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看为人处世.
大家好,这里是灿官视界。
一只zippo打火机,在普通人手中可能也就是用来点点烟,但是在某些专业人手中,却可以玩出上百种花样。
zippo还是那只zippo,不同的是玩zippo的人。
同样,一件事情在普通人手里,可能只有一个作用,但是换成精明人来处理,可能会让他发挥好几种作用,直到开发出它最大的潜力,榨干最后一滴油。
四爷就属于这样的一个精明人。
刑部冤案出来以后,邬先生建议四爷不要接这个差事,因为这件事查到最后很有可能指向太子。
“太子毕竟是一个三十多年的太子啊。所谓名分早定,盘根错节。无论是谁,搬到了太子,他都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也不容于皇上。王爷,您愿意担这个废除太子的罪名吗?”
四爷听完邬先生的话之,后并没有表态,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等到第二天一早,四爷就跑到康熙面前请缨,要接下彻查刑部冤案的差事。
邬先生听到消息后,一气之下,收拾包袱就要走。
“言不听,计不从,不去而何?”
秋月是服侍他的丫鬟,跟他日久生情,哪舍得放他就这么走了?
说有个东西要送给他,让他等一下,然后转身跑到四爷跟前,告诉他邬先生要走这件事。
四爷一听就知道邬先生为什么闹着走,只是心中有点纳闷。
“谁走漏了风声?”
对啊,是谁把他要接下刑部冤案的消息,透漏给邬先生的呢?
其实在雍正王朝剧本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电视中给删掉了:在邬先生闹着要走之前,老十三跑来告诉四爷说:”宫里传出消息来,皇阿玛派了你了。“
四爷听完微微一惊,哦?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还没有正式任命之前,康熙已经放出消息,让四爷来接这个差事。
消息是康熙放出来的没错,但怎么能传到邬先生耳中呢?
邬先生在四爷府上深居简出,谁能把消息传给他呢?
记得邬先生第一次给四爷谋划,是否该接下清查户部欠款的差事的时候,邬先生说过:“邬某虽然足不出户,但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那主要是因为,在四爷回京以前,清查户部欠款的事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
邬先生如果听不到风声才奇怪呢?
这次跟上次的情况不同,宫里刚放出消息,当天邬先生就知道了,难道他有自己的耳目?
我想以四爷的精明,以及他府上又以篱笆牢出名,如果他真想对邬先生封锁消息,邬先生是不会知道的。
所以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个消息是四爷故意传给邬先生的。
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他想收服邬先生,这也是四爷的驭人之术。
没有经历过分离时的悲伤,就体会不出重逢时的喜悦。
四爷先让邬先生感到失望,然后通过苦肉计把自己弄病躲过这个差事,又让邬先生感到欣慰。
这矛盾的冲突,会给邬先生带来更大的刺激,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原来他还是重视我的啊!
这就是欲与先取的策略,先把属于你的拿走,让你感到失落,再把属于你的还给你,让你感到欣慰。
这要比直接给你应有的东西,所受到的刺激大多了。
在雍正王朝中,这个策略多次被用到,简直是百试不爽。
第二,他要告诉邬先生一个信息:你的话我可以参考,但不是盲目的听从。
我也是个有主见的人,你不要太小看了我。
第三,向邬先生展示他的能力。
让邬先生知道,他也不是泛泛之辈,我们合作是珠联璧合,对你来说也更有前途。
邬先生看到把自己折腾的病倒在床的四爷之后,一切都释然了,也不闹着走了。
其实邬先生当时闹着走,也不是真想走,不过是做做样子,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
否则会让四爷看不起,以后说话分量就更轻了。
有的时候,人就该演演戏,要不然别人还以为你只是一块泥,怎么捏怎么是。
不管怎么说,两人经过这次较劲以后,相视一笑,都对彼此加深了了解。
这就是四爷让这件事在邬先生身上起到的作用。
但这个作用不过是四爷捎带脚儿达到的,另外两个作用才是重头戏。
第一,是为了给康熙保持一个好印象。
迎难而上,是四爷留在康熙那的印象。
如果遇到这件事他退缩了,那么这个好印象就会大打折扣。
没有什么事比逢迎康熙的心意更重要。
四爷先主动请缨,然后再利用苦肉计被动放弃,就既不会破坏他在康熙那的好印象,又能逃避掉这个差事了。
第二,刺探康熙的心思。
康熙是真想废掉太子啊?还是有所保留?
如果真想废掉太子,他就会选择跟太子不和的老八来接这个差事。
如果还对太子有所保留,就会选择四爷这个太子一党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当四爷听到老十三告诉他,派了他来处理刑部冤案一事的时候,他会微微一惊的原因。
原来康熙还真没有下定决心要废掉太子啊,这个雷可不能接。
你看,雍正通过一个苦肉计,就把不接刑部冤案这件事发挥出了这么多作用,是不是很厉害?
所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的做一万件事。
好了,本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喜欢的朋友请记得关注点加转发哦。
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非常感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