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经与俄罗斯“不共戴天”的车臣人,怎么就变成了普京的小迷弟?

曾经与俄罗斯“不共戴天”的车臣人,怎么就变成了普京的小迷弟?

俄乌战争局势全球关注期间,为何车臣参战会让人大为吃惊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小卡德罗夫)。

看看这位的经历,说他是“高加索惨人”实不为过。

1976年出生的小卡德罗夫,在两次车臣战争中,先后有420位亲人在战争中殒命,更惨的是,他一直视作榜样的总统父亲在自己眼前被炸死,小卡德罗夫自己也遭遇过至少5次暗杀。

但这一切都没打倒他,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中成为起来,也造就了小卡德罗夫强悍且彪悍的行事风格。人送外号“高加索强人”!

小卡德罗夫

为什么一提到车臣就会想到凶残?让我们看看当年车臣人是如何给俄罗斯制造生理和心理上的阴影的!

1993年,车臣极端主义领袖杜达耶夫在跟俄罗斯闹掰了之后,以一场“种族大清洗”杀害了至少21000名俄罗斯人,46000名俄罗斯人沦为奴隶。

作为反击,俄罗斯时任总统在1994年底下令发起第一次车臣战争。

但,俄罗斯没打过,3826名俄军士兵因此送命,还有17982人受伤、1906人失踪。

于是,车臣的武装军阀们更加肆无忌惮。

他们在1996年到1999年,累计绑架了1300多人,将“绑架”做成了“流水线产业”。

那3年,“绑架”成为了当时车臣武装军阀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成为俄罗斯政府闻风色变的主要缘由。

因为只要一听到俄罗斯境内哪个地方出现了绑架案件,他们就知道十有八九又是车臣的武装军阀来了!

在1999年普京下令开展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前,车臣的武装军阀们仅通过绑架就累计获得了超过两亿美元的“收入”。

绑架案现场

不过,在叶利钦、普京头疼车臣人之前,列宁、斯大林们早就头疼过了。

而这一切,要从18世纪中后期说起。

当时,车臣人以“山民”自居,骁勇善战,但跟俄罗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随着沙皇俄国的最高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将铁骑踏上大高加索地区,车臣就开始和“外来者”沙俄你来我往地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仗。

最终,车臣战败,沙俄统治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但一颗“反叛”的心,也就此种在车臣人的心里。

而如何处理车臣问题,也成为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山民共和国领导者合影

列宁采取的是怀柔政策。

1920年,他将原来的“山民共和国(北高加索各族聚居地,由包括现在的车臣和达吉斯坦共和国等组成的山民同盟)”整合成“山民自治区”,又在随后的一年将其升级为“山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由此,列宁希望以他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感染这群北高加索地区的山民们。

换句话说,这是苏联对包括车臣在内的整个北高加索地区所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同化”。

但问题是,作为两个文化、种族和宗教信仰都不同的地区,这种单方面的同化势必会激发强烈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钢铁慈父”斯大林上台之后,认定“漫长的同化”不如“短期的断舍离”。

1944年,因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在二战期间反抗苏联,斯大林针对北高加索地区发起了一场备受指责的“扁豆行动”。

“扁豆行动”中的车臣人

斯大林撤销了当时的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将50万车臣人、印古什人装上火车,强制运向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

迁移时,正值寒冬,而苏联强硬的迁移措施造成将近15万人死在了路上。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又改变了对北高加索地区的政策。

他秘密批评了斯大林的“扁豆行动”,开始允许车臣人、印古什人回到阔别数年的故乡。

于是,车臣人、印古什人在经历了从18世纪持续到19世纪的百余年动荡,在闹独立、被打败,又闹独立、又被打倒后,终于获得了一段相对较长的和平时光。

这期间,车臣的宗教氛围并不浓厚,女人不用戴面纱、穿长袍,男人可以随时喝到伏特加……

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车臣人的“幸福时光”又结束了。

戈尔巴乔夫(左)和夫人赖莎(右)

当时,美苏冷战仍是世界的主旋律,但苏联疲态尽显。

1980年代的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国内民众最基本的物资保障都满足不了,普通的腊肉、香肠、香蕉等都成了稀缺品。

新上任的戈尔巴乔夫,雄心勃勃,希望通过新思维、公开性的改革,让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带来前翻一番。

在这一背景下,关于车臣的众多揭历史伤疤的讨论被摆在了台面上,其与苏联在民族、宗教上的矛盾迅速被激化。

据统计,到1991年为止,车臣境内新建和重新开放的宗教场所多达200余处。

不少具有国外背景的传教人士,带着钱和思想来到车臣,对车臣青少年进行宗教和思想的灌输,让后者逐渐愤怒于从沙俄到斯大林时代对车臣的迫害。

尤为典型的是,戈尔巴乔夫打破了自斯大林以来“车臣最高领导人不能由车臣人担任”的规矩,允许车臣出身且宗教背景浓厚的将军焦哈尔·杜达耶夫组建车臣民族代表大会,成为车臣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这,就为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噩梦”埋下了伏笔!

