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月,在澳门市的一栋两层复式小阁楼窗前,赫然站立着一位花甲老人。
这位老人虽然已经满头白发,却丝毫遮挡不住她脸庞上美丽的容颜,只是在她的眼中,隐隐还有一丝凄凉与悲哀。
她就是孙婉,也是孙中山的次女,更是孙中山这一生最心爱的孩子,没有之一。
在之前,孙婉收到了一封国民政府发来的信件,信上强烈邀请她带着女儿一起前往台北安度晚年。
她看着家里冷清的装潢,又想了一下信中描述的安逸的生活,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
孙婉从窗前缓缓地走到桌旁坐了下来,准备给对方写一封婉言谢绝的信,只是刚抬起笔便把思绪拉回了1896年美国的檀香山。
因为那是孙婉出生的地方,也是她跌宕起伏一生的开端。
孙婉是孙中山的第二个女儿,在她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孙娫,长她2岁。
孙婉从小便是和姐姐还有母亲在香港一起生活,很少见父亲的面,对孙中山甚至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孙中山才把妻女接回中国,一家人开始在南京团聚。
同年,孙中山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便先把姐姐孙娫送往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孙婉则暂且留在家中,承欢膝下。
本以为生活就会在这样的安逸闲适中度过,却不曾想在1913年发生了一场变故。
1913年3月,孙娫突然身染重疾,不得不中止在美国的学业返回香港进行治疗。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在意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毕竟孙娫才刚刚19岁,哪会出什么意外呢。
可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同年6月,医院竟然下了病危通知书,让孙家人准备后事。
远在北方的孙中山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不远万里赶回了香港,却还是没能见到女儿的最后一面。
这件事一直是孙中山心中的遗憾,也正是因为孙娫的离开,让他对孙婉格外的关心。
他非常害怕孙婉也像大女儿一样毫无征兆地离开自己,所以从那天起,他要把对两个女儿的爱都给小女儿。
其实孙婉和孙中山的父女之情仿佛是上天早已注定,因为他们两人的生辰竟是同月同日,这也让孙中山从小便对这个小女儿疼爱有加。
姐姐的离世对于孙婉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不敢也不愿意去相信这个事实,整日郁郁寡欢。
哥哥孙科看到妹妹笑颜不在,为她争取到加州州立大学的学习资格,希望孙婉可以借此散心。
只是,刚失去一个女儿,另一个女儿又要去美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
这让孙中山头疼不已,为了女儿的安全着想,他思来想去准备派一个人前往美国代替自己照顾女儿。
在众多的人选中,孙中山终于选中了一个人,他便是孙中山最得意的一位属下,王伯秋。
王伯秋是湖南湘乡人,在同盟会时期便跟随了孙中山的步伐,前前后后参加了不少的革命,自然也锻炼了一身的本领。
况且王伯秋早期就留学过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后来又去了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
这样的人才放在孙婉的身旁,不仅能保证她的安全,也能帮助她的学业,何乐而不为呢。
王伯秋听完孙中山的想法,内心毫无异议,在他的心里,孙中山早已不止是一位恩师,更像一位父亲。
于是王伯秋奉命前往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照顾孙婉,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竟然邂逅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其实当孙婉得知父亲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人照顾的时候,内心非常的不开心。
接受先进思想教育的她非常向往自由,父亲的这个行为无疑是把自己禁锢了起来。
但是孙婉知道父亲至今还沉浸在姐姐离开的悲痛之中,她也只能听从父命。
于是从那年冬天开始,孙婉和王伯秋在美国的生活就开始了,白天孙婉去学校上课,放学便看到王伯秋开着车在学校门口等着自己。
这期间也总有孙婉的同学会问道他是谁,孙婉每次都会告诉别人王伯秋是自己的兄长。
