事件的发生永远的改变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世界金融体系发生雪崩式大崩盘,各国企业大量破产,金本位体系崩塌,全球失业率达到了30%以上。
此时的西方大部分政府都奉行“自由、开放”的经济原则,迷信市场调节这双“看不见的手”。面对大危机,各国政府完全就是一副闭目等死的状态。
在德国,经济形势更是极其糟糕。本来一战的失败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就让德国背负上了2690亿金马克的巨额赔款。
这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对德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更是深深的刺痛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凡尔赛综合征”的阴云常年笼罩在德意志民族的上空。
而大危机的到来更是让全国的形式雪上加霜。国内本就不多的家底被经济危机席卷而空,很多德国民族甚至绝望到认为此时此刻就是圣经中所说的末日降临。
到最糟糕的时候,全国有700万人失业,中产阶级纷纷破产,而能保住工作的人们得到的工资也大幅度缩水,人们的消费欲望降低,国内市场进一步萎缩。
希特勒就是在这样一个糟糕的形式下上台的。
1933年,希特勒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总理的宝座,他在宣誓就职时信心满满地说:“我将在这个国家完全消灭失业,让700万人重新获得的工作。我将一页一页撕掉那耻辱的条约,把英法1919年从我们手中抢走的东西全都抢回来!”
当时的外国政客们都以为希特勒疯了,在经济形势如此糟糕的情况下许下如此不切实际的政治诺言简直是滑稽可笑。甚至有不少人断言,希特勒在总理的位置上呆不下一年就会被赶下台。
然而,人笑希特勒不懂经济,希特勒笑人不懂德国。
三年过后,德国成为了欧洲第一个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国家,失业率低至0.37%,GDP年增长率超过20%。
德国的实践证明了一件事,真正能够将国家经济从崩溃之中挽救回来的,绝不是执行紧缩的经济政策,而是需要通过兴修大量的公共设施和扩张性的消费政策来重振经济。那么希特勒究竟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希特勒要彻底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负面影响。自从《凡尔赛条约》签订以来,德国每年都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量的赔款。更重要的是,德国失去了大量的工业力量,超过半数的钢铁产业和六分之一的煤矿产业被夺走。
而希特勒在一上台就表示,拒绝偿还剩余的战争赔款。消息一经公布,德国上下举国欢腾,英法对此事做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在经济危机和绥靖政策的双重加持之下,英法的抗议也仅仅止于口头抗议而已了。德国因此而甩掉了一个自20年代初期就压在国家财政上的一个沉重负担。
然而仅仅时这样还不够,因为虽然赖掉了战争赔款,但是德国的财富却并没有因此而立马变多,他需要用更加直接的方式来搞钱。
希特勒想到的方法是大规模举债,此时虽然全世界的经济形式都十分糟糕,但是仍然有一群人,手上掌握着大量的财富,这个群体就是国内外的犹太资本家们,希特勒向他们借了大量的资金。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希特勒对犹太人如此残忍,犹太资本家居然还愿意和纳粹合作。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因为希特勒在上台之初还没有对犹太人直接进行屠杀,他做过的最过分的事情也不过是在演讲之中对犹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当时的西欧歧视犹太人的政客大有人在,不缺希特勒这么一个。
因此犹太人资本家希望通过借贷给政府的方式,来换取犹太民族在德国的优待政策。虽然如此,之后历史还是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了下去。
希特勒在获得了资金之后,将这笔钱投入到国内的基础建设上去。希特勒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6900公里的高速路网络。
希特勒通过这一措施瞬间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好处还不仅仅是解决了当下的失业危机,日后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离不开此时牢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如此,对于在岗的工人,希特勒更是推出了大量的福利政策。他规定了每个德国工人都拥有带薪年假,提高工人工资,规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长不得超过每周40小时。
这些举措在大幅度改善了工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刺激了国内人民的消费欲望,至此。德国经济开始呈现跳跃式发展,最快的一年GDP增长甚至达到了27%。
在初步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已经大幅度缓和,希特勒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于是希特勒便继续开始了他的下一步动作。他要收回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的一切。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就曾向国内的容克军官贵族和大资本家们许诺,会重新武装德国,扩大军队的数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德国本身的军工实力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希特勒做的第一步便是要恢复义务兵役制,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常备军。
