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雍正拿了两篇文章让刘统勋点评。
刘统勋看了后大惊失色,说:“陛下,这两人虽有才,但万不能重用, 尤其第一个,最好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雍正听了心中一惊,因为这两篇文章,一篇是他自己写的,一篇是后宫一名妃子写的。
但他还是故作镇定地说:“你仔细说来听听。”
刘统勋指着妃子写的文章,说:“这篇文章虽然通顺,也颇有见地,但格局太小,说的多是生活琐事。此人持家可以,但若是在朝为官,怕不堪重用。”
雍正心中默许,说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那你再说说,另一篇怎么讲?”
刘统勋迟疑了一下,说道:“这篇恰好相反,视野开阔,胸怀四海,且有以尧舜为榜样治理天下的志向。
此人如果生在乱世,将是乱世枭雄。可如今天下太平,臣认为此人决不能留,否则必定后患无穷。”
雍正听了心里暗喜,却故意装作一脸严肃地问:“你说他真有这么厉害吗?”
刘统勋说:“现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不然,此人恐怕早就不安稳而有所动作了。”
雍正点头,不禁感慨道:“这个刘统勋,果然眼光毒辣啊!”
乾隆二十六年秋,黄河发大水,河南杨桥段决口,河水漫溢,大片房租、田地被淹。
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粮食绝收,苦不堪言。
乾隆帝立即拨发银两,派大臣前往赈灾,堵塞决口。
可是时隔多日,进展却十分缓慢。就派刘统勋代替自己前去督理。
为了调查工程进展缓慢的原因,刘统勋就扮作寻常百姓去实地察访。
只见工地上木材石料堆积如山,牛马车辆拥作一团,绵延数里。
刘统勋十分纳闷,就找人询问。那人长叹了一声,说:“我们都是来送堵决口所需物料的,来了好几天了。
可负责收料的县丞要我们每辆车孝敬他三十文钱才给收料。
我们都是附近普通百姓,哪能拿出这么多钱。”
刘统勋说:“那为什么不去告官呢?”
周围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说:“他们都是官官相卫,都想着在这次赈灾中大捞一笔,谁会管我们百姓死活呢?”
刘统勋听罢,立即差人将河南巡抚以下一众官员叫来现场办公。
先是将负责接收物料的县丞斩首示众。
然后对众官说:“黄河决口一日不合龙,万岁爷一日不安心,河南百姓一日不宁。
可是你们这些朝廷官员,吃着国家的俸禄,还要鱼肉百姓,置国家利益和百姓安危而不顾。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严厉惩治你们,上对不起朝廷,下无法向百姓交待。
今天我要先斩后奏,把这个贪官砍了,挂在黄河滩示众!如再有如此祸害百姓的一律严惩不贷!”
这下,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纷纷跪地求饶,保证全力以赴,保证决口早日合拢。
刘统勋看到众官员长跪不起,有悔改之意,才让他们各负其责,立即投入工作。
结果数千辆物料一天之内全部收完,众百姓千恩万谢,而黄河决口也提前堵塞合拢。
刘统勋黄河滩怒斩县丞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们争相传颂。
晚年刘统勋老伴去世,儿子刘墉在外为官。他独居北京,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长随陪伴。
乾隆皇帝就赐给他六个太监,加六个宫女来伺候他。
可他只留下了太监,六个宫女连门都没进,就被他送到尼姑庵去了。
乾隆皇帝知道后,对刘统勋说:“朕赏几个人去侍奉你,况且君赐不辞,你又为什么把宫女打发了呢?”
刘统勋回答说:“承蒙皇上厚爱,皇上赐的那六个宫女,臣都问过了,她们已经进宫五六年了,按照惯例,再有一两年就能回家去结婚生子。在臣那里就是清白一夜,回去就嫁不出个好人家,这岂不误了人家一世?”
乾隆也被感动了,夸赞道:“这真是仁者之言!不是真君子,想不到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1773年一天,刘统勋早朝途中,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轿夫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
双目紧闭,昏迷不醒。
乾隆听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勋已经故去。
乾隆皇帝亲自前来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
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很是感动。
回到宫中,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留下眼泪,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
刘统勋去世后,乾隆皇帝亲自写下挽联。
并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首(除刘统勋外,还有张廷玉、鄂尔泰、傅恒、来保四人,都是大神级的人物),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这也是清朝大臣谥号的最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