被誉为“车臣之心”的阿赫马特•卡德罗夫清真寺

车臣人很会选时机。

1991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被“乌拉尔山鹰”叶利钦推翻,俄罗斯联邦成立。

刚上台的叶利钦,要处理苏联解体后的众多国内外问题,但他也没有忘记大高加索山脉另一边的车臣。

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去车臣和杜达耶夫见面,目的是要试探后者的“口风”。

面对叶利钦的试探,此时的杜达耶夫直接使出了“否认三连”说。他们从来没想过从俄罗斯中独立出去,没有想跟俄罗斯翻脸,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影响车臣和俄罗斯之间的友谊,他们只是想建立自己的民主自治共和国而已。

当时焦头烂额的叶利钦,只好暂且听之任之。

可杜达耶夫的独立倾向已经逐渐显露。到了1991年11月9日这一天,不打算藏着掖着的杜达耶夫,单方面独立,并以总统身份要跟俄罗斯彻底“一刀两断”。

次年2月25日,俄罗斯签署了其与车臣“分家”的条约,变相地承认了车臣的独立地位。

由此,杜达耶夫开始以强硬态度驱逐、清洗境内的非车臣人和所谓的“车臣人的叛徒”,并向整个北高加索地区进行扩张。

其中,居住在俄罗斯及北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人惨遭“人祸”,或被“种族大清洗”,或沦为奴隶。

于是,北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人和在车臣国内受杜达耶夫独裁统治所害的车臣人,纷纷开始向俄罗斯发出求救呼吁。

杜达耶夫

等到叶利钦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车臣问题时,时间已经来到1994年。

这一年的普京,还只是圣彼得堡市的副市长,但他的“普京主义”已经展露苗头。

1994年,在一场由科尔伯基金会组织的会议上,在场政要们老一套的说辞令与会者们昏昏欲睡,原本沉默的普京突然发表了一通激昂的陈辞。

“俄罗斯自愿将“大片领土”让给了苏联的前加盟共和国,包括“在历史上一直属于俄罗斯”的地区,而俄罗斯不会让身在“国外”的那2500万俄罗斯人听天由命,全世界必须尊重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及俄罗斯人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利益。”

这段发言,与如今普京在出兵乌克兰前的那段万字演讲的战斗檄文何其相似。

不过,第一次车臣战争跟普京还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要到1997年,他才会进入叶利钦政府内阁。

小卡德罗夫亦如此,当时刚成年的他,还只是“听爸爸的话”每天早睡早起的乖孩子。

叶利钦(右)与普京(左)

1994年12月11日,俄军正式发动对车臣的攻击。

当时的俄军,沿用的还是苏联时期的军事系统。

但其实,当时的俄罗斯部队,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与已分崩离析的苏联一样,纪律松散、士气低下。

甚至在出战前有多位当时俄罗斯的高级军官、政府官员拒战、原地辞职的情况,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而就在俄军进入车臣的第一天,他们就被车臣部队打“懵”了。

由于此前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讲话,以及曾被告知将不会面临大规模的激烈抵抗,这些俄军士兵抱着乐观且轻松的心态,空降在距离车臣首府格罗兹尼25公里外的一个小镇。

他们的目标是夺取格罗兹尼,因为对面积狭小的车臣来说,谁占领了首都谁就可以获得整场战争的胜利。

但没想到的是,他们刚一落地,就遭遇了猛烈的炮火袭击。

而车臣士兵掏出来的,竟然是苏制BM-21“冰雹”火箭炮。

这群普遍只有两年的服役经验的士兵,就这么被火箭炮一顿狂轰滥炸,至少21人命丧当场。

车臣武装士兵所俘获的俄军米-8直升机

此时的车臣,已经有两万余人的武装部队,还拥有战机266架,坦克120辆和各种重型军械。

对俄罗斯来说,车臣这个“烫手山芋”显然有点棘手。

于是,俄罗斯的精准打击战术彻底无效,他们只好祭出以火箭炮、集束炸弹等为主的无差别轰炸来扫平障碍。

1994年12月30日,在经历第一次攻击格罗兹尼失败后的俄军,卷土重来。

俄军这时的兵力已经暴涨至3.8万余人,其中不少还是俄罗斯紧急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有城市作战经验的精锐部队,以至于俄罗斯海军陆战队、特别用途机动单位等都尽数遣出。

在230辆坦克,454辆步兵车,38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大规模的空中火力掩护下,俄军向格罗兹尼发起了冲锋。