孙婉说的也确实没错,她从心里一直把王伯秋当做了自己的兄长,丝毫没有半点非分之想。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国家里一直朝夕相处着,不免就产生了感情。
而且最早动心的还是孙婉,她对王伯秋的感情丝毫没有隐瞒,大大方方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面对这位富家千金突然表露的心意,王伯秋受宠若惊,虽然他也早早有些心动,但是他却不敢回应孙婉的心意。
因为王伯秋始终都觉得自己是孙中山的下属,如今竟然要和小姐在一起,这是万万不可的。
孙婉非常讨厌王伯秋的这套说辞,在她的心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更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两个人彼此相爱、情投意合,就不会有任何地位或者身份可以把他们分开。
看着孙婉言之凿凿的样子,王伯秋不得不心痛地告诉了她一个深藏在自己心里多年的秘密。
原来早在15岁的时候,王伯秋就已经定了娃娃亲结婚,并且还有了孩子,如今妻儿就在湖南老家,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
多年来的在外征战本就让王伯秋非常愧疚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如今他更不能做出这抛弃妻子的事情。
他给不了孙婉一个名分,更给不了孙婉一个幸福而明亮的未来,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开启这段错误的感情。
王伯秋的这一段说辞确实让孙婉一瞬间想退避三舍,可是思来想去她还是忘不掉王伯秋,执意地要和他在一起。
甚至扬言道,只要能和王伯秋在一起,她宁愿做一名外室,终生不踏入王家一步,这样便不会让王伯秋在其中为难了。
王伯秋本来就和家里那位妻子没有太多感情,如今看到孙婉一个女子竟然为了感情都敢不管不顾,他这个男子也不应该畏手畏脚。
于是在1914年,王伯秋和孙婉两人在美国私定终身,并且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在国内的孙中山。
孙中山得知以后自然是欣喜不已,王伯秋本来就是自己最理想的女婿人选,如今竟然能得偿所愿,真是上天眷顾。
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位好女婿的喜爱,孙中山甚至拿出自己的不少家当变卖了钱财,给远在美国的新婚夫妇寄去祝贺。
于是王伯秋和孙婉两人在父亲的宠溺下,在美国开始了如鱼得水的神仙生活。
婚后的两人一直都是甜如初恋、如胶似漆,所以在结婚的第二年便有了爱情的结晶。
在女儿三岁的时候,孙婉实在是思念父亲,便和王伯秋商量着一起归国。
王伯秋听到孙婉的想法有一丝迟疑,却还是答应了她,第二天便带着妻女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也是在这艘船上,孙婉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儿子的出现仿佛是在为这场旅途庆贺。
但是孙婉并没有想到,在这场旅途的终点竟然有一场狂风暴雨等待着自己。
还没等王伯秋带着孙婉和孩子们安顿好,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家的信。
也是这个时候孙婉才知道,王伯秋压根就没有把自己再婚的这个消息告诉老家的母亲,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况且从王伯秋母亲信上的内容来看,她自然对两人的事情是非常不满的。
不仅如此,这位婆婆竟然还在信中逼迫王伯秋与孙婉离婚,否则自己就带着老家的妻儿登门孙府。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一切到最后还是被孙中山得知了,对两人的隐瞒更是大发雷霆。
孙婉向来是孙中山的掌上明珠,他自然不能答应女儿委曲求全去做一名外室。
除非王伯秋和家里那位发妻离婚,明媒正娶自己的宝贝女儿,他才肯善罢甘休。
王伯秋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母亲,一边又是深爱自己的孙婉。
无可奈何之下,王伯秋只好选择了不忤逆母亲的意思,狠心与孙婉断了联系,做了爱情的“逃兵”。
但负心人、负心事已做,却偏偏要给自己披层道貌岸然的模样,还要甜言蜜语哄着那女子别哭别闹,别找事。
王伯秋义正严词地给孙婉来了一个“两年之约”:“等待两年,不能团聚则请自便。”
痴心女等啊等,一封封信发了过去,皆石沉大海,一直到两年期已过,她才看清现实。
失恋后的孙婉非常难过,孙中山看着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的样子,更是心痛至极,便想着让妻子卢慕贞陪女儿去澳门散散心。
1919年,卢慕贞带着孙婉在孙中山的安排下前往了澳门,住进了孙婉哥哥孙科的孙公馆。
