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一夫一妻”制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本人的家庭也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典范和表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这背后,除了梁启超的个人坚持,还有他发妻李惠仙的一大功劳。
如果抛开“林徽因婆婆”、“梁启超发妻”这两个头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位李夫人。但是比起她名满天下的丈夫和出名的子女们,她本人也有不小的来头。
李惠仙的父亲李朝仪曾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为官,李惠仙的叔伯哥哥李端棻是清朝著名的维新派大臣,任职礼部尚书。
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乡试,李端棻担任主考官,年仅17岁的梁启超在众多举子之中脱颖而出,前途无量。
李端棻见此青年非同凡响,便让副主考官王仁堪做媒,把21岁的妹子李惠仙婚配给梁启超。
对于出身苦寒的梁启超来说,这的确是一份无上光荣。光绪十七年(1891年)梁启超和李惠仙完婚。次年,两人回到梁启超的故乡广东。
梁家世代务农,只有几亩薄田,家境窘迫,李惠仙并不嫌弃,很快适应了这个贫寒之家的生活,自己操持家务,成为贤妻良母。梁家上下都对她交口陈赞。面对妻子如此贤良淑德,梁启超也同她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不过新婚不久,梁启超便到百里之外的万木草堂求学,后来又进京参加会试,再后来便是追随康有为倡导改革,夫妻两人因此总是聚少离多,而这样的分离也给他们的婚姻埋下了危机。
02
1899年,梁启超奉康有为之命赴美发展保皇党,由于赶上时疫爆发,港口封闭,他不得不滞留檀香山。在这段时间里,他遇见了生命中的红颜知己——何惠珍。
何惠珍是美国当地一名华商的女儿,她的父亲是保皇会成员之一。有一次,何惠珍的父亲在家中设宴,广邀当地的名人绅士,其中就有梁启超。席间,大家邀请梁启超上台演讲,何惠珍在一旁为他翻译。
初见之时,何惠珍留给梁启超的第一印象不过是一个“粗头乱服如村姑”,并不惹眼。然而,一场翻译下来,这个目光炯炯,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的女子深深震撼了梁启超。
眼前的这个女子,年仅二十岁的女子,但是她的英文水平已经超越檀香山所有的男子;她博闻广识,谈起国家大事来颇有远见和气概,十六岁已经被聘请为学校教师。
宴会结束后,梁启超与何惠珍握手分别。没想到何惠珍竟借这个机会大胆地说道:“我万分敬爱梁先生,虽然,可惜仅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诸来生,但得先生赐以小像,即遂心愿。”
这句话在今天听来都是赤裸裸的表白,梁启超听了,内心不免波澜壮阔。他不知如何是好,便没有再做回应。这一萍水相逢的情缘本该到此为止,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又把两个人拉得更近。
03
梁启超在檀香山这段时间里,有一家西文报纸受清政府驻檀香山领事的指使,时常在报纸上诋毁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不通英文,无可奈何。而何惠珍却大胆地撰写了一些为梁启超辩护、澄清的文字,发表在报纸上。
梁启超得知后,感激不已,对何惠珍越发敬重,过了几天,梁启超又赠送给何惠珍一张自己的小像,何惠珍则回赠了两把折扇。从这个时候开始,梁启超心中已经对何惠珍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后来,梁启超的朋友也有所察觉,甚至试探性地想为二人做媒,但是梁启超不敢贸然接受。一方面,他已有妻室,另一方面,他如今为国事奔走,一言一行都被天下人看在眼里,如何能不保持自己端正的形象?
梁启超对友人委婉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友人便就此作罢。然而,在一次次的相处中,梁启超自己倒是愈发放不下这位何小姐。何惠珍对他而言,即是一个崇拜者,又是一个助手,更像一朵解语花。她懂得他的事业胸怀,生活事业上还能为他处处解惑,提供帮助。
百般思量之下,不得不说,梁启超的确动了纳妾之心。他直视自己的内心,还是决定给妻子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于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闺秀,不应起如是念头,然不能制也。酒阑人散,终夕不能成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自顾平生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梁启超这封信写得很长,他也在信中坦诚了自己对何惠珍的想法。为了得到妻子的支持,他甚至肯定地说,如果自己提出结婚,何小姐是不会在乎名分的。与此同时,梁启超还在信中说明了何惠珍擅长英文和官场交际,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事业帮助。
当然,这些都只是梁启超的一种试探。在没有经过妻子同意的情况下,他不敢贸然纳妾。为表自己的诚信,梁启超还将何惠珍送他的两把折扇一并附上。
04
李惠仙在收到丈夫此信和丈夫意中人送的礼物后是何反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李惠仙的心中绝对无法平静。不过李惠仙终究是见过场面的大家闺秀,没有慌乱。她当即给梁启超回了一封信,并且回得相当巧妙。信的大意是:
现下还没有正式规定一夫一妻的制度,以你的身份,纳妾再正常不过。倘若你真心喜欢此女,我代你禀告爹爹,让他为你娶回来便是;倘若你并非认真,还是不要为此劳神费心,保重身体,以事业为重。
妻子短短几句话却一下子戳中了梁启超的几处要害。李惠仙这番话,其一是提醒了梁启超要注重的身份。他作为一个改革先驱,又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倡导者,纳妾再娶无非还是损失自己的颜面。其二,李惠仙公公是梁启超最畏惧的长辈,而凭借自己在梁家的地位和贡献,公公自然不允许梁启超再娶。最后,李惠仙还点醒了梁启超,要以事业为重,而不是沉溺于自己的儿女情长。
果然,梁启超接到信后为之大惊,一方面担心父亲指责,一方面又唯恐破坏夫妻关系。他赶紧再次回信表明自己对何惠珍只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尊重,而作为一个有了妻室的男人,他自然会以事业和家庭为重。
李惠仙就这样仅仅通过一封信,巧妙地让行走在越轨边缘的丈夫回心转意。当然,从此以后,梁启超对她的这个发妻也是又敬又爱,没有在发生过越轨的行径。后人也拿他们夫妻的婚姻作为夫妻相处之道的一个楷模。
当然,这桩成功的婚姻同样也归因于李惠仙的性格。她温柔沉静,却又不乏坚毅笃定。在处理婚姻问题上,这个女人擅长运用智慧化解婚姻危机。
“大家闺秀”这几个字通常给人以一种柔弱、温顺的感觉,但是事实上,真正的“闺秀”应当擅长刚柔并济之道,才能真正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
@晓读夜话
,记得点赞哦~