但是如果德国贸然恢复义务兵役制,等于是在公然违反和平条约,此举有极大的可能引发战争,但是希特勒却用了一个巧妙到堪称无耻的行为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合理化。
希特勒举办了一展览会,在会展上展示各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紧接着他在展会上发表演讲。他先是高度称赞了这些军备对各国军队实力带来的提升。
随即他话锋一转,表示如果各国现在都装备这这么多强大的装备,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在让世界坐在火药桶上,他提出,为了消除战争的威胁,应该让英法美等国家都进行裁军,像德国一样不拥有常备军,这样世界就和平了
希特勒的请求毫无疑问的被各国无视了。但是希特勒要的就是他们无视自己的言论。
随后希特勒立马表示,既然各国都无意裁军,那么,要实现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各国都拥有对等的军事力量,于是他下令开始组建德国自己的国防军。
此举一时大获成功。虽然希特勒的这番言论明眼人都知道他在耍流氓,但是他正是算准了英法美各个国家的心理才这么做的。
英国一直致力于欧洲陆地国家的实力平衡,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而法国此时也很清楚英国的心理,但是很无奈的是,法国此时自身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无力撇下英国单方面对德开战。因此德国就此重新得到了组建国防军的许可。
听到这个消息的德国上下一众欢腾,对于民众来说,这是德意志民族重获尊严的标志,而对于一直心心念念重建国防军的容克军官贵族来说,军队重新建立代表这他们的地位得到稳固和提升。
而对于大资本家来说,他们可以在德国扩军的过程中大发横财。
对于获得了军队的希特勒来说,他将用德国的剑,去为德国争取阳光下的土地。
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那片让整个德国都为止落泪的膏腴之地,鲁尔区。
《凡尔赛条约》剥夺了德国的12.5%的人口和13.5%的土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莱茵兰,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三个地区。
这几处地区都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工业重镇和煤铁基地。而在这三个地区的中间,就是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区。
希特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将这几处区域收复回来。
1936年3月7日,一支3000人组成的德国军队进入了莱茵兰。而彼时的莱茵兰,驻扎着足足六万法国军队。
日后回想起这一举措的时候,希特勒这样说:“那是我人生之中最漫长的48小时,那支部队是恢复义务兵役之后的第一批新兵,他们根本毫无后援,而当时的法国足足有100万训练有素的部队。一旦开战德国将毫无胜算,届时德国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莱茵兰,而是自战后以来所有的成果都将付诸东流。”
面对这一场豪赌,德国国内甚至纳粹党党内都有很多人劝希特勒不要贸然行动,国防军的官员们甚至说这无异于自杀。然而希特勒还是执意签署了进军的命令。最终,他成功了。
英法不仅没有对此事做出任何抗议,甚至英国国内还有人称赞希特勒是德意志的民族英雄。法国也只是平静的撤出了驻扎在莱茵地区的部队。
自此开始《凡尔赛条约》所缔造的世界秩序完全瓦解,德国正如一直出闸的猛虎一般,不可阻挡。在之后的20年中,纳粹势力将在整个欧洲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在希特勒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之中,有一项内容是不得不谈的,那就是他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对妇女的态度。
在希特勒构建的“理想国”之中,一个强大的民族只需要两种人,军人和农民
军人用他们的剑为农民争夺其他民族的土地,而农民则负责耕种土地供养军人。而在原来的土地上生活的民族,只有两种结局。一个是成为德意志名族的奴隶,或者作为劣等种族死去。
同时,希特勒还对妇女有着严重的歧视。他多次在自己的演讲之中鼓吹“妇女唯一的工作就是为德意志民族培养优秀的,健康的孩子”。
他认为妇女的一生只需要去三个地方,家庭、厨房和教堂。
他的这一套理论在当时的德国极富吸引力。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是一个相对封建保守的国家,妇女解放的思想并不流行。而经过“咆哮的二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扩张式的发展,很多女性在城市中生活无着,只能从事极为低贱的工作,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来维持生存。
这让严肃保守的德意志民族非常反感。因此很多当时的德国女性对希特勒描绘的那种体面的家庭妇女形象心驰神往。
而那狂热的种族主义论调,对于本来就十分推崇民族主义的德意志民众来说更是极富吸引力。希特勒在上台之后曾大量向犹太银行家们借债。
因为他已经在一开始就想好了,这些钱,他根本不打算还。他以种种可笑的借口将犹太人逮捕入狱,没收犹太人的财产。而他的这些行为在德意志民族的一般人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一行为不仅腾出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还让德意志民族几乎是合法的掠夺了大量犹太民族的财富,极大的缓解了德国自身的危机。
因此说到底,希特勒的新政本质上还是将本民族的痛苦给转嫁到其他民族的头上,是十足的法西斯反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