然后,俄军又被打“懵”了。

按照原计划,俄军从三个方向分头包围格罗兹尼,只给车臣部队留下一个方向的口子。

如果计划顺利,车臣部队将被逼入荒野,由此被一举歼灭。

但因战前准备仓促、部队协调无序、士气涣散低下等种种原因,原本计划三支同时抵达预定位置的部队,只有北面的第8军按时抵达,另外两个方向的部队迟迟未至。

鉴于此,第8军只有孤军深入,向格罗兹尼的城市街巷深处走去。

格罗兹尼街头,车臣士兵和被他们击毁的BMP-2装甲车

这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令俄军溃败、世界震惊的格罗兹尼“巷战”。

在车臣部队参谋长阿斯兰·马斯哈多夫的带领下,车臣人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里,以半游击战形式的小分队灵活出击。

对俄罗斯士兵来说,格罗兹尼是陌生的。

离谱的是,据当时参战的士兵说,在行动前,他们没有地图、没有目标,只是被告知说跟着步兵战斗车走就行了,但在车臣部队的不断游击下,他们很快就被打散了。

而对车臣部队来说,这座城市里的每座高楼,甚至是半地下室,都是他们天然的掩体和武装堡垒。

于是,当缺乏统一指挥的俄军在城市里晕头转向时,车臣部队如“幽灵”一般从高楼、半地下室伸出黑洞洞的枪口,对前者进行猛烈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根本无处可躲,因为车臣部队到处都是。

最终,俄军发起的这场新年攻势以其惨败而告终。

车臣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右一)和巴萨耶夫(左二)

再度卷土重来的俄军,终于变得保守。

他们依然从三个方向对格罗兹尼发起进攻,只不过投入的兵力和火力无差别轰炸的程度更甚于此前。

每轮轰炸后,俄军吸取之前的教训,开始一座座楼、一条条街地扫除车臣部队。

在俄军压倒性的武装力量之下,马斯哈多夫和他的部队开始力不从心,最终在1995年1月7日开始死守格罗兹尼城中心的车臣总统府大楼。

这次,俄军甚至调用了苏-25战斗机向总统府大楼发射了两枚KAB-1500L-Pr-E激光制导导弹。

导弹直接穿透总统府大楼的楼顶和11层楼的楼板,射入马斯哈多夫所在的地下防爆工事中。

在这等袭击规模下,马斯哈多夫不得不率部从格罗兹尼撤出,彻底转入游击战。

为给俄罗斯施压,车臣武装部队一边跟俄军来回拉扯,一边又到俄罗斯境内制造了多起针对平民的绑架和恐怖袭击。

于是,第一次车臣战争就从1994年底一直打到了1996年下半年。此时交战双方的心里压力逐渐加大。

1996年8月6日,车臣武装部队在第三次对驻守格罗兹尼的俄军发起冲击后,最终从后者手里收复了格罗兹尼。

随后的8月31日,叶利钦签署了和车臣的停火协定。

第一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失败而告终。

车臣武装士兵和远处被轰炸过后的总统府大楼

战后,率领车臣部队与俄军展开生死抵抗的马斯哈多夫,当选为车臣新一任总统。

在此后的3年里,车臣继续保持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作为分离主义者,马斯哈多夫治下的车臣,政治和宗教派别林立。

尤其是,以沙米尔·巴萨耶夫为首的极端主义军阀们,在车臣乃至俄罗斯境内接连制造多起绑架、恐怖袭击案件。

不断升温的政治矛盾和军事冲突,让俄罗斯政府内部愈发担心车臣的所作所为会给其余加盟共和国带来“有样学样”的不好示范。

因此,在1999年8月,车臣极端主义军阀巴萨耶夫率领部队入侵邻国达吉斯坦后,刚履新成为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决定重返车臣。

普京那句针对叛乱分子的“在厕所抓到就溺死在马桶里......”的名言就出自第二次车臣战争。

制造绑架事件的车臣武装分子正在和政府谈判

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普京此时发起的第二次车臣战争,要谨慎许多。

在1999年10月发起地面进攻前,俄军先是对车臣境内的武装据点,进行了多轮次空袭,此举可以有效削弱车臣武装部队的实力。

于是,在空中和地面火力的掩护下,俄军顺利地在同年12月完成对格罗兹尼的包围。

普京视察第二次车臣战争前线

此时的俄军,已经不再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无头苍蝇”。

他们提前通过情报人员获取了格罗兹尼守军的防御情况,并不断以精准打击突破后者的防线。

同时,通过提前空投带有撤离路线的地图,大量格罗兹尼平民得以在大规模战斗爆发前撤出城市,从而给俄军“清场”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于是很快,在2000年5月,普京就宣布已对车臣实施直接管治。

一心想从“连锁加盟”变“独立自营”的车臣武装分子们,就此被打入北高加索的山区。

随后,普京任命原车臣武装头目的艾哈迈德·卡德罗夫,也就是小卡德罗夫的父亲,作为车臣的过渡性首长。

老卡德罗夫(左)与小卡德罗夫(右)

不过,一些车臣武装残余分子,依然活跃在车臣境内,虽没有和俄军再度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暗杀、绑架、恐怖袭击等依然层出不穷。

2002年,莫斯科时间10月23日晚,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内,正在上演一部叫《东北》的歌舞剧。

因为演出深受民众喜爱,原本只能容纳163名观众的剧场里,硬是挤了满满800多人!

整场演出分为上下半场,在度过愉快的上半场时光后,观众们又陆陆续续回到场内。

就在当晚21点,下半场演出刚开始时,意外发生了。

一群戴着头罩、穿着迷彩服的恐怖分子,突然举着枪就冲了进来。

他们一边朝空中开枪,一边大喊:让俄罗斯从车臣撤军,否则就要跟在场的所有观众同归于尽。

这群恐怖分子有着浓厚的高加索口音,其中不少还是女性。

剧场内顿时乱作一团,而这群恐怖分子显然就没想活着从这里出去。

这,就是当时震惊全世界的“莫斯科特大绑架案”。而这群歹徒,正是来自车臣的“寡妇敢死队”。

绑架案现场,戴头套的恐怖分子

当时,俄罗斯总统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

如果没有这场绑架案,他应该正坐在去国外访问的飞机上。

得知绑架案发生后,普京不得不推迟所有国事访问,亲自坐镇克里姆林宫来解决这起车臣人制造的绑架案。

文章开头提及的2002年莫斯科特大绑架案,正是其中一起。

一如以往,普京在对待这起绑架案时,展现了他冷静而强硬的作风。

他将整起案件的发生放在国际恐怖主义的背景之下,由此获得了各国支持。

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甚至专门给普京打来电话,表示支持和慰问。

同时,绑架案发生之时,普京就已果断下令组建由俄罗斯联邦军警及反恐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组成的营救小队。行动代号:“雷雨”。

10月27日,营救小队通过文化宫的地下通风管道向场内释放了大量芬太尼麻醉气体后,迅速强攻入剧院。

最终,在至少击毙39名歹徒后,解救多数人质。

营救小队将被劫持人质营救出来

但此类恐怖事件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仍频繁发生,直到2009年才能最终宣告结束。

期间的2004年5月9日,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亲俄派、时任车臣总统的老卡德罗夫,在格罗兹尼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仪式上被叛军炸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卡德罗夫接替他的父亲被推到了台前。

袭击事件发生后,普京第一时间亲自慰问了小卡德罗夫。

在当时的照片中,小卡德罗夫穿着一身运用装,在普京对面泪如雨下。

而普京也对这位小兄弟倾注了更多的关照和提拔。在前者的支持下,小卡德罗夫迅速出任车臣第一副总理之职,挑明了有意将其扶持成未来的车臣总统之意。

正在慰问小卡德罗夫(右)的普京(左)

失去父亲荫蔽的小卡德罗夫,很聪明地抱住了普京这棵大树。

果然,2007年,小卡德罗夫正式“子承父业”成为车臣总统。

此后,小卡德罗夫就坚定地站在普京这一边。

2008年,当格鲁吉亚爆发南奥赛梯冲突后,小卡德罗夫就曾主动请缨说要率一万车臣士兵进入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共同作战。

当被西方渲染说车臣要考虑独立问题时,小卡德罗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车臣)不需要独立!

他还主动提出要更改车臣最高级官员职称的倡议,即他不要在自己的职位上加上“总统”二字,因为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只需要“一位总统”。

甚至于,小卡德罗夫直言如果有需要,他愿意为普京而死!

普京(左)与小卡德罗夫(右)

但普京对这位忠心耿耿的小兄弟的举动,其实内心是冷静而清醒的。

他曾被问到:车臣什么时候最听话?

普京回答:俄罗斯最强大的时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普京,苏联,高加索,俄罗斯,卡德罗夫,斯大林,问题,车臣,共和国,印古什,观点评论,普京,格罗兹尼,俄罗斯,小卡德罗夫,车臣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普京,苏联,高加索,俄罗斯,卡德罗夫,斯大林,问题,车臣,共和国,印古什,观点评论,普京,格罗兹尼,俄罗斯,小卡德罗夫,车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普京,苏联,高加索,俄罗斯,卡德罗夫,斯大林,问题,车臣,共和国,印古什,观点评论,普京,格罗兹尼,俄罗斯,小卡德罗夫,车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