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发迹后,一帮穷亲戚来京投奔,和珅没给他们安排差事,而是说:“家里的银子有些潮湿,你们帮我晒一晒吧。”
望着他们的背影,和珅一脸坏笑:当年的仇,我还没忘呢!
奴才们暗自吃惊,“仇?”
没错,他们打死也想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大人,年少时受了多少委屈。
三岁那年,和珅母亲去世,继母冷言冷语,对他和弟弟不是打就是骂。
而他们的父亲常保,一辈子在外戍边,根本照顾不到2个儿子。
父亲为官清廉,他一人的俸禄,除了应付一家子吃喝,没有一点结余,是大清朝难得的“月光族”。
在这样的环境下,和珅和弟弟小小年纪,便立志苦读,9岁那年,2人就被选入咸安宫官学。
这个官学,每年只选80人,且八旗中每旗10人,宁缺勿滥,是培养文武全才的贵族学校。
虽说官学不收学费,但日常生活还要自己负担,和珅兄弟俩捉襟见肘时,恨不得将银子掰成两半花。
然而祸不单行,仅仅一年后,苦难再次来袭,父亲常保在福建任上病逝,全家仅有的生活来源突然中断。
父亲一生勤俭,走的时候没留下银子,继母连哭带骂,满腹牢骚,恨不得2个继子自生自灭。
而更令和珅崩溃的是,他和弟弟没了生活费,吃什么?
激烈挣扎后,10岁的和珅不得不腆着脸,低声下气向族人借钱。
刚开始,人们出于同情,还多少给两个,可次数多了,亲戚们见了他就躲。
这些人,有的怕他借钱不还,有的嫌他掉价,更有甚者,有的人还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而最令和珅伤心的,莫过于他的外祖父。一次,和珅哆哆嗦嗦借钱,外祖父突然破口大骂:“混账,你个纨绔子弟,借钱还不是为了吃和赌?”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和珅感受到世态炎凉,可长兄为父,当着弟弟的面,他从不提受过的委屈。
与此同时,他更加坚定,要奋发向上,出人头地!
因为天生聪慧,和珅在短期内,学会了满、汉、蒙、藏4种语言,深得老师赞许,称其为神童。
而为了与皇帝有交集,他足足花了5年,去模仿乾隆的字体,学习乾隆的诗文。
18岁那年,和珅开始逆袭,他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
按理说,像他这样的穷小子,给冯家千金提鞋都不配,冯总督眼花了吗?
当然不是!冯英廉这个人老谋深算,他这样评价和珅:相貌英俊,少有大志,前途不可估量!
因此,他几乎是强行将孙女塞给了和珅,然后满怀希望地,将新女婿送上考场。
可令人意外的是,和珅由于严重失眠以及拉肚子,在考场发挥失常,意外落榜了。
冯英廉不泄气,接着做出了影响和珅一辈子的决定——推荐他去做皇家侍卫。
这真是天大的好差事,新入职一个月,和珅就见了乾隆三次,二人很快就看对了眼。
有人说,乾隆想不起一首诗,只有和珅背得出来。
还有人说,和珅相貌俊丽,很像雍正的宠妃马佳氏,那可是乾隆暗恋了一辈子的女人。
总之这些都不重要,不到10年,和珅就成为军机大臣。
人嘛,发迹后,总有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挤破脑袋求见,眼巴巴盼他赏口汤喝。
可一看见他们,和珅就气得咬牙切齿,往日被虐的画面历历在目,他怎能释怀?
一次,又有十几个穷亲戚来京城投靠他,和珅眼珠一转,突然坏笑着说,“正好,家里的银子有些潮湿,去帮我晒晒吧。”
打开库门,一片片白花花的银子闪闪发光,亲戚们惊得目瞪口呆,可也只能过过眼瘾。
第2天,下人来报,“银子丝毫不差!”和珅努努嘴:再晒!
就这样日复一日,到了第10天,那帮穷亲戚,突然间卷铺盖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打。
下人纳闷儿,这么美的差事,为何要跑呢?
和珅抿着嘴笑了半天,吩咐道,“数银子!”
不出所料,半日后,管家们惊慌失措,结结巴巴地说,“回老爷,竟有327两不易而飞!”
和珅哈哈大笑,“早知他们会偷。”
这还得了,管家一听,转身就要去拿人,和珅摆摆手:“不必!”
原来 这是他酝酿已久的妙计。
这些恶毒的亲戚,他当然不想帮,可官做大了,名声要紧,一旦拒绝,说出去很不好听。
而让他们天天守着钱 ,贪利的人岂能不生出恺窥之心?
一旦他们偷了钱,担惊受怕不说,还不敢再来麻烦自己,岂不一劳永逸?
管家感慨,“老爷英明!”
其实,和珅虽是个反派人物,但他的成长历程,却也十分励志。
撇开聪慧,又穷又有志气,才是成功的催化剂。
所以啊,莫欺少年穷,指不定哪一天,他就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