孙科也是非常疼爱妹妹的,眼看孙婉仍然郁郁寡欢的样子,便想着介绍一些新朋友给她认识,或许可以解开她的心结。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位名叫戴恩赛的男人出现了,他是孙科的朋友,对孙婉一见钟情。
在遇见孙婉之前,戴恩赛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孙婉是他这一辈子唯一心动的女人。
面对男子的痴心,孙婉却陷入了踟躇,她直言不讳地告知戴恩赛自己曾经的那段婚姻,甚至把曾经有过两个孩子的事情也全盘托出。
没想到戴恩赛丝毫不在意这些,他爱的只有孙婉这个人,而这份爱也不会被任何事物所影响。
戴恩赛的举手投足之间都表现了对孙婉的疼惜之情,这种感觉是孙婉在王伯秋身上从来没有体会到的。
因为喜欢是藏不住的,爱是无法克制的,戴恩赛和孙婉在一起会一直笑,也会在孙婉情绪低落的时候第一时间察觉到。
也正是这个时候,孙婉明白了,自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女孩,起码在戴恩赛的眼里她是,所以她愿意给戴恩赛一个机会。
只是卢慕贞开始犹豫了,她非常担心这个男人会像之前那个王伯秋一样再次伤透女儿的心。
戴恩赛为了表示自己对孙婉的真心,立刻向未来的岳母做了两个保证,只希望她能同意这桩婚事。
其一是自己甘愿长期陪孙婉留在澳门,保证不会强制孙婉跟自己回老家广东。
其二便是愿意在孙公馆举行婚礼,而且还希望孙科这个兄长做两人的证婚人。
说到底,戴恩赛就是做了孙家的上门女婿,但是为了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他毫无怨言。
听完戴恩赛的保证,孙婉更加感动了,这辈子能遇到一个对自己如此深情的男人,真是此生无憾。
1921年3月,孙婉和戴恩赛便在澳门的孙公馆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礼当天还有许多媒体前来报道这桩喜事。
这段婚姻收到了所有来宾和好友的祝福,而这对新人在结婚以后也是非常甜蜜。
结婚后的第二天,戴恩赛便带着爱妻前往了各个国家度蜜月,只为补偿孙婉内心缺失的那份初恋。
两人在蜜月旅行中自然也是如胶似漆,同年10月,便有了第一个爱情的结晶。
戴恩赛得知以后非常开心,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岳父,并且希望他能帮忙起名字。
孙中山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便给外孙女取名为成功,一年后,孙婉又诞下一子,还是孙中山起名,为永丰。
也正是这个细节,让孙婉更加坚信自己没有选择错人,戴恩赛知道父亲最疼爱的是自己,所以有喜事他便想要让父亲第一个知道。
知晓了戴恩赛对女儿的心意,孙中山“投桃报李”,1924年,戴恩赛被任命为“梧州海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交涉员”。
同年5月,戴恩赛便把妻儿接到了工作地,本以为一家人可以一直这样在广东平平安安地生活着,却没想到一场战乱打破了这份宁静。
1936年,日军侵略广东,戴恩赛的海关工作不得不暂停了下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家里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抗战期间,戴恩赛和孙婉没有任何收入,整日只能靠着父亲的退休金生活。
夫妻二人为了生活费和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终日操劳,身体也都大不如从前。
终于熬到了解放前夕,戴恩赛决定带着妻儿重新回到澳门,因为澳门的天气比较适合妻子调养身体。
可是儿子戴永丰执意留在这里,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广州岭南大学工作两年了,他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
看着儿子信誓旦旦的样子,孙婉夫妻二人只好答应他的要求,带着女儿回到了澳门。
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孙婉回澳门的第三年,戴永丰竟一人惨死在广州岭南大学的宿舍之中,原因也无人所知。
这件事直到如今都是一个谜,他杀还是自杀都无法定论,而戴恩赛为了孙婉的身体,至死都没有告诉她真相。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戴恩赛得知儿子的事情以后便一病不起。
1955年1月,戴恩赛病入膏肓,无奈撇下了心爱的孙婉和女儿,与世长辞。
戴恩赛去世以后,孙婉和女儿两人便一直在澳门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清苦。
只是直到孙婉生命的最后一刻,女儿都没有告诉她哥哥已不在人世的消息,或许这是对孙婉这辈子最后